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UGC数据的福建嵩口月洲村文化景观偏好研究

2022-01-14林慧娟谢宇为宋志琳李霄鹤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村落景观

林慧娟,谢宇为,张 丹,宋志琳,李霄鹤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海峡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350002)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构建地方集体记忆的主要元素,是村落文化的载体[1],由物质文化景观层面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层面结合呈现;是以传统聚落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文化景观,包含自然基底、空间环境、文化内涵三方面[2-4]。文化景观的塑造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受到重视[5-6],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包含村落文化景观[7],近年来,在村落资源不断得到开发的背景下[8],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建设应当遵循从“保下来”到“活起来”的策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主要受复合因素驱动[9],存在景观同质化、文化景观基因流失等问题,如何实现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活”兼具是现阶段传统村落建设的重点。

目前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基于现状探究如何实现保护和传承。周春山基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提出两个层系与三个维度的理论框架[10],刘春腊等于2020年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11],庄晨薇、李霄鹤等人于2016年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以闽北区域为主要对象的传统村落人文景观美学评价体系[12],2019年王国萍和闵庆文等结合文化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学等,构建了土观村文化景观体系[13]。然而,较少以定量分析聚焦村落文化景观,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与游客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游客评价文本与拍摄照片,采用经验数据[14]结合文化景观理论、文化感知理论和旅游动机理论对游客文化景观感知进行研究。研究借助由用户产生的内容——UGC 数据,以福建嵩口月洲村为例,构建基于UGC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偏好研究框架,其中照片分类以村落文化景观为分类标准,使研究框架更适用于传统村落,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定量的方式了解游客的文化景观偏好,探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与“活”。

1 研究地概况

福建嵩口月洲村拥有八闽文化第一村之称,坐落于福州市永泰县西南部大樟溪畔,距嵩口镇区10 km,距203 省道3.3 km,村庄面积为11.21 km2。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村中景观包含“月洲十景”与桃花溪。村落文化景观分有文化感知轴与生态景观轴,两者相辅相成引领游客感受月洲村的科举传奇、庄寨文化、道教文化与农耕文化。于2019年12月25日,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先后获评“省级生态文化村”“福州市最美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基于此,本文选取月洲村作为研究游客在传统村落游览中的文化景观偏好,进而指导村落文化景观的提升,具有典型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理论框架

基于村落现状以及“物质-价值”关联的文化景观[15],整合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16]、游憩者景观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模型[17]等内容,本文聚焦村落文化景观提出了基于UGC 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偏好研究理论框架(图1),包含建立UGC 数据库、游客数据时空分布与感知偏好分析、指导实践三大过程。通过GooSeeker 软件获取社交网络平台的评价文本与拍摄照片等内容,在整合筛选之后建立UGC 数据库;利用发布时间、图片数据、评价文本等进行时空特征与景观感知的探究,了解时空分布与感知偏好;基于此,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建议,包括空间景观元素优化、旅游线路优化、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以及可持续发展。

图1 基于UGC 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偏好研究理论框架

2.2 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运用GooSeeker 软件,通过搜索新浪微博、美篇、大众点评、马蜂窝等社交网络平台,以“嵩口镇月洲村”为关键词抓取数据,获得2017—2021年评论文本37522 字及拍摄照片2046 张,通过人工检查筛选删除,最终收集包含发布者名称、发布时间等字段的评价文本37118 字、游客照片1542 张,基于此创建数据库。

数据处理上,首先利用ArcGIS10.5 将拍摄点作为点要素,基于对拍摄照片的地理配准进行核密度分析,呈现游客拍照的聚散程度;结合景点名称、游览线路进行可视化可探究村落中的热门景观点和未被游客关注的区域等,进而结合游客需求指导景观与游览线路的优化。其次,照片质性分析主要为探究游客感知的元素偏好,将照片以文化景观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表1),包含自然景观280 张,人文景观772 张,人物211 张,场景279 张;将照片导入到Nvivo12 软件中,依据参考点描述进行一次编码创建自由节点,将自由节点整合到各类树状节点之下。其中自由节点代表照片中的具体景观元素,树状节点为景观元素类型,节点层次图表呈现各树状节点与自由节点之间的关系。由树状节点与自由节点的参考点数量、节点层次图表的分析,探究各感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再次,利用文本在GooSeeker 中进行高频词、词云图分析;利用Rost CM 软件进行情感分析;本文的文本分析侧重于情感探测[18-19]。最后,结合上述分析结果,依据感知偏好及评价中的消极景观元素为村落文化景观提出优化建议。

