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设计如何影响新闻报道
——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2022-01-14杨知然
■杨知然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媒体融合深入,界面设计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着力点。科学运用界面设计方式,能丰富新闻产品呈现形式,更好地顺应全媒体时代特点和移动化趋势,满足受众多元需求。
自2020年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开始,参评项目将此前针对PC端的“网页设计”以及兼容移动端的“新媒体报道界面”合并,统一为“页(界)面设计”。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页(界)面设计”共有5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从这些获奖作品可以看出,优秀的界面设计在新闻报道中作用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好。
内容呈现:薄中见厚,为报道信息减负
优秀的新闻作品应当围绕中心工作,聚焦主题主线。近两年的页(界)面设计获奖作品无一不是扎根中国、紧扣时代,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走向伟大复兴》、聚焦脱贫攻坚的《家,告别悬崖》等。这些选题意义重大,但同时面临时空跨度大、信息海量、知识性强等多重特点。如何让这类报道平易近人?界面设计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将抽象、复杂、难懂的信息解构为具体、简单、生动的报道,满足“读图时代”受众需要。通过对获奖作品的分析,我们发现界面设计对于内容呈现的作用常见于三个方面。
一是梳理脉络,直击要点。新闻产品通过精心设计的界面导航系统,揭示进程、概括要点,让受众快速把握主题事件整体结构。《家,告别悬崖》在页面右侧设计时间轴,帮助受众快速了解重要时间节点和“悬崖村”脱贫进程。《重走成渝古驿道感受双城新变化》以行走路线串联出空间轴,受众点击“下一站”即可同步体验(图1)。除了以时空轴揭示进程,导航系统还可以归纳重点,如《大河奔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导航七个节点,全景式展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黄河文化等七方面内容。
图1
二是简化信息,直观呈现。宏大主题往往涉及信息量大而复杂,如时空跨度大的数据对比、复杂的关系网络等,界面设计可运用统计图表、信息图、词云等方式对比数据、揭示关系、多维解读,方便受众理解。《大河奔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花卉状信息图(图2)整合了历代文人留下的黄河礼赞,一图跨千年,集纳一个“诗词库”。受众点击图中节点可以快速定位朝代、人物,一目了然。再如,在展现2018年黄河流域各省粮食、肉类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时,以信息图处理纷繁的数据和复杂的对应关系,如果受众需要了解图中各省的单项指标,只需将鼠标指向对应的曲线,此时相关区域成为热区保持“开灯”并显示具体数据,其他区域则会“关灯”。试想,这样的数据及对应关系如果用文字叙述,不仅长篇累牍而且晦涩沉闷。
三是还原场景,描绘细节。可视化界面可以集合大量图片、视频甚至全景照片增强产品现场感与真实度,提高受众浏览兴趣和停留时间。获奖作品《全景体验“永不落幕”的线上世园会》利用全景拍照技术实现线上的游园体验,语音播报配合园区内全面点位照片,为用户营造真实漫游环境。用户还可以方便快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充分发挥了可视化界面全面、直观的优势,同时提高用户浏览效率和参与感,增强沉浸式体验。《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以新老实景照片的对比(图3),直观展现驿道历史变迁与古韵今风。
交互设计:社交娱乐,为互动方式赋能
