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1-13郑琳
郑琳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比例增大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据临床观察,此病存活患者中有60%左右存在肢体残疾,轻度残疾患者需他人帮助完成日常活动,重度残疾患者往往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家庭及社会造成的沉重负担[1,2]。肢体功能障碍以康复训练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研究发现,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具有更为明显的康复疗效[3]。为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本院对近期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年龄均≥60 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无其他器官严重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性疾病、针灸禁忌证[4]。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37例,女18例;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6.3±4.2)岁;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1±2.7)分。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61~76 岁,平均年龄(67.1±3.5)岁;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2±2.1)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措施为医护人员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开始对患者各关节进行按摩、牵拉、挤压,以使紧张肌肉进行松驰,2 次/d,对于手指蜷曲或有足内翻者应用矫形器或“丁”字鞋进行治疗;鼓励患者自主运动,训练过程中不断予以鼓励,向患者讲解康复的意义及最佳效果,增强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信心;对于弛缓性瘫痪患者主要以被动活动及被动主动练习的模式,每日多次更换患者体位,进行起坐、翻身、侧卧及站立训练,逐步过渡到迈步、行走,1~2 次/d,30~50 min/次,以患者不疲劳为宜,随着患者能力增强,逐渐增加活动量,增强患者肌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首先对患者病情即活动障碍程度及肌肉僵硬程度进行评估,经络辨证取穴治疗,上肢功能障碍在患者患侧肢体取肩髃、肩外陵、肩内陵、曲池、合谷、手三里等穴,下肢功能障碍在患侧肢体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太溪、太冲、风市等穴,上下肢偏瘫者选上肢后下肢,先阳经后阴经顺序进针,1 次/d,留针40 min,两组患者均治疗2 个月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治疗后肌力分级及Brunnstrom 脑卒中恢复分级情况。
1.3.1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病残程度0 级;有效: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病残程度1 级;无效: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无改善,病残程度2~3 级[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 ①Fugl-Meyer量表包括上下肢两个维度50 项内容,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运动障碍越轻;②Barthel 指数100 分为正常;>60 分为良,能独立生活;41~60 分为中,需他人帮助;20~40 分为差,生活明显依赖他人;<20 分为极差,存在严重功能缺陷[6]。
1.3.3 肌力分级及Brunnstrom 脑卒中恢复分级情况①肌力分级为0~Ⅴ级,0 级肌肉麻痹,无收缩力;Ⅴ级为正常肌力[7]。优良率=(Ⅳ级+Ⅴ级)/总例数×100%。②Brunnstrom 量表包含上肢、手、下肢三项内容,分为Ⅰ~Ⅵ级,Ⅰ级为无任何运动;Ⅵ级为运动协调近于正常[8]。优良率=(Ⅴ级+Ⅳ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 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分级及Brunnstrom 脑卒中恢复分级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肌力分级优良率、Brunnstrom 脑卒中分级优良率分别为74.5%、7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5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肌力分级情况对比(n,%)
表4 两组患者Brunnstrom 脑卒中恢复分级情况对比(n,%)
3 讨论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而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可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通过神经系统的重建,受损伤区域神经功能可由其他脑区域进行代偿,从而使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祖国医学针灸在对偏瘫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针刺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血液循环、血流变学、脑血流图及颅底动脉血流[9]。针刺可明显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组织氧供,对促进病灶区侧支循环建立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作用显著;针灸还能增强感受器接收的传入冲动至大脑皮层,形成中枢到患侧运动传导通路。多年研究显示,针灸虽可提升患者运动能力,但患者运动能力往往僵硬、刻板、不易出现分离运动,会有典型的误用综合征,出现偏瘫姿势及异常步态,而康复训练可纠正异常运动模式,通过反复、多次训练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恢复,可使运动更精细,更协调,利于患者肢体运动恢复正常[10,11]。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分别为(55.02±5.07)、(66.84±7.6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03±3.56)、(56.77±4.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力分级优良率、Brunnstrom 脑卒中分级优良率分别为74.5%、7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5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肌力水平、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