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2022-01-14河中渔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私欲人品王阳明

河中渔

孔子对学生讲:“子欲为事,先为人圣。”意思是,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己的品质修为,人做好了,事才有可能做好。

“子欲为事”,人们做事需要有事前准备,准备什么呢?很多人都是准备资金、规划和货源,唯独缺少的就是准备人品。虽然有准备人脉,但毕竟人脉与人圣还有段距离,甚至不可互为替代。人脉多在于索求交换,人圣多在于善心交流。前者庸俗,后者高尚。人品的好坏也预示着人生开创的成功与失败。

要想做事,必先做人。王阳明说做人有“四不”:“不妄动,动必有道;不滥言,言必有理;不茍求,求必有义;不虚行,行必有正。”这“四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都会冲动,在“四不”中能做到一二就很不错了。但是只要能做到一二,就可能成为“半个人圣”。

“先为人圣”,是一个人施展能力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具体来说,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做人和做事,如同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单有做事,没有做人,人格将残缺不全。做事又如同一把双刃剑,掌握在“人圣”手中,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将会成为社会前进中的害群之马。所以人们又说,做事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个“危险品”。因为危险的人,做事越大造成的損失也越大。正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能征善战,英勇无敌,却品格低下。他初拜丁原做义父后杀了丁原,再认董卓做义父再杀董卓,最终被曹操抓起来,曹操也不敢用他,送给别人都不敢要,只得把他杀掉。

成为“人圣”很难吗?王阳明对弟子说:“人人胸中都有个圣人,只是不自信,又不肯努力,所以埋没了,做不成圣人。”王阳明看着一位弟子说:“你胸中有个圣人。”这名弟子马上站起慌张回答:“弟子不敢。”王阳明叫他坐下,笑着说:“众人皆有,你怎么就没有?天下万事都可谦虚,唯独这事不可谦虚。”王阳明扫视众弟子,先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然后又解释道:“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

王阳明认为,普通人和圣人的区别,不在于圣人有“四知”,普通人没有。而在于圣人可以得到“四知”,而普通人的“四知”都被私欲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晋朝袁宏在《后汉》中说:“小人之邪,顺之私欲。”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就在于小人都是顺从私欲,而君子则不是。君子“欲为事,先为人圣”,“人圣”做好,事才可能做好。在社会生活当中,顺从私欲,是小人的主要特征。推而论之,一个人的生意从来做不大,就是做人出了问题。

做事并不难,筹措资金,着手去做,但是做的结果如何呢?无论是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最终取胜的还是靠“先为人圣”的根本。

(谷山摘自《做人与处世》)

猜你喜欢

私欲人品王阳明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回声
吃饭见人品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分手最见人品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
王阳明的著述观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