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事会治理的研究现状、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
——基于中外对比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2022-01-14刘新民赵忠超

关键词:董事董事会高管

○ 刘新民,赵忠超

(1. 青岛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2.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作为连接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纽带,董事会承担着企业战略决策、公司管理层的监督、维护股东利益以及部分社会责任的职能。在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公司治理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2015年的万科股权之争、2020年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均暴露出公司治理的问题。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公司治理的研究也带动了董事会治理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董事会的规模与结构,关注董事会的成员数量、结构以及专门委员会的设置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如谢永珍等[1]、Astuti等[2]的研究;二是董事会的职能与行为,关注董事会的职能、效率、决策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如晏国菀和谢光华[3]、Hülsbeck等[4]的研究;三是董事会的成员特征,关注董事会成员个人特质或职业背景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如胡元木和纪端[5]、Lu和Cao[6]的研究等。尽管目前董事会治理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但是依然存在如下不足:(1)现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微观角度实证分析董事会治理问题,少有文献对董事会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前沿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评述和梳理。(2)现有研究没有将董事会治理的国内外研究脉络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这不仅不利于明晰国内外董事会治理研究的异同,而且对国内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发展缺少有效的指导。因此,为了填补现有的研究缺口,厘清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基础和发展脉络,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分析工具CiteSpace[7]绘制董事会治理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以及聚类视角的知识图谱,识别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而为我国董事会治理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文献发表的题录数据,对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中外对比分析。以CSSC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题录数据来源,构建CiteSpace可视化研究的基础数据集[8-9]。国内文献以CSSCI为数据来源,检索篇名包含“董事”或关键词为“董事”的文章。时间区间为2000——2020年,因为CSSCI数据库只收录近20年的文献,为保证中外对比年份的一致性,故两个数据库均以2000——2020年为时间跨度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20年11月18日,经过数据的除重,共得到2288条检索结果。国外文献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因“董事”一词可用board和director来表达,故检索式为主题“(board)AND(directors)”。时间区间为2000——2020年,检索日期为2020年11月18日。借鉴刘新民等[10]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将主题限定在“BUSINESS、 MANAGEMENT、BUSINESS FINANCE、 ECONOMICS、 LAW、ETHICS、PUBLICAD AMINISTRATION、SOCIOLOGY、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共10个学科领域,经过数据的除重,共得到3174条检索结果。

(二)研究方法

科学计量学是对科学活动进行刻画、评估和预测的学科。近年来,基于科学计量学进行分析的研究成果增长迅速。科学计量学的分析工具众多,比较常用的为CiteSpace。CiteSpace能够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将研究领域的演进历程呈现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11]。本文借助CiteSpace,首先,对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时间分布、机构分布以及知识基础三个部分进行可视化分析,把握近年来此研究领域的时间演化过程、合作研究网络以及经典文献;其次,依托关键词共现图谱识别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热点主题,厘清目前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脉络以及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最后,基于突现检测技术识别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发展趋势,构建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未来研究框架。

本次研究使用的软件版本为CiteSpaceV(5.5.R2),图谱参数主要包括节点总数N、连线总数E、网络密度、聚类图谱的MS值以及Q值等,时间切片均为“一年”,阈值采取Top N 算法,选择单个时间切片当中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篇数。所有图谱均进行Pathfinder剪枝算法,经过寻径网络算法处理后可以降低网络密度,突出重要节点。

二、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包括时间分布、机构分布以及知识基础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对时间分布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直观、清晰地把握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把握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进程。其次,通过对机构分布的可视化分析,有助于把握和了解董事会治理研究领域的领先机构和代表性研究团体,便于此领域的相关学者跟踪研究前沿动态和知识网络。最后,通过对知识基础的可视化分析,有助于明晰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经典文献,把握此领域的知识基础。

(一)发文时间分布

通过对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发文数量及时间演化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掌握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动态。为此,绘制董事会治理的WoS和CSSCI文献数量的时间分布图(见图1)。

