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安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方法
2022-01-12赵栋锋王候利
赵栋锋,王候利
(延安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陕西 延安 716000)
0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逐渐提高,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森林的过度砍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营造造林工作也随之成为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各地政府响应生态强国的号召,在营造林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林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后期推进过程中,应针对林业营造林的现状革新管理方法,改进营造林技术,深化规模化效果,促使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 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
1.1 培育营造林的前提条件
(1)造林技术方案设计。方案是实践的总领。造林技术方案要结合当地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规划,总体布局,精心组织、统筹规划,逐步实施。结合造林地特性,分析土壤结构、温度、湿度、阳光、水分条件等因素,选取立地条件适宜造林的林地。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有利于植物根系伸展,充足的水源为林地浇灌提供保障,能大大提高树苗培育保存率。只有融合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才能更好地巩固管理效果和造林苗木成活率,节约营造林成本,更好地进行营造林建设。
(2)林地清理。林木生长需要培育生长空间,林业从业人员在树种筛选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培育场地。具体措施,如清除坏木、有害木、劣质木等,锄掉灌木丛和杂草,防止汲取营造林地营养。影响幼苗抚育的杂物如生活垃圾、碎石等也应进行清理[1]。
(3)林地整修。土壤条件决定培育效果。土质松软、水分充足的土壤有利于幼苗吸收养分,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全面整地会引水土流失的山坡,应采取局部整地,即带状或块状整地。其中,在山地带状整地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等高线开展,带长约2m,内部进行全面开垦,一般深度20~30cm,宽0.3~2m,在带间还要注重植被的保留(如图1 所示)。对于块状整地,块的长宽0.5~1m,如果土壤多草或干燥,块的面积应该较大,反之,则可以小些。
图1 山地带状整地
(4)造林季节和造林密度。林木栽植应结合树种特性和自然条件。林地是最基本的培育条件,土壤肥沃则种植韧性高、周期短的树种,土质贫瘠则种植周期较长、耐受性强的树种,还应结合当地造林计划和详细要求,根据土质调整栽植数量,匹配合适的密度。同时林木的栽植要符合树种特性,精确培育周期,掌握生长规律,在考虑气候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季节种植,增强造林效能。
1.2 树种配置
选取合适的树种,是提高营造林效益的基础。树种选择要坚持遵守一定的原则,包括“适地适树”的原则、乔灌草结合的原则、乡土树种优先的原则、生态和景观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生物学特性的原则、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另外,还要根据造林地块的坡向、坡度、可及度,结合树种特性合理布局,分类施策。根据延安地区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运用的树种主要包括:常绿树种有油松、侧柏、白皮松、马尾松等,落叶乔木树种有麻栎、茶条槭、黄栌、刺槐、杜梨。落叶灌木有山桃、山杏、连翘、丁香、黄蔷薇等。
1.3 造林苗木培育和运输
近年的营造林苗木存活率整体偏低,科学、合理地进行培育,是成功育苗的关键,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有助于增加苗木存活率。培育过程中,林业人员应选取乡土良种壮苗,在分析栽植环境和树种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培育技术。以油松等树种为例,乔木类树干强度较高,水分需求量大,因此移植时应采取易储存水分的容器育苗技术进行输送,缩短运输和裸露时间,防止根部苗块失水或干裂,保证“随运随栽”。水分是培育林木成功、提高营造林质量的根本保障。苗木在运输过程中水分极易流失,为了防止因照射产生水分蒸发,阔叶林需包裹遮挡物,针叶林需蘸浆包扎。栽植过程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栽植前浸泡树苗,用水或其他溶液滋养根须,提供养分;栽植时周期不宜过长,必须保证根须深入土壤,定期浇水,降低光照频率,才能保持水分,苗木才能更健康地生长[2]。
1.4 营造林抚育管理
