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煮散剂健脾益气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2022-01-12王洪马媛媛王莉孟牛安陈广坤
王洪, 马媛媛, 王莉, 孟牛安, 陈广坤
小儿慢性咳嗽口服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长期口服抗生素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等的药物不良反应,使其在患儿家属中可接受性较差[1]。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我院儿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不断完善,积累经验,总结出多首治疗小儿疾病的协定方——中药煮散剂,其煎煮简单,价格低廉,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因而易于被家长及患儿所接受[2]。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煮散剂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满意,现将中药煮散剂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慢性咳嗽的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安阳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肺脾气虚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93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6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12岁,平均(5.22±1.58)岁;病程2~6个月,平均(3.65±1.01)个月。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12岁,平均(5.45±1.56)岁;病程2~6个月,平均(3.90±1.12)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3]。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中医儿科病症的诊断评判标准[4];辨证分型均为肺脾气虚证,临床特征为咳嗽无力、易感多汗、痰鸣反复、面色少华、大便不实、少食纳呆、舌苔薄白、脉细无力等。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慢性咳嗽的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2~12岁;(3)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有肝肾疾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严重疾病;(2)近1周内口服和静脉输注抗生素;(3)近期参加其他临床试验;(4)受试者因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中途退出。
1.5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氨溴索颗粒(四川森科制药有限公司)治疗,依据患儿年龄,按说明书用药,持续用药治疗1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口服中药煮散剂,所选中药煮散剂药物组成:补正散6 g(人参、黄芪、鹿茸),七味散6 g(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木香),川贝止咳散5 g(川贝、半夏、葶苈子、竹沥油)。将药物混匀后分为3剂,每次0.5剂,每日2次。煎煮方法:每次取半剂,放入搪瓷容器中加水40~80 mL,煮沸后再煎煮1~3 min,沉淀,纱布过滤,取药液温服。两组均以治疗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6 观察指标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疗效评定标准[4]。(1)治愈:咳嗽、咳痰、呕吐、恶心及其他临床表现消失,患儿精神恢复,饮食良好;(2)好转:咳嗽较轻,痰量少,患儿精神基本正常,饮食一般;(3)未愈:咳嗽咳痰及其他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1.8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1)3分:伴有呕吐、恶心等多种症状,咳嗽影响正常活动;(2)2分:夜间因咳嗽醒多次,咳嗽频繁;(3)1分:咳嗽症状较轻,每日咳嗽40次以上,不影响生活;(4)0分:无明显咳嗽症状。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3 讨论
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机体通过咳嗽反射清除呼吸道异物,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病理性咳嗽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咳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咳嗽在临床很常见,儿科门诊半数以上患者是因咳嗽就诊的。从病理角度而言,小儿慢性咳嗽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由各种鼻、咽、喉疾病引起,或由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胃食管反流、过敏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引起。对于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西医治疗要求明确病因以治疗[3]。但临床若明确其病因,需通过复杂的检查手段排查众多因素,费用昂贵。西药对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有疗效,一般以抗感染和化痰对症治疗为主要手段[5],明确病因后选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长期应用这些药物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或引起胃肠道反应,影响食欲,出现腹痛、腹泻、消瘦等消化系统症状,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影响免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本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长期的药物治疗可使机体产生耐药,而影响药物疗效。
