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的影响分析
2022-01-14王伟哲
王伟哲
分析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既是思政教育的全新发展机遇,也给思政教育工作增加一定难度。通过辅导员加强思政知识理论宣传、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4种途径,充分发挥新媒体教育的功能与优势,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政治素养,实现思政教育质量及效果的提升。
一、新媒体的特点
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新型媒体形式,比如数字电视、手机新闻及微博等。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变化,新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莫大帮助。
(一)信息传播泛化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泛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传播层面、传播关系及传播主体。由于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加上一些因素的限制,导致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不同边界,信息发布、接收的结构呈现二元化。而新媒体以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形式呈现,这种泛化的状态彻底打破了人们交往的空间与地域限制,确保人们交流更加便捷、更加顺畅。
(二)信息传播碎片化
可以说,新媒体的产生已经改变信息的传播载体、传播途径乃至方式,实现碎片化信息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信息的最大化价值。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播数量、效率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更新。新媒体语境下,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相同,不存在显著差别,引领人们走进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
二、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拓宽信息渠道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信息获取渠道有效拓宽,学习资源极大丰富。新媒体有效地弥补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性,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给用户带来更直观的体验。
通过新媒体平台,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时代特色的精神资源、绽放光芒的红色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乃至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等都会更加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这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其中,以微博、微信及QQ等为代表的多种即时通信工具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交际中,为思政教育搭建在线教学平台,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开辟全新的道路,促进思政教育质量提升。
2.开阔学生视野
新媒体带来了个性化、多元化的生活模式,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中,学生很容易被自由、轻松的氛围所影响,而进行语言表达,开放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地发表诉求与意愿,充分地展示自我,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多种新媒体文化样式,既利于学生学习,又方便学生生活,极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电脑、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设备,对课堂教学的信息传输加以优化,丰富思政教育的表现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另外互联网+、人工智能及电商产品等的出现,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学生的生活,以及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与主题教育网站等,为思政教育提供更為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饱览天下群书,以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想象力。
3.加强人际交往
新媒体技术的传播、运用,将学生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既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又促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获得变化,从以往的面对面交往,转变为人、媒介、人的交流;从依据语言文字,转变为依赖网络社交工具、智能手机,由此有效扩大学生的朋友圈,丰富其业余生活,更利于一些不擅交际、内向的学生,使用新媒体实现情感的交互、表达。
(二)消极影响
凡事有利必有弊,新媒体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也会影响学生的社会心理及价值观,导致学生出现心理信任危机,甚至人格障碍。由于新媒体中信息多元化,无法避免存在一些负面信息,尤其是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会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出现对英雄人物事迹的恶搞、诋毁等,或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宣传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加之一些炫富倾向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攀比心理、超前消费行为,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新媒体信息缺少屏蔽功能,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偏差,为思政教育的有序开展增添了难度。
三、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思政知识理论宣传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处于思想定型时期,容易被一些不良思想及观念冲击,导致价值观偏移。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面广泛的优势,加强思政理论知识宣传,或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思想观念引导。同时,辅导员要对学生群体中的党员、团员进行重点教育,以点带面,调动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榜样带头作用,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视频比赛、推文比赛及移动端的微经典学习等活动。帮助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与价值观。
(二)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平台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多热衷于网络,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开展思政教育。辅导员可以依托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将新媒体教学与思政内容充分融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学习与生活态度乃至价值观的培养,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水平的同步提升。
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平台,辅导员能够及时为学生推送新闻热点事件以及思政教育知识理论,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促使思政教育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切实行动,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及效率的明显提升。
(三)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辅导员可以根据校规校训、校旨及校蕴等内容构建全新的校园精神,促使学生获得熏陶与感染,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志向,逐渐提升思想水平与政治素养。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辅导员要充分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文化,促使学生深层次了解专业内涵、行业形式及职业精神,以此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确保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充分结合,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学生毕业就业乃至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
首先,辅导员可以借助新媒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提升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促使学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逐渐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政治素养。其次,辅导员可以每周明确一个宣传主题,比如消防安全知识、宿舍管理知识、水电节约等,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宣传视频,改变以往单调的学习方式。借用可随时随地观看的视频,深化学生对相关思政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行为举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再次,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高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编写新媒体教育内容,以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新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维护校园环境和谐稳定,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既是思政教育的全新發展机遇,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工作增添一定的难度,具有双重影响。辅导员需要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与优势,借助新媒体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有效辨别信息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与成效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冉启兰.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218-219.
[2]孔繁怡.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J].品位经典,2021(1):90-92.
[3]胡荣,潘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文化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智库时代,2019(51):84-85.
[4]余荣.关于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效性提升途径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112-113.
[5]郑静.关于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效性提升途径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21):278-279.
(作者单位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