要注重幼林抚育工作的实施,林木栽植完成后到幼林郁闭前,林木处于散生期,环境适应性差,要采取相应的育林措施。新造幼树一般要经历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这直接关系到幼苗的成活率。在幼林抚育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为幼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包括水、肥、光、热等方面的条件要求。一般需要采取松土、锄草、扩穴等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消除杂草、杂灌,解决幼苗对水、肥、光的竞争问题[3]。延安地区土层薄,气候干旱,苗木水分消耗量大,因此在每年抚育期间同时进行浇水,浇水次数根据苗木生长和气候决定,每个夏季不低于1次,连续3 年。松土、锄草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树梢;杂草和石块捡净;将松土培到树根部。松土深度要适当,做到里浅外深,造林后第一年浅,以后逐年加深。
对于幼林管护,科学高效的抚育管理,才能使营造造林效果得到有力保障。要想增强造林绿化效果,必须要注重建立造林区管护制度,要明确责任,确定专职管护人员,要长期看管保护,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比如在关键位置设置保护栅栏等,防止人畜危害。同时,要加强与当地森林公安部门的合作,有效地保护绿化成果。
2 林业营造林的常用方法
2.1 播种造林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播种造林技术是把林木种子直接播撒在林地中。因此播种造林前应匹配树种特性选取优质土壤,分析土壤构成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穴播、撒播、条播或飞播,以保证种子发芽率。颗粒小的树种适合精细化培养,播种造林适合颗粒大、数量多的树种进行大面积培育。虽然这类树种适应性强、抗性强、易成活,但人工保护也同样重要。须采取科学的防范和管理措施,防止树种受到人为和自然界的破坏,降低树种成活质量,影响营造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现代造林技术的运用既缩短了播种周期,又降低了培育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营造林培育效率,推进林业营造林的建设与发展。
2.2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通过树苗移植实现营造林的培育,它抗性极强,无须良好优质的自然成长环境,作为一种风险低、成效高的造林方式被普遍采用。植苗包括穴植、缝植和沟植法,具体的移植方式应根据树苗种类进行选择。在树苗选择时,应选取树龄1~2 年、无虫害污染的良种壮苗,确保根系无剥落损害,苗木木质化程度较高,保证苗种良好健康地生长。移植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科学严瑾,前期的地理环境分析、移植前的林地修正、输送途中的种苗保护,都会对林木培育质量产生影响。栽植时,穴植是较为常用的栽植方式。垃圾清理和整地工作完成后,在林地内挖宽、深各50~55cm 的穴坑,在适中位置放置树苗,根据苗木特性选取合适的种植密度。整个培育过程都可以在人工操作的基础上辅以现代化器械设备,促进苗木栽植效率的提高[4]。
2.3 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是以树木的枝条、树根等营养器官或优质的树种作为造林材料的营造方法,它能延续母树的良好质量,且生长周期短,存活率高,移植操作简单,使得移植耗费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大大降低,是一种高性价比的造林方式。分殖造林共分为插条造林、插根造林、分根造林、分蘖造林和地下茎造林五种造林方法,均不需要育苗过程,但在培育和选种方面条件限制较多。母树种类有限、无性繁殖材料愈合慢、幼苗生长的土壤条件和养分需求高,都决定了分殖造林法不可能用于大面积造林。
2.4 混交林
单层林是一种简单的育林技术,它操作便捷、维护管理成本低,在经济层面的有利条件居多。在环境层面,单层林易降低树木抗性,损害地力,于生态环境改善无益。相较而言,混交林比较符合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混交林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构成,每种树木所占比例不低于一成,通过树种之间的适当搭配,充分利用了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还有光照条件,并且生长速度快,有助于抵抗病虫害侵袭,还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木材及其他林产品[5]。当前,营造林提倡混交林,特别是针阔混交、乔灌混交。对现有的幼龄纯林,有条件的,改造为针阔混交林或乔灌混交林。更新造林和次生林改造,要注意利用原有适合的伴生树种,实行“栽针刘阔”或“栽乔留灌”。
3 结语
林业营造林是当前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营造林的培育能有效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林业相关从业人员在实际建设中需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专业素养,做到优良的树种筛选配置、高效的培育技术和方式、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增加森林资源储备,发挥林业工程建设的社会和生态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