研究显示对于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治疗为指导,可以从整体出发,改善咳嗽症状及咳嗽伴随的纳差、乏力、多汗等临床症状,降低咳嗽的复发率。有研究显示,很多中药可改善体质小儿,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6]。从一定程度上讲,中药治疗慢性咳嗽较西药具有安全、彻底以及整体调节的优势,越来越受患儿家属的青睐。
慢性咳嗽属于中医“咳嗽”范畴,依据定义,该病可归为中医“久咳”“久嗽”“顽咳”“内伤咳嗽”等范畴。肺为华盖,主宣发与肃降,外感六淫之邪和内伤杂病等因素均可影响肺之宣发与肃降,从而引起咳嗽,临床分别称之为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7]。肺为“娇脏”,且小儿“脾常不足,肺常不足”,咳嗽日久,耗伤正气,致肺脾气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湿内阻。另一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肺脾互为母子,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不能充养肺脏,则肺气不足,肺失宣降而为咳嗽。本病在中医归属“咳嗽”范畴,《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咳,非独肺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合也。”本病以反复咳嗽为临床特点,子病及母,致肺脾气虚,内因以“虚”为本[8]。清代沈金鳌亦在其《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载“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结合现代生活因素,小儿喂养不当、过服抗生素、激素及苦寒泻热的药物易伤脾胃功能;另外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小儿长期被动吸烟等因素,均易导致小儿肺脾损伤。
有学者通过文献调研及流行病调研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学:邓敏超[9]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法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纳入合格文献8篇,纳入病例数1 274例,分析得出结论:小儿慢性咳嗽常见中医证型为痰热壅肺(18.1%)、肺脾气虚(13.9%)、风热犯肺(12.0%)、阴虚肺热(11.5%)、痰湿壅肺(11.1%)、风邪久恋(11.1%)、风寒束肺(10.4%)、食痰上扰(2.1%)、肺实肾虚(0.9%)。李聚梅[10]文献调研,纳入46篇文献,纳入小儿慢性咳嗽病例数3 648例,调研结果共涉及28种临床证型,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肺脾气虚(16.72%)、气阴两虚(9.95%)、痰热壅肺(9.02%)、风邪久恋(7.76%)、阴虚肺热(5.78%)等。苏海云[11]通过调研儿科门诊就诊的86例慢性咳嗽患儿,结果显示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型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肝火犯肺证。本单位小儿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亦以肺脾气虚证较多见,故本研究纳入肺脾气虚型咳嗽。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小儿久咳以肺脾气虚,风邪留伏多见,病性属本虚标实。治疗上以补益肺脾之气为主。
中药煮散剂俗称“小中药”,其首创者是我院儿科创始人王瑞五老先生。传统中药煎煮不便,服药量大等限制了中药在儿科的使用,中药煮散剂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其治法是将中药单药或协定方先加工成细末,二次组方、煎煮、取药液服用,在保证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前提下,既能取得与中药汤剂一样的治疗效果,又减少了药物用量,缩短了煎药时间,方便患儿服用,我院儿科在近百年临床实践中证明中药煮散剂的确切疗效,加之其价格低廉,所以有“简、便、验、廉”之称。中药煮散剂因而享誉省内外,受到国内中医儿科界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所选中药煮散剂药物组成:补正散(人参、黄芪、鹿茸)、七味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木香等)、川贝止咳散(川贝、半夏、葶苈子、竹沥油)。补正散中人参归肺、脾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肾;黄芪归脾、肺经,补气升阳,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用于脾肺气虚和中气下陷之证。“脾为生痰之源”,久咳治肺不愈,宜先治脾土,培土以生肺金,“欲治其咳,首当健脾”,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时适加益气健脾之品,以杜绝生痰之源,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而七味散可视为四君子加减,其中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为治疗脾气虚之基础方,佐以木香以行气运脾,气顺则痰自消。川贝止咳散中半夏“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下冲逆而除咳嗽”,为治咳嗽之要药;葶苈子泻肺平喘止咳;竹沥清热祛痰止咳;久咳伤阴,加川贝养阴润肺,止咳化痰。补正散、七味散、川贝止咳散中诸药合用,共凑健脾益气,止咳化痰之效。
综上所述,我院中药煮散剂补正散、七味散、止咳散对小儿慢性咳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全方肺脾同调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慢性咳嗽,以扶正为主,兼以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体现了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中药煮散剂具有疗效好、服用简单、无毒副作用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患儿家长的青睐,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