表1 照片分类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游客感知行为时空分析

3.1.1 时间特征

由游客在月洲村旅游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图2),可见近年来月洲村旅游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游客数量逐年递增。通过整合分析各月份拍摄照片数量占比(图3),可见月洲村的游客主要集中在5月、12月,其次为1月、8月、10月;3月桃李盛开,期间游客以观赏自然景观为主,照片多桃李等元素;5月气候舒适,为游客来访的高峰时期;8月、10月、12月、1月处于暑期、国庆黄金周、寒假期间,拍摄照片数量呈现3 个峰值。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分析特定月份的游客拍摄照片及评价文本内容,指导村落重点时段的旅游发展。

图2 2017-2020年拍摄照片数量占比

图3 2017.01-2021.07 各月拍摄照片数量占比

3.1.2 空间特征

通过田野调查结合高分影像的方式对获取的照片进行地理位置配准(图4),拍摄点呈现明显的聚散特征。基于拍摄点在空间上的分布,叠加月洲村的景点、设施分布以及规划的游览线路,由核密度分析(图5),可见游客拍摄照片点主要集中于月溪花渡图书馆与寒光阁区域,其次是宁远庄、半月居、状元桥等区域。月溪花渡图书馆与寒光阁区域拍照点密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该区域位于村口,游客对村落的感知由此开始;其二,该区域包含月溪花渡图书馆与寒光阁,景点集中;其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较好,图书馆内部氛围较吸引人群。

图4 照片拍摄点分布

图5 核密度与游览线路

3.1.3 游览线路

游客游览线路主要呈现月溪花渡图书馆与寒光阁区域——半月居区域——状元桥区域——宁远庄区域的走向。反观村落的规划游线(图5),部分景点游客拍照密度较低,如研学之旅中的滨水景点:芦川小集、鞠躬树、张圣君祖殿、摩崖石刻区域等;亲子之旅游线集中在图书馆与孩子的院子区域,未来可加强孩子的院子区域的开发建设,并考虑将研学之旅的部分景点融入亲子游线;党校教学游线与建筑之旅贯穿了大部分的高热度景点,由于高热度经典承载的游客容量较大,未来需加强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研究可对较低热度景点区域的评价文本与拍摄照片进行针对性分析,进而提出科学对策。

3.2 游客文化景观偏好研究

3.2.1 照片编码分析

首先,通过创建以表1 中具体内容命名的83 个元素节点,提取其中拍名前30 的元素统计(表2),可见参考点数最多的为植被,占19.96%,游客拍摄照片中含与桃李等自然景观的合影;桃花溪作为月洲村内的水环境也受到游客较多的关注,占7.83%;古建是月洲村体现其文化内涵的主要方式之一,古建、山体、人物活动等也是拍摄照片当中较为集中出现的元素。其次,通过将自由节点整合至树状节点之下,可见编码前的分类照片数量与含元素的照片数量、参考点数之间的关系(图7),各类照片整体呈现参考点数大于含元素照片数大于分类照片数的现象,游客倾向感知优美的自然景观,且对于拍摄人文景观照片具有一定的聚焦性。通过获取环状层次节点(图6),可见月洲村拍摄照片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含人物节点的照片多数含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节点,其中以物质文化要素中的水上汀步占比最大(51.61%),汀步位于图书馆附近且此处拍摄照片聚集,可见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加倾向对人文景观的游览;照片中自然景观通常与人文景观共存,自然景观要素感知以桃花溪为主;文化景观要素感知以物质文化要素中的建筑景观为主,占物质文化要素的38.60%,如图书馆、寒光阁、状元桥等;场景要素通常作为单一的拍摄对象,以图书馆环境为主,拍摄内容多为图书馆内部茶几、屏风等,同时包含少量自然、人文景观与人物节点。

图6 月洲村拍摄照片类别关系

图7 月洲村拍摄照片类别统计

表2 月洲村拍摄照片元素统计(前30 项)

月洲村享有“八闽文化第一村”的称号,为深入研究游客对人文景观的感知偏好,将人文景观划分为物质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进行月洲村拍摄照片类别分析(图8),可见在人文景观感知中感知对象以物质文化景观为主。再以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为可视化对象,获取环状层次节点(图9),可见人们在感知物质文化要素的同时,也包含了部分的自然景观要素,以生物物种为主;物质文化要素感知包含水上汀步、图书光、寒光阁、状元桥、休憩设施等;寒光阁与图书馆位于村口是村落文化的标准之一,状元桥蕴涵村落的状元文化深得游客喜爱。在感知非物质文化要素时也包含了物质文化元素,非物质文化要素的感知以农耕时光、美食、夏令营、春光集市为主,村落文化产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图8 月洲村拍摄照片类别统计