图1 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发文量时间分布折线图

从图1 2000——2020年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发文量时间分布折线图①2020年发文量未完全统计,因此折线图呈现下降的态势。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国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文献呈现较低水平波动而后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其中,2008年以后,国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呈现指数增长趋势。这一现象可归因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外生冲击催化了新兴市场情境下公司内部治理问题的暴露,引发实务界和学术界对公司治理尤其是董事会治理的广泛关注。反观国内的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2000年后经历了两年的迅速增长期,这可能是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开始关注企业内部治理与跨国贸易的问题,引发对董事会治理改革的关注。之后一段时间,国内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相关文献发文量相对稳定,发文量在每年100篇上下波动。2015年开始,国内董事会治理研究的文献数量开始缓慢增长。这可能由于2015年开始,国内企业频频爆出的公司治理事件促进了学界对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关注,如万科股权之争、包商银行破产等,国内公司治理的研究增多。总体而言,2009年后国内外的董事会治理研究的文献数量差距越来越大,国外研究热度在2009年以后显著高于国内,特别地,2019年国内外文献数量的差距达到最大值。这段时期国外的董事会治理研究的文献不再局限于少数国家,而是跨国企业与科研机构跨域合作,加强对董事会治理问题的研究。

(二)机构合作网络

以“Institution”为节点,阈值设定国内TOP N=50,国外TOP N=20,得到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机构共现图谱(见图2)和发文量排前10的研究机构(见表1)。通过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机构的共现情况可以看出,国内董事会治理领域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比较松散,且科研机构间联系较少,说明目前此领域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网络化合作关系。国内科研机构分布也呈现地域积聚及学科交叉的特点。首先,大部分机构为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区位因素明显。这些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为推进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进程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其次,学科呈现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主的跨学科特点,这也与董事会治理的学科背景相一致。然而,国外的研究机构的分布比较密集,联系较为密切,有着很好的协同效应,对于董事会治理的研究有着较好的合作交流。国外董事会治理领域发文量较多的科研机构有Penn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Salamanca、Indiana University、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以及Harvard University。

表1 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发文量排前10的研究机构

图2 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三)研究知识基础

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成长是相关学科知识积累的结果。鉴于此,共被引网络为探索系统知识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可以捕捉到某一领域或学科的演化路径,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借助CiteSpace,以“Reference”为节点,采用共被引网络分析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知识基础。

国内董事会治理领域的被引文献中被引频次较高的有:叶康涛等探讨了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发现独立能力能够发挥监督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缓解代理冲突,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12];刘浩等依托独立董事的监督和咨询角色构建了独立董事参与企业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实证发现具有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发挥较强的咨询作用,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状况[13];陈运森和谢德仁使用社会网络理论探讨了独立董事的网络位置与企业投资效益的关系,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位置对公司的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14]。上述文献围绕独立董事的治理作用展开研究,反映出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治理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并且随着实证数据的丰富,上述文献实现了董事会治理的研究由理论上探讨董事会的制度和设计向实证研究董事会的有效性的跨越。

国外董事会治理研究的参考文献中被引频次较高的有:Linck等考察了上市企业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并指出企业的董事会治理结构与董事会的治理角色以及参与治理的成本与收益具有耦合特征[15];Ahern and Dittmar探讨了董事会的性别多元化对企业的股票价格变化以及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女性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受到董事的年龄以及阅历等因素较大的影响[16];Post and Byron 考察了董事会的女性成员与企业的经营绩效之间的联系,并发现董事会中女性成员的比例对企业绩效呈显著的促进效应,企业所在区域的法律环境与社会文化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7]。上述文献从董事会多元化的视角研究董事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强调董事会的人员构成以及董事会的重要性,并且表明随着女性更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女性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价值愈发受到关注。

三、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关键词共现视角对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挖掘。高频关键词不仅能够反映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且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关键词进行归纳排序,帮助了解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主题[10]。通过研究热点或研究主题可以识别现今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突出矛盾,从而利于确定相关领域的选题,加快研究进程。

(一)关键词词频分析

题录数据的关键词词频能直观地反映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热点主题。以“Keyword”为节点,阈值设定国内TOP N=10,国外TOP N%=10%,得到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

图3 国内外董事会治理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词频是指分析文献中词语出现的次数,通过对词频的定量分析,来研究董事会治理的研究热点。中心性是在CiteSpace中用来衡量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影响力程度的指标,中心性指数越大,表明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影响越大。表2为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以及所对应的中心性指数。

