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工程学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构建

2022-01-12陈大川刘跃龙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维度工程造价标准

陈大川, 余 怡 , 刘跃龙

(1. 湖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2. 湖南建工集团,湖南 长沙 421009)

2020年7月29日,住建部办公厅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强调了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肯定了在改革开放以来,工程造价管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但同时也指出我国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很好地顺应市场需求,工程造价数据库建设信息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1]。开展标准化工作是规范和发展工程造价行业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才能及时更新符合市场需求的造价信息,提供优质的造价服务。

围绕规范和发展建设工程造价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做了相关研究。Frei等[2]通过探索性调查的方法,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工程造价类企业和学术机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总结出市场竞争是工程造价行业面临的四大机遇和挑战之一,工程造价的发展需要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渗透和扩大已有市场,并开发新产业新市场。Smith[3]探讨了项目工程造价领域对全球专业标准的需求,同时指出工程造价需要有自己的特定标准体系,在实践中缺乏可比性和一致性会影响其确定性,进而影响建设投资。程文锦等[4]分析了英、美、日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发现它们的共性之处是市场化程度高、配套体系好、政府定位准。计价依据体系能反映市场需求,政府只发布指导价,承包商根据企业定额、市场环境及竞争情况进行投标报价。高榕[5]指出英国、美国、日本早于我国开展信息化造价管理领域研究,以往我国对历史数据的积累比较欠缺,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体系。指出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领域的技术,能有效解决工程造价现有及今后的清单数据规范化分类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未与国际主流模式接轨,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指导工程造价标准化工作的标准体系框架,因此,亟需结合建设工程造价现状和需求开展标准化工作。本文从系统工程学的视角,从6个维度构建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框架,为建设工程造价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1 标准现状与需求分析

1.1 现状分析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量价合一”到市场经济下的“量价分离”再到以定额为基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已初步建立了基本标准、计量标准、计价标准、费用标准、信息标准、管理标准、质量标准等标准类型,为工程造价活动提供依据。为分析目前工程造价标准现状,本文通过建标库等标准数据库查询,共收集了与建设工程造价相关度较高、业界广泛认可的79项标准,具体分布如图1。

图1 建设工程造价标准类别与分布情况

根据调研标准分布情况和深度剖析,总结以下工程造价标准现状及问题:

(1)标准管理部门主导。从标准层次来看,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标准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色,国家标准数量占比大。建设主管部门开展标准修编工作时,采取“按需制标”的方式,忽视了市场调节作用,未充分考虑修订标准的针对性、协调性和时效性,导致修编的标准内容滞后、针对性不强,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标准使用效率不高[6]。同时,仅仅依赖政府发布信息,无法为企业提高开放、竞争的营商环境。

(2)专业分布不均匀。现有的标准以计量、计价类居多,信息数据类标准较少。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缺乏信息数据类标准将无法使大量造价数据互通、互联、互享,无法将碎片化的工程经验数据有机整合[7]。各行业、部门存在信息壁垒,阻碍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8]。

(3)标准更新慢。统计的标准中有多项已是10年前的标准,由于标准立项难、周期长,标准的更新速度无法跟上市场需求,使得建筑产品价格与价值、供需关系相背,制约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4)未建立清晰合理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框架。各类标准零散分布,各行业、部门发布的标准之间缺乏连贯性,界限不明,内容重复交叉甚至相互矛盾[9]。

1.2 需求分析

在工程造价改革工作要求中,标准的规范发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标准体系的建立能使标准实现动态管理,使得标准及时更新、废止、补充,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为了解标准的一线需求,在调研过程中邀请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China Engineering Cost Association,CCEA)标准委员会、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以及高校研究工程造价管理方向的专家学者召开了课题讨论会和半结构化访谈共计9次。结合现状分析并整合调研资料,分析总结建设工程造价标准需求: (1)增加基础类和管理类标准,对建筑部件的分类和建筑面积方面等形成通用标准,避免矛盾;(2)增加工程造价信息标准,政府牵头成立统一的造价数据服务平台,促进信息化建设;(3)构建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框架,能使现有标准能在体系结构中准确定位,缺失标准在体系结构中查漏补缺,针对现有类别、内容不够全面的现象,加快进度制定标准。

2 基于系统工程学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构建

2.1 理论基础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全球标准化领域中的一个权威机构,他们指出标准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错误以及提高生产力来降低成本的实用工具。建设工程造价标准具有开放性、流动性等动力学特性,且标准的申请立项、制修订、优化与更新等环节都涉及标准内部的交互作用,标准化工作可以看作为一个复杂系统[10]。因此可以应用系统工程学理论来厘清体系层次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特点,构建合理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