随着媒体技术发展,近年来界面设计展现为集成短视频、动画、3D模拟、虚拟配音、VR全景、卫星数据、人脸识别等的富媒体形态,为用户带来视听盛宴与沉浸体验。随之带来的用户交互行为也更加多元丰富,界面互动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交互引导有创意。交互引导突破了以往点击展示、滑动放缩等基础方式,更注重与作品整体融合。横向滚屏浏览地图、滑动屏幕“擦亮”哭墙、快速点击奏响音符……这些交互引导设计更加自然,用户交互发生在不知不觉中。今年央视网的获奖作品《燃燃燃燃燃!一张长图带你攀登“地球之巅”》是一张以攀登珠峰为主题的实景化长图,创造性地使用了手机屏幕倒置的阅读方式,让受众体验一步一步向上攀爬的真实感,活用了手机移动端交互特点。
二是游戏形式受欢迎。新闻产品的游戏化互动设计并不是表层的消遣娱乐,而是通过游戏互动界面方式更好地传播核心信息,并且让受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感到轻松、愉悦。例如,获奖作品《2021,要“拼”出什么样的世界?》将2020年大事件以及对2021年的展望巧妙分散在不同卡片中,以拼图游戏的方式让受众主动参与。拖拽不同卡片到正确位置拼图的同时,也回望了2020年大事件,达成年终策划的效果。《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设计了“挑战答题”板块,增强挑战性与沉浸感,激发用户兴趣。
图2
图3
三是分享传播有实效。传播的达成需要互动设计能够为用户构建个性化叙事路径、进行定制化推荐,受众通过自己的操作,触达不同故事线或生成个性化内容,乐于分享传播。比如获奖作品《寻找英雄》,用户通过H5浏览烈士遗物后,可以用卡片形式介绍烈士遗物情况及线索并生成一张带有编号的专属海报,并在社交媒体进行分享,成为“寻找英雄”志愿者。这个互动方式点燃了网友成为志愿者的热情,作品点击互动量超2400万。通过产品带动社会参与,6名烈士的身份和亲属关系得到确认。
传播美学:独具风格,为样式呈现添彩
优秀的界面设计不仅是内容呈现、交互体验的“利器”,设计本身也与作品融为一体,表现出独具一格的审美特征,展现出高超的专业性与艺术感,带给受众愉悦的审美体验。
设计不是炫技,应当充分运用隐喻,突出设计风格在内容表达上的适配与高效。设计师在充分理解产品内容的情况下,运用隐喻,寻找恰当的符号载体表现内容,把抽象信息以受众熟悉的方式表现出来。《传家宝里的新中国》通过8个家庭的“传家宝”讲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宏大时代主题。一件传家宝,奋进新中国,传家宝既然是“宝”,受众更容易联想到展览馆、博物馆。设计师抓住这一联想,从统一的配色到外观建模均采用全屏展示、一体呈现的理念,为受众营造出“网络展厅”的感觉。走进“展厅”,精美视频开篇,经典实物、老照片、人物音频重现历史场景,同时“展厅”以墨蓝为主色调,红色点缀,交织出“传家宝”的历史感与“新中国”的现代感,带给受众历史现场感与沉浸感。再如,《大河奔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其“流动史诗”章节阐述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之水”是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文化象征,设计师采用手绘中国画长卷的形式徐徐展开,整合绘画、诗词、古建、文物等多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构建故事场景,唤起集体文化记忆。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通过专业性、艺术性的整体包装,赋予新闻产品独具特色的审美格调。《大河奔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屏以黄河艄公第一视角和民歌将读者带入,配以视觉冲击力强的黄河实景照片,令作品犹如一卷恢宏的史诗,整体大气磅礴。这部界面设计佳作,不亚于一篇新闻“特稿”,设计者合理运用黄河水色调、大气磅礴的实景照片等元素,令作品饱含文化气息与历史厚重感。音画协调、气氛烘托、动态配合等整体包装带来的独特效应使新闻产品突破了传递信息的功能,上升到艺术审美。《家,告别悬崖》以“悬崖村”航拍视频作为背景,创造性地采用独具特色的板块分割方式进行布局,为页面营造出浓厚的影片感,使受众在浏览新闻作品时犹如观赏电影画面(图4)。
图4
可以说,优秀的界面设计给新闻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新的抓手,降低了用户对于海量信息、专业知识的理解门槛,丰富了用户交互行为,更能为用户带来独特的美学体验。当然,基础在于持续关注适配、延时等基本问题,保障用户能够平顺、高效地使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