图9 物质文化要素与非物质文化要素

3.2.2 文本感知内容与词云图

通过文本分析总结评价文本中提及较多的高频词汇(表3),发现在评价文本中,游客所提及的名词数量较形容词多;名词主要是游客的感知对象,如“桃花溪”“嵩口镇”“图书馆”“文化”“宁远庄”等。“美好”“丰富”“清新”等形容词在文本的提出,可见游客对月洲村的情感倾向较为积极。对高频词汇进行词云图的可视化(图10),可见“嵩口镇”“桃花溪”“图书馆”位于词云图核心位置,对“嵩口镇”的提出主要为游客对月洲村的地理区位的认识,嵩口古镇其他旅游区的开发促进了月洲村的旅游发展;处于次核心区域的有“文化”“宁远庄”“进士”“张圣君”等,表明文化层面景观元素对游客满意度影响较大;外围词汇如“美好”“世外桃源”“风景如画”多为积极评价,游客对旅游过程呈现较满意的状态。

表3 月洲村评价文本高频词统计(前100 项)

图10 月洲村评价文本高频词汇词云图

3.2.3 感知评价

网络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游客情感体验总体偏向积极,积极情绪占比47.36%,中性情绪占比41.94%,消极情绪占比10.70%。其中积极情绪分段统计结果如下:一般(0—10):占比21.41%;中度(10—20):占比12.17%;高度(20 以上):占比13.78%。消极情绪分段统计结果如下:一般(-10—0):占比7.77%;中度(-20—-10):占比2.49%;高度(-20 以下):0 条。由分段特征(图11)可见在情绪程度以一般为主;村落中不存在使游客产生强烈消极情绪的问题。为获取促发游客产生消极情绪的元素,对进行评分后的文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文本包含有“可惜”“晕车”“牵强”“艰难”等表消极情绪的词汇。游客有因网红图书馆“月溪花渡”没有提前预约不让进而觉得可惜,有觉得景点多为旅游需要牵强杜撰之作,有觉得道路行走困难,以及部分年份桃李景观性差。基于以上问题,月洲村应当完善图书馆预约管理制度,加强景点的文化性塑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进行人为干预营造宜人的村落景观。

图11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分段特征

续表3

4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建议

4.1 空间景观元素优化

通过拍摄照片的质性分析可获取游客拍照行为所面对的主要元素以及照片中各要素的关系。可依据相关元素间的关系,基于村庄现状以及发展要求进行优化提升。如在对月洲村拍摄照片质性分析结果中可见,游客拍照对象以物质文化景观要素占比最大,其与生物物种共同出现在照片中几率最大,为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景观可进一步探究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要素与生物物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升文化景观节点的品质。

4.2 游览线路优化

传统村落的景观游线布局上,应当在尊重原始村落场地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文化景观的集中区域,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游览线路的规划。本文在对现状游客游览分布的特征以及游览线路的分布得出:部分区域的景观受重视程度较低,且部分节点的由来受到游客质疑。月洲村可结合空间分布特征与消极评价的原因来对景点重新进行思考,从而规划合理的游览路线。

4.3 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

文化景观作为传统村落的主要景观元素,将贯穿村落发展的始终。因此,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上,应当秉承溯源、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对月洲村评价文本的分析可见现状文化景观存在溯源不足、保护不当的问题。对此,应当在评估具体文化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保护传承措施;积极保护古建,必要时进行修缮,并限定游客数量以免对建筑造成超负荷伤害。

4.4 可持续发展

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与发展的方针之一。村落可通过抓产业、生态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抓扶贫、抓文化5 个举措并举,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月洲村可通过在村内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引进文旅企业等广开致富门路;保持村庄内部建筑风格统一,积极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凸显月洲村的生态特色;厚植乡村文化沃土,为游客与居民传达科举传奇,道教文化、农耕文化与庄寨文化。

5 结语

对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感知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村落文化的保留现状与吸引力状况,从而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本文通过创建基于UGC 数据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偏好研究理论框架,进行时空分布与感知偏好、情感分析,对月洲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该方法可用于传统村落的现状研究与优化提升。旅游行为中,不同游客群体的关注对象,游览路线等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可通过划分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进行感知分析,使村落旅游规划更加符合各类人群的需求。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村落景观
4D空间下文化景观粒子的形态价值与应用场景分析
景观别墅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