表2 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高频关键词

从表2可以看出,国内董事会治理研究排名前3的关键词分别是独立董事、公司治理和董事会,并且关键词的中心性均大于0.1,表明这些关键词对应的节点在图谱结构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国内研究围绕董事会结构展开,代表性研究如叶康涛等运用2SLS和3SLS回归方法,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比重越多,越能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现象[18]。此文有助于理解独立董事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厘清独立董事对企业绩效的传导渠道。可以看出国内研究与国内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进而监督大股东的行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时代背景相契合。

国外董事会治理研究排名前3的关键词分别是corporate goverance(公司治理)、director(董事会)和ownership(所有权),并且关键词的中心性均大于0.1,表明这些关键词对应的节点在图谱结构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国外研究围绕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展开,代表性研究如Kao等运用2SLS回归方法,研究发现大股东所有权、机构所有权、外国所有权和家族所有权都与公司价值正相关[19]。国外研究发现企业所有权结构能够显著影响董事会成员的组成,因为持股数量越多,越有能力提名董事会成员。国外研究热点逐渐从董事会以及董事会自身角色等公司治理的内部维度转向了企业所有权结构等公司治理的外部维度。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是识别此领域研究热点的另一条途径。以“Keyword”为聚类中心,运用LLR聚类算法得到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图谱[20](见图4)。

图4 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为把握董事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热点问题以及便于进行中外对比,在考虑聚类关键词词频的基础上,将最小聚类变量设定为5,以识别出具有较大规模的热点研究主题。聚类的规模越大,则编号越小。由此总结出董事会治理的研究热点(见表3)。

表3 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关键词聚类

通过表3可以看出,国内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治理结构、董事会、监督效应、社会网络分析、研发投入等方面。

关于治理结构,具体表现在董事会的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企业的影响。代表性研究如曲亮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绩效能够产生异质性影响,其中独董比例与国企绩效相关,独董数量与非国有企业相关[21];潘珺和余玉苗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能够提升企业财务报告质量[22]。治理结构之所以成为国内董事会治理的领域研究热点,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并且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另一方面是由于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符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并且专门委员会在董事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董事会专业有效议案提出的效率。这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和专门委员会逐步成为国内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于监督效应,具体表现在董事会通过履行自身职能,发挥对管理层的监督效应进而对企业的影响。代表性研究如韩金红和余珍研究发现董事会成员能够通过监督管理者提高企业投资效率[23]。这是由于董事会代表股东的利益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提高高管的经营决策效率,从而抑制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董事会的监督效应在公司治理实践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关于社会网络,具体表现在董事会成员的社会网络关系对企业的影响。代表性研究如王营和张光利研究发现董事网络能够通过引入资金和技术两种渠道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水平[24],这是由于企业发现了董事网络具有低成本、弹性关系等特点[25],尤其在中国“关系”社会的背景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董事网络的比例高达90%以上,董事网络的广泛程度已远远超过美国等主要资本市场。因此,董事会治理的社会网络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关于研发投入,具体表现在董事会治理对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效率的影响。代表性研究如崔也光等分析认为企业在不同时期为提高企业研发强度需要不同的独立董事背景特征[26]。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企业只有依靠提高创新能力、开展研发活动、增加研发投入才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董事会能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协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并且通过解聘CEO来监督企业的创新决策。在此背景下,董事会治理与研发投入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较于国内的热点研究,国外的董事会治理研究更关注董事会的文化层面和经济后果。国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Board gender diversity(董事会性别多元化)、China(中国)、Audit committee(审计委员会)、Corpo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IPO performance(IPO绩效)等方面。

关于Board gender diversity,具体表现在董事会内部人员结构中女性董事对企业的影响。代表性研究如Liu等研究发现董事会中女性董事比例的提高会促进中国企业的绩效[27]。这是由于随着女性更加广泛地参与商业活动,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女性董事也积极参与国外董事会治理,尤其是西欧国家提出了董事会男女比例均衡的规定,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政府也制定了提高女性董事比例的相关政策,董事会性别多元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关于China,具体表现在中国董事会治理问题。代表性研究如Liao发现中国企业中规模大、女性董事较多以及CEO和董事长两权分离均会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参与度[28]。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特有的发展模式以及逐渐暴露的董事会治理问题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中国的董事会治理也成为研究热点。

