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探究
2022-01-13王泽豪
王泽豪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目前气象预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在信息化系统中文件计算机审核信息处理错误的情况以及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预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
引言:在目前为确保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应根据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的支撑进行有效的发展。其气象预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可使气象信息变得越来越准确、有效,进而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性帮助。其地面信息化处理系统是聚集覆盖雷达、卫星、地面观测站等不同来源的气象数据,吸纳涵盖交通气象、公众气象、灾害气象等多样化的气象信息化服务系统和数据分析模型,以此形成完整的气象云服务平台。
一、目前气象预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含义
在目前气象预报中应利用地面信息化处理技术不断提升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即时性、准确性并随着地面信息在天气预报中的广泛利用确保工业、农业通过获取到的气象情况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活便利。首先,在利用气象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时应对气象数据进行发布时,可以可视化展示各类气象数据,将抽象气象信息合理转变为具体图形,提供更加直接可理解可分析的智慧气象服务;以3D GIS引擎显示相关气象信息在三维地图中的准确位置,对观测、预报、行业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图形操作,实现“可视、直观、精细、智能”的智慧气象应用服务。
(图例为气象预报地面信息化技术处理整体流程)
二、常见的地面信息化软件
(一)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通信网络相结合后,不仅促进了气象服务创新发展,也形成了自动化服务建设。例如自动呼叫、自动通知、人性化气象、气象工作安排等,以此可以让人们有序开展各类工作。首先,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中,我国使用的是无航危报业务软件,这个软件是一种综合业务软件,并且在该软件中包括如自动气象监控软件、通讯网接口软件、辅助软件气象数据质量控制与软件报警器等。其次,在这个软件的有效利用下,也可及时发布关于恶劣天气的情况,如暴雨、寒潮、大风等,以此提醒农户做好应对措施,实现了气象信息进村入户,也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1]。
(二)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
在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中,其归属于一种特殊的接口,这个接口软件可有效实现计算机自动气象采集功能,并通过计算机自动气象采集功能形成数据实时传输效果,并将数据写入采集到的数据中进而有效确保气象发布信息无误。
三、气象疑误信息的处理分析
(一)降水量和通报现象不一致
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中,出现降水量与通报现象不一致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降雨量时,其传感器出现了计算滞后的现象。首先,在降水量持续增加时可在传感器内设置低于2小时的时差,并以2小时时差解决降水量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其次,在降水量与通报现象不一致时会出现上跨信息与上月文件不符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软件能力不足,且人工在对文件进行审核时缺乏完整性,进而导致降水量、上月文件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给气象预报人员造成了严重的困扰。最后,技术人员对雨量传感器进行清洗,除去泥土杂物加盖,并断开雨量数据传输线,尽力避免冬季区域自动气象站出现雨量疑误数据,进而影响到数据记录的准确性[2]。
(二)文件计算机审核疑似有误信息
首先,在气象信息化软件中其台账参数会出现疑似有误信息的提醒,其提示一般为“文件首部参数与台站参数不符”在出现了这个信息时主要的错误形成原因是在上个月进行冻土观测后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信息管理人员误将B文件转化成了A文件,在转化后进入第二个月份时该台站的参数并没有设置与其相对的信息,进而出现了文件错误的提醒。其次,在针对针对季节转换期间可能出现的业务问题和灾害性天气,应结合本站实际。气象局全体业务人员开展集体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重要天气报、疑误数据处理等基础知识。
(三)文件正点记录缺测处理
在地面气象信息化中,在进行观测时,其设备会因为长期使用导致出现故障问题,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兼容性导致系统为在有效地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进而使观测无法获得正点观测数据。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应对全区气象观测站点、地面气象信息化软件进行摸排巡检。若经巡检发现气象观测站数据存在疑误、兼容性等问题。应立即组织保障人员前往气象观测站进行维护,应对地面气象信息化软件文件正点记录进行调整、对雨量传感器等仪器的线路进行故障摸排、现场校准,确保设备在应急期间及时准确采集气象数据,做好台风期间气象保障服务[3]。
四、文件人工审核疑误信息处理
首先,在文件人工审核中,出现疑误信息处理时应针对质量控制码进行处理。其质量控制码在控制端口中采用的是三位整数表示,并且在三位整数表示中可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以百位、千位、十位分别表示台站级、省级、国家级,在審核文件记录中若出现错误不仅会影响气象汇报情况还会对数据格式造成延展性错误。因此,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文件审核内容,并提高对站台观测数据的订正与修改,进而确保数据格式的完整性、有效性[4]。其次,在云能见度与天气现象记录处理审核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确保对云能见度的定义、形成方式、特性和伴随天气的现行进行掌握,在记录时应根据云朵演变情况分析出实际天气情况[5]。并结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气温、全省降水量毫米、较常年同期百分比进行记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目前气象预报信息化处理技术中应不断加强人工审核、人工管理阶段进而促进气象信息化发挥有效效益,并提高观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及时性,在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为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类工作应以地面信息化系统推动我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徐佳,张梦琦. 气象预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分析[J]. 数码设计(下),2018(8):211-212.
[2]祁泽民. 基于地面气象自动观测定时数据缺测的处理方法研究[J]. 科技展望,2017,27(20):330.
[3]张庆莲,益西卓玛. 新形势下地面气象观测综合业务工作重点探析[J]. 农家科技(上旬刊),2018(12):140.
[4]杨旋.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的技术发展与展望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9(17):215.
[5]吴捷. 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J]. 农民致富之友,2019(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