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2022-01-14和育文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办公室674102
和育文/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办公室 674102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导致的能够引起猪体温升高、生产能力下降以至于死亡的疫病,又被称为烂肠瘟。猪瘟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并且世界卫生组织也要求发生猪瘟必需要报备。猪瘟病毒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猪,且任何年龄段、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临床上可将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等类型。临床症状各不相同,且治疗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养猪企业和养猪户要充分认识猪瘟的发病原因、猪瘟的发病症状以及猪瘟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从而才能减少该种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本文从以下方面来阐释猪瘟,希望能为养殖人员提供指导。
1 猪瘟的发病原因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并且该种病毒使猪发病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导致整个养猪场都感染该病。猪瘟病毒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病毒,这种病毒虽然传染性极强,但是猪瘟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却并不强,能够被氯仿、乙醚以及其他的脂溶剂灭活。猪瘟病毒的宿主主要是猪,所有性别和品种的猪都易感染猪瘟病毒,并且猪瘟一年四季都会暴发,但是以春天和秋天发病较多。猪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淋巴结、脾脏和血液内,且在病猪死亡后长达数月内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另外,猪瘟病毒对高温环境抵抗力较差,60℃高温下可快速失活。猪瘟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即易感猪与病猪接触后引起的疾病传染。尤其是猪瘟病毒强毒,在猪群中的传播极快,造成的发病率也极高。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加以重视,防止猪瘟病毒对猪的影响。
另外,猪舍内环境较差,通风不良等也可造成病毒大量繁殖,增加猪瘟的发生率。其次,饲养人员未及时进行免疫接种,从而导致机体无法产生足量的抗体,自身抵抗力较低,也可增加患病概率。
2 猪瘟的发病症状
猪瘟病毒在感染猪后具有1~3周的潜伏期。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分别是最急性型猪瘟、急性型猪瘟、慢性型猪瘟和隐性型猪瘟。其临床症状如下:
2.1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猪瘟一般发生在猪瘟流行的初期,这种类型的猪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病急,发病后可在3~4d 出现死亡。病猪在发病前精神状况正常、食欲正常,发病后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四肢抽搐,皮肤发绀且有明显的出血点,部分病猪还会出现鼻腔出血。
2.2 急性型急性型猪瘟,一般会使猪突然发病,并且病猪的体温会升到41℃以上,且高烧不退。病猪发病后,行走的时候会不稳,呈现出摇摆的状态,并且病猪喜欢卧在地上扎堆,产生厌食的症状,皮肤和粘膜会伴有血丝。除此之外,病猪还会表现为肌肉痉挛、被毛粗乱、弓背、眼部分泌大量粘液、腹泻等。经过数天后,病猪会死亡。
2.3 慢性型慢性型猪瘟的病程一般可达到1 个月以上,这种类型的猪瘟主要体现在病猪采食量降低,体重减轻、精神不振,体温忽高忽低,偶尔会有腹泻、便秘现象发生。有些病猪会产生贫血的症状,并且病猪行动缓慢且无力。有些病猪会在患病1 个月后因衰竭而死亡。少数病猪可能会自然康复。
2.4 隐性型隐性型猪瘟一般没有典型的症状,并且发病也不是很明显。这种类型的猪瘟会导致猪食欲有时候会好有时候会差,不产生特别明显的特征,但是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
2.5 繁殖障碍型部分妊娠期母猪在感染该病后可表现为不发病,但长期携带病毒。另外,该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其次,有的妊娠期母猪在感染后会出现流产、产死胎、弱胎等现象且新生的仔猪通常在出生数天后死亡。
2.6 神经型该类型主要发生在仔猪上。患病仔猪主要表现为全身痉挛,无法正常站立。发病后较快死亡。
2.7 迟发性型患该类型的病猪主要有以下几类症状。首先,体型瘦弱,毛发干枯,贫血,无法正常站立或行动困难。其次,采食量下降,伴有严重的腹泻、便秘现象,皮肤出现坏死性结痂或发绀。该类型的猪瘟病程较长,通常可持续一月以上。其次,该类型的病猪死亡率和治愈率比较低。
3 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3.1 诊断病理变化:不同临床症状的病猪其病理变化不同。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后发现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两类病猪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全身皮肤、内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慢性型病死猪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回肠、结肠、盲肠等处有不同程度的溃疡。迟发性病死猪主要表现为胸腺、淋巴结等部位出现严重病变。
临床诊断:猪瘟的诊断要根据猪瘟的类型加以诊断。急性型的猪瘟可以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病猪的病情变化加以诊断,但是慢性和隐性型的猪瘟一般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因此需要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
实验室诊断:随着我国对猪瘟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分离技术以及交互免疫试验等。
病毒抗体检测:通常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该方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病毒抗体检测方法。通过抗体和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该方法灵敏度较高且实用效果好。使用该方法可对猪瘟活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验。
交互免疫试验:将病猪体液接种到兔子机体,一段时间后再对其进行猪瘟弱毒疫苗的注射。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检验,记录兔子体温是否升高,一旦体温显著变化则证明感染猪瘟病毒。
病毒分离试验:采集病猪的肾脏,回肠,血液等病毒密集区样品,随后进行分离鉴定。该方法特异性较好,对于毒种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灵敏度较低,检测时长较长。病变程度通常只有在达到70%后才可检测出病毒,从而进行分离。
3.2 治疗患病猪通常可采用抗猪瘟血清、多聚肽核酸等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2~3d,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还可同时使用清热解毒注射液,安乃近,维生素B 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效果更佳。
3.3 预防目前我国规模化养殖技术不断提升,但部分养殖场由于其设备老旧,养殖观念落后,往往容易出现疾病预防工作不足等现象。目前,我国猪瘟防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养殖管理能力不足,饲养环境恶劣,日粮营养不均衡,养殖人员防范意识较差等,为提高猪瘟防治效果,养殖人员应做好以下措施。
3.3.1 养殖人员增加对猪群的观察一旦发现猪出现精神不佳,体温升高等现象,应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发病初期的病猪可通过肌肉注射高免血清,进行治疗。同时可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进行继发感染的预防,做好养殖管理。
3.3.2 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由于猪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正常养殖场内可采用猪瘟和猪丹毒二联苗,猪瘟弱毒疫苗或兔化弱毒冻干疫苗等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于育肥猪和妊娠期母猪以及种公猪,可通过接种弱毒冻干疫苗,每年春秋季节各接种一次。仔猪可通过接种猪瘟弱毒苗进行预防。
3.3.3 加强日常管理圈舍内环境卫生应保持清洁,增加通风量,控制猪群密度,进而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减少有害气体和细菌病毒对机体的损害,另外定期对猪舍及其用具进行杀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猪舍及养殖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杜绝外来人员及车辆随意进出,从而减少疾病传播。进出猪舍内的人员应及时进行杀菌消毒。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猪群应激,从而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3.4 坚持做到自繁自育尽量不从其他地方引进种猪。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要做到封锁,防治该疫区感染其他地区的猪。一旦需要引入猪群,应先对新引入的猪群进行隔离观察1 月左右,再对其进行疫病检测合格后才可进行混群饲养。
3.3.5 加强扶持力度国家相关部门应大力提高对基层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时解决基层养殖人员遇到的难题,帮助其解决养殖中实际存在的困难,提高养殖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猪瘟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养猪人员了解到该病,从而正确掌握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进而降低猪瘟的发病,提高我国养殖效益,促进我国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