关于Audit committee,具体表现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代表性研究有Zalata等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技能对企业盈余管理存在影响,进一步发现审计委员会中有财务专长的女性才会降低盈余管理[29]。这是由于一方面国际上受到《萨班斯法案》的影响,国外以法律为要求设立审计委员会[30],另一方面审计委员会能够发挥审核会计信息及内部控制等重要职能,在董事会治理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关于Corporate governance,具体表现在董事会治理会与股权治理、监事会治理、高管治理等公司治理的其他层面相关联,共同对企业产生影响。代表性研究如Bae等以信号传递与代理理论为基础,探讨董事会与股权结构如何向市场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传递信号[31]。这是由于董事会是连接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纽带,承担监督和咨询的职能。对董事会治理的研究也带动公司治理的研究。

关于IPO performance,涉及董事会治理对企业绩效层面的影响。代表性研究如Ding和Pukthuanthong研究发现治理动机与企业IPO绩效之间的关系[32]。这是由于一方面董事会是公司治理和战略领导的核心,董事凭借专长与技术经验做出决策,并且通过监督企业的经营运转,发挥决策监督双重职能,推动企业发展;另一方面,IPO企业的董事会治理如果能得到外界的认可,则有助于企业降低发行抑价。董事会治理对于IPO绩效的信号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国内外均关注董事会治理在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方面的作用,这是由于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会治理,良好的董事会治理能发挥监督效应,推动公司治理的发展,提升公司绩效[33]。国内外研究也有几方面的不同:国内更为关注从董事会网络以及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董事会,这是由于我国属于典型的“关系型社会”,董事会成员的个体治理行为会受到其所属社会网络的差异影响;而国外较关注董事会治理的制度层面和经济后果,主要体现在国外更为关注女性董事、中国董事会治理以及IPO绩效。以美国、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国家,资本市场构建比较完善,开始关注董事会治理的文化和制度层面的建设问题,这是由于这些国家董事会治理都有着政策和法律要求的严格约束,如女性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等,促进了女性董事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研究;而国内上市公司董事会女性比例落后于其他主要的发达市场,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因此对女性董事的研究较为缓慢。另外,西方国家资本市场比较完善,董事会治理对IPO绩效有着信号作用,因此,逐渐研究董事会治理对企业绩效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而国内资本市场正处于改革发展期,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董事会治理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为缓慢。

四、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趋势

借助关键词的突现检测分析,对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关键词的突现词及其时间分布汇总以确定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为未来董事会治理研究领域提供方向指引。

运行CiteSpace,时区分割为“一年”,选取“Keyword”为节点,并设定TOP N = 10,得到国内外董事会治理突现词知识图谱[34],用表格形式展现出来,如表4、表5所示。表4和表5中的加粗线段表示此领域研究中发文量突现的对应年份。在此主要分析突现区间覆盖近5年的突现词。通过突现区间(开始-结束)的分析,分别梳理出国内外董事会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

表4为国内董事会治理研究的突现词。第一,涉及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独立性、女性董事等突现词。代表性研究如淦未宇和肖金萍研究表明女性董事比例高的企业能够提高捐赠水平[35]。首先,这是由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并逐步完善,国内独立董事正逐步摆脱“花瓶董事”的尴尬局面,发挥着咨询、监督的双重功能。其次,随着国内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以及更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大量的中国女性在商界崛起,这对于研究女性董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将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和女性董事成为国内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前沿。

表4 国内董事会治理突现词汇总

第二,涉及异质治理情景,主要包括盈余管理、研发投入、代理成本、企业绩效、投资效率、产权性质、高管薪酬等突现词。代表性研究如叶德珠等研究发现异地独立董事的代理成本能够因为高铁的开通而显著降低[36];刘星等研究发现家族董事席位超额配置程度能够促进企业的投资效率[37]。这是由于董事不仅通过对高管的监督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且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协助管理层做出决策以提升企业绩效。