2.1.1 一般系统结构理论

20世纪末,林福永等[11]提出和发展了一般系统结构理论,运用数理方法揭示了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将系统论发展到具有精确理论并能解决实际系统问题的高度,可用于分析和研究要素多、内部交错、层次模糊、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下面利用一般系统结构理论阐述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结构的层次性:

将系统A视为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a为系统A的组成要素,该系统由m个存在关联的部分a1,a2,…,am构成,记为:

A={Am,Xa}

(1)

Am={ai|i=1,2,3,…,m;m≥2}

(2)

式中:Am为若干个标准构成的第一层次标准族;Xa为标准之间的信息关联。

系统A的第一层次标准族中存在子系统B,子系统B由n个存在关联的要素b构成。

B={Bn,Xb}

(3)

Bin={bij|j=1,2,3,…,n;n≥2}

(4)

三级子体系C由e个存在关联的要素c构成:

C={Ce,Xc}

(5)

Cije={cijk|k=1,2,3,…,e;e≥2}

(6)

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关系的抽象表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可以逐层分解成若干个要素,且通过要素之间的信息关联形成一个具有某种相同功能的新组合,说明了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分解结构,梳理标准之间的关联关系,分门别类地搭建体系框架。

图2 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关系

2.1.2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

1969年,美国系统工程专家Hall提出了基于系统论的一种结构模型,被称为“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图3),该模型将系统管理过程分为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时间维反映了系统实现过程中规划、方案至更新等7个阶段,逻辑维指贯穿于时间维每个阶段的解决问题的7个逻辑顺序,知识维指完成系统工程各阶段、各逻辑顺序应具备的理论工具和技术手段。

图3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

应用该模型建立的标准体系能排列组合成7×7×6=294种标准类型,每种类型又可以继续细分。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每个标准在空间内能定位到唯一的空间坐标,整个空间则是这个体系的可行域。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变化和科技发展,标准寿命依照Logistic曲线的轨迹发展[12],在某个时间点,标准不能满足需要时,会发生更迭变化,这个标准体系也随其更新换代。

尽管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已经广泛用于工程建设、食品安全、土地利用等标准体系的构建,但模型只涉及三个维度,对于具有多维度、系统复杂等属性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而言,存在着局限性。

2.2 基于六维结构模型的体系架构

由于建设工程造价的每项标准有多项独立属性和内在规律,标准之间约束维度数量较多,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制约的联系,固定的三维结构模型无法展示多个维度。本文参考工程建设标准分类方法,如:阶段分类法、层次分类法、属性分类法、性质分类法、对象分类法等,再结合建设工程造价标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对霍尔三维结构模型进行延伸和拓展,利用符合工程造价分类的六个维度来构建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框架。六个维度分别为:级别维、层次维、状态维、阶段维、专业维、属性维。这六个维度能较为全面地涵盖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结构关系并根据每个维度的标准特性逐层分解,每一项标准都能在这个六维结构模型上找到自己清晰的定位。

六维结构模型中各个维度可以绕原点O自由转动,在定位标准时,如需使用三维空间,就将六个维度沿O点转到互相垂直的位置,形成两个三维空间;同理,只需要两维空间时,可以沿O点转到平面垂直的位置。由6个维度组成的两个三维空间中,可以将其中一个三维空间作为定位维度空间以明确标准的属性,那么定位维度空间就组成了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另一个作为可拓维度空间,这个空间内的维度可以继续进行分解并拓展延伸,这个空间则是标准体系的可行域。

图4 六维结构模型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六维空间模型的构建,是在系统工程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工程造价标准本身的复杂性,因此更具适用性。可以明确标准体系各层次、各环节的空间需求,通过定位可以找出重复或缺失的内容,解决标准重复交叉、内容缺失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2.3 基于六维结构模型的体系维度

构建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框架,首先要有效界定其适用范围:(1)建设工程:是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或发挥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2)建设工程造价:是广义上的工程造价,指在建设期内,工程项目预计或实际支出的建设费用,不单指投资方或承包方的某一方。因此,本文中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是指为清晰各类造价标准的界限、优化造价工作开展效率,提高工程造价市场适应度而形成的各类可复制的概念或业务流程的有机整体,适用于工程建设各阶段。