第三,涉及外部信息环境,主要包括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政治联系等突现词。代表性研究如凌士显和刘澳研究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这为董责险的全面推广及企业创新激励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经验证据[38]。首先,这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导致外部政治联系这一外部因素不可忽视,尤其是官员董事在董事会治理中的作用值得研究;其次,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也在国内公司治理逐步深入过程中逐渐发挥作用,如2020年瑞幸咖啡董责险索赔保护董事高管利益的事件也将带动这一问题的研究。

第四,涉及长期研究趋势,主要包括董事网络、连锁董事、社会网络等突现词。代表性研究如李小青等研究表明当连锁董事处于网络中心时能够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39]。这是由于随着国内董事会治理以及公司治理的深入发展,现在已经呈现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董事网络将社会学与管理学结合起来,即董事间社会网络关注的是董事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并考虑我国属于典型的“关系型社会”,董事会成员的个体治理行为会受到其所属社会网络的差异影响。

(二)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

表5为国外董事会治理研究的突现词。第一,涉及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board diversity(董事会的多元性)等突现词。代表性研究如Gull等研究表明,女性董事中具有财务和审计委员会背景有利于控制企业盈余管理[40]。这是由于美国、西欧各国制定了促进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的相关政策,全球女性董事比例逐渐增加。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研究将会继续成为研究前沿。

表5 国外董事会治理突现词汇总

第二,涉及异质治理情景,主要包括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企业绩效)、finance(财务)、ceo power(CEO权力)等突现词。代表性研究如Park等研究表明,CEO权力加剧了CEO傲慢对公司财务绩效的负面影响,而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则缓解了这一负面影响[41]。这是由于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不仅担负着对于CEO权力的监督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且作为企业决策的制定者要提升企业绩效。因此,企业绩效、CEO权力将会成为研究前沿问题。

第三,涉及外部信息环境,主要包括dynamics(动态)、information asymmetry(信息不对称)、crisis(危机)、industry(产业)、political connection(政治关联)等突现词。代表性研究如Withers等研究表明,董事在组织危机中可能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董事往往更愿意退出而不是留在面临危机的公司董事会[42]。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集团向产业链演变的进程加快,而产业链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会治理[43]。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信息不对称、危机、产业等外部信息环境将会成为研究前沿。

第四,涉及长期研究趋势,主要包括succession(继任)、environment(环境)等突显词。代表性研究如Monique等研究表明,董事会在制定、实施和管理CEO的继任流程的作用,并实现了预期的效益[44];Liu 探讨了董事会性别差异与改善企业环境政策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女性董事占比较低的公司,CEO性别与减少环境诉讼有关[45]。这可归因于:首先,国外很多大型上市公司,如通用公司、柯达公司等,都发生过“解聘高管”事件,高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继任在公司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而董事会对高管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董事会治理影响高管继任这一问题将会成为研究热点;其次,结合当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的背景,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绿色治理,企业参与绿色治理取决于董事会治理决策的有效性,董事会治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将会是董事会治理研究的方向。

(三)董事会治理领域的未来研究框架

基于上文,我们将董事会治理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整合到统一的框架中(见图5)。图5也包括突现词衍生的国内外研究方向。由图5可以看出,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图5 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框架

首先,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根据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以及研究趋势的突现词检测分析可见,董事会独立性和女性董事研究是国内董事会治理领域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同时,董事会的多元化也是国外董事会治理研究的热点。这是由于一方面随着女性更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女性董事更加积极参与董事会治理,另一方面,独立董事制度是证监会的制度要求。

其次,异质治理情景方面,国内外均主要关注研发投入、企业绩效等。这是由于良好的董事会治理能够制定企业战略决策、监督公司管理层、提升公司的经营水平[46]。

再次,外部信息环境方面,国内主要研究政治联系和董事高管责任险。这是由于我国特殊的体制以及国有企业的官员董事的存在会对董事会治理产生影响。董事高管责任险则将保险学与管理学结合起来,作为外部信息环境监督治理的重要一环,发挥其治理效率也将会是董事会治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国外的外部信息环境研究主要涉及产业、危机、信息不对称等。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集团向产业链演变的进程加快,而产业链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会治理。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危机的传染性也将会是影响董事会治理的重要因素。

最后,长期研究趋势方面,国内主要研究董事网络、连锁董事、社会网络,这是因为我国属于典型的“关系型社会”,董事之间的互动联系形成的社会网络会影响董事会治理;国外则考虑到代际交替以及环境因素对董事会治理的影响。首先,这是由于考虑当前国外很多大型上市公司都在不同时期发生过“解聘高管”事件,董事会治理对高管代际交替的影响会成为长期研究趋势。其次,随着可持续发展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董事会治理对环境的考量有着进一步发展趋势。

五、研究结论、价值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绘制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识别国内外董事会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发文时间分布来看,自2008年以后,国外的董事会治理研究进入突现阶段,相比之下,国内的发文量增长缓慢。从机构合作网络来看,国内董事会治理研究机构的分布比较松散,尚未形成系统的网络结构,而国外研究机构的分布比较密集,机构间联系也较为密切。现阶段国内董事会治理的研究依托于董事会以及董事自身的角色进行展开,并开始由理论上探讨董事会的制度和设计向实证研究董事会的有效性跨越;国外董事会治理的研究更侧重从董事会结构和制度文化方面展开,并且随着女性更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女性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价值愈发受到关注。

国内董事会治理研究较关注董事会网络以及社会网络治理,特别是与治理结构、监督效应、社会网络以及研究投入相关的研究主题是目前热点的研究领域,这是由于我国属于典型的“关系型社会”,董事网络的广泛程度已远远超过美国等主要资本市场,董事会成员的个体治理行为会受到其所属社会网络差异的影响。国外的董事会治理研究较关注董事会治理的制度层面和经济后果,特别是与董事性别多元化、审计委员会、治理结构优化以及IPO绩效相关的研究主题是目前热点的研究领域。这是由于以美国、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国家的研究机构,资本市场构建比较完善,开始关注董事会治理的文化和制度层面的建设。

此外,国内的董事会治理研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依托董事会的多元化特征以及异质的公司治理情景,会展开对于董事会政治联系和董事高管责任险的研究。在我国“关系型社会”的文化背景下,董事网络、连锁董事等相关问题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关注点。国外的董事会治理研究除了关注董事会的多元化特征以及异质的公司治理情景等相关议题,开始向信息环境、绿色治理等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延伸和拓展。

(二)研究价值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来的董事会治理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可视化分析,绘制了董事会治理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厘清了董事会治理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方向,可以为未来董事会治理领域明确研究方向;二是将CSSCI与WoS核心合集的论文题录数据进行匹配,建立了一个系统化的国内外董事会治理的研究框架,有助于明晰国内外董事会治理研究的异同,对国内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在理论层面上,借助科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厘清了国内外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国内外的研究脉络对比分析,为国内董事会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多元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上,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趋势分析能够为实务界的董事会治理问题的研究提供前瞻性指导,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根据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来判断和识别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治理问题,对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存在或者发生的问题进行预判,从而提高董事会治理的效率与效果,为完善引导董事会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三)研究启示

对研究者来说,要推进董事会前沿治理的发展,需要发现关键问题。首先,需要围绕董事会治理对企业的影响这条主线,结合董事会治理的实践,考虑更多的外部信息环境对董事会治理的影响,比如政治关联、董事高管责任险等因素在董事会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其次,要注意在治理理念深入和实践拓展的过程中,进行董事会治理与管理学、保险学等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如董事网络、董事高管责任险的研究,以丰富董事会治理理论体系,推动治理研究进一步发展。最后,随着可持续发展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实践的关注,涉及环境影响的董事会治理研究在这一领域有着进一步发展趋势。

对管理者来说,要推进董事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现有理论积极解决现实问题。首先,应认识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治理的作用,不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独立董事的建言献策、监督制衡作用。其次,要认识到董事高管责任险的作用,利用董事高管责任险,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提升董事会治理以及公司治理水平。最后,董事网络为董事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应对董事实行必要的监督机制,注重董事网络的构建与维护。企业在聘任连锁董事时,尽可能选择网络位置高、社会声誉好的外部董事,内部董事要加强董事会成员之间的更换与流动,从而打造高效董事会。

猜你喜欢

董事董事会高管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现状研究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与改进建议
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拉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