2.3.1 级别维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构建多层级的中国现代标准体系的要求,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有强制性国家标准(GB)和推荐性国家标准(GB/T)。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针对全国范围内某一行业的统一标准,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的代号为“JGJ”。地方标准是在国家某个地区公开发布的标准,如安徽省建设厅发布的DBJ 34/T-206—2005《安徽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团体标准是社会团体协调市场主体共同制定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由社会自愿采用。团体标准更新速度快,能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如云南省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发布的T/YNECA001—2018《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标准》 。企业标准是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标准,如万科集团发布的《成本管理标准化手册》。

2.3.2 层次维

根据各项标准的适用范围广泛程度不同,标准体系的层次主要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3个不同层次。位于高层次的标准共性特征多,适用范围广[13]。基础标准指对于行业有普适性和指导性,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包括建设工程造价的总则、指南、术语、符号、分类等;通用标准是通过提炼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中的共性内容得来的,适用于2个以上建设工程造价类专业共同使用,可作为修制订专业标准的依据;专用标准是仅针对某一专业用途制定,专业性较强。需要说明的是,层次维的不同层次标准的使用范围不是绝对的,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有时可以相互转化。

2.3.3 状态维

根据标准所处的状态,按照状态维分为以下几类:在编的标准、已发布的标准、有使用需求的标准、应修订的标准、应废止的标准等。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通过状态维查看标准所处的状态,便于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建设工作。

2.3.4 阶段维

建设工程造价贯穿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 ,在建设程序的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建设工程造价类型。如图5所示。

图5 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阶段维示意

2.3.5 专业维

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按照不同专业的概预算编制分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修缮工程、市政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井巷工程、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煤气管网工程、抗震加固工程等11个系统。以安装工程造价系统为例,可继续按专业划分为电气仪表、给排水、采暖、通风、工艺管道等子系统。如图6所示。

图6 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专业维示意

2.3.6 属性维

根据建设工程造价业务的属性进行合理分类,可分为综合服务、规程规范、费用标准、定额、价格信息、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咨询等7类[14]。如表1所示。

表1 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属性维解释

3 基于序列优先级的标准体系应用

3.1 标准体系序列属性

在数学理论中,序列是被排成一列的对象(或事件),表示了元素排列的顺序。上文中提出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六个维度也具有序列特征,主要指以下两个层次的序列:一是在标准体系中六个维度之间的排列顺序,二是单个维度内部的序列属性。在描述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六个维度中,级别维、层次维存在明显的序列属性,阶段维是根据工程建设顺序排列,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将六个维度按照序列属性的强弱进行排列,如图7所示。根据序列优先级的顺序,可以在可拓维度空间中选择序列属性强的标准优先进行修编,符合标准编制的重要性和需求性原则,使标准修订部门更加清晰地掌握某个领域标准的状态和情况,有条不紊地开展标准修编工作,使标准能有序、有效发挥作用。

图7 各维度序列属性示意

3.2 应用示例

如图8所示,假设设定标准体系的定位维度是专业维、阶段维和属性维,分别赋予建筑工程系统、实施阶段、规范规程三个子系统,则该体系的定位类型是建筑工程实施阶段规范规程体系。那么,其他三个维度级别维、层次维、状态维作为可拓维度,并根据序列优先级原则,选择序列属性最强的维度(级别维),将级别维作为最优先考虑的维度来分层次排列标准,那么优先开展修编工作的是建筑工程实施阶段规范规程体系国家标准,其他标准依次按序修编,同时按此结构顺序可以析出标准缺失或重复交叉等问题。

图8 建筑工程实施阶段规范规程体系序列组织

4 结 论

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工程建设、工程管理等多个学科的全过程管理,还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本文结合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标准化工作发展形势,从建设工程造价标准化现状和需求出发,为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现实依据。基于系统工程学理论,利用一般系统结构理论对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层次性逻辑结构进行抽象表达,提出对标准体系逐层分解能够形成清晰合理的体系框架,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延伸,将体系分解为层次维、级别维、状态维、阶段维、专业维、属性维,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定位维度空间来定位标准属性,可拓维度空间用来确定标准体系可行域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标准重复交叉、内容缺失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针对六维空间结构模型的分解结果,对六个维度进行详细说明,丰富了各个维度的内容。最后,基于序列优先级对定位维度空间某一领域内的标准集合体进行排列,按轻重缓急的顺序处理标准修编工作。

然而,建立科学完备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是一项体量大、任务重的工作,需要充分调研、全面梳理,针对研究,分阶段、分类别逐一完成,并且亟需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高校等共同协作,分专业、分阶段地进行标准建设,促进工程造价行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维度工程造价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