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疫常态化下世界杂技马戏产业路在何方

2022-01-11李晓元中国杂技家协会

杂技与魔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马戏马戏团杂技

◎ 文︱李晓元(中国杂技家协会)

◎ 图︱作者提供

01/02 论坛现场

2021年9月底,第18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举办。活动期间,与会部分专家学者及国内外嘉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疫情常态化下世界杂技马戏产业发展”的主题进行研讨,探索发展之道,谋定美好未来。中国良好的疫情防控,杂技产业恢复发展早于世界半年有余,中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也将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研讨成果也将为世界提供有益借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本届杂技节评委会主席边发吉,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荣丽,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杂协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尹力,重庆杂技艺术团总经理陈涛,吴桥县杂技家协会主席于金生,中科基石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学森,以及美国火鸟艺术制作公司总裁皮特·杜宾斯基,澳大利亚国际马戏节艺术总监詹思敏·斯特拉佳,保加利亚斯蒂凡尼艺术公司艺术总监瓦妮塔·斯蒂凡诺娃,加拿大太阳马戏团选角总监帕维尔·科托夫等四位线上嘉宾共十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演讲。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副主席付继恩、安宁、阿迪力·吾休尔、赵双午、俞亦纲、童荣华及中国杂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挥,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谢荣泉及杂技界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代表们从不同角度围绕主题发表了真知灼见,赢得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一、病毒无情,生死抉择

“面对疫情,澳大利亚马戏团已经处于大萧条以来最艰难的时刻。”澳大利亚詹思敏·斯特拉佳用鲜活的图片和详实的数据介绍了她所了解的情况:布罗菲兄弟马戏团、韦伯马戏团和恩罗尼斯马戏团已停业近两年;星尘马戏团一直被困在罗斯希尔的巡演场地,无法返回自己的剧场;芝麻街马戏团和哈德逊马戏团,只能有限地在半小时车程内的剧场演出;有些马戏团因滞留而被迫一直支付租金,为了渡过难关将餐车改造成外卖咖啡亭,将剧团的卡车转做物流运输,甚至卖掉了演出用的卡车、马戏帐篷……

保加利亚的维内塔·史蒂芬诺娃表示,保加利亚约有10家私营马戏团,2020年一整年都处于停业状态,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加拿大帕维尔·科托夫表示,毫不夸张地说疫情对于杂技演员而言是生死存亡之择。有些艺术家和演员凭借专业技能在网上授课或开设工作坊,有些人则经营健身课程。但是,还有很多人决定转换职业,从此不再登台。加拿大专业人员协会2021年1月的一项调研显示,高达40%的表演专业人士准备转向其他职业。

二、多方扶持,自救突围

保加利亚的瓦妮塔·斯蒂凡诺娃表示,经过此次洗礼人们又重新审视杂技艺术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认同其在欧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杂技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国家应予以保护,值得我们庆幸。

杂技艺术重新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出台诸多政策给予扶持和保护。加拿大魁北克省承诺向在疫情中受到重创的太阳马戏团提供2亿加元贷款予以支持;匈牙利政府支持线上演出,即使没有现场观众,演出也可获得报酬;保加利亚文化基金会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马戏艺术的发展,如开设学校、进行节目创新创作等;澳大利亚政府对马戏组织予以支持,还设立了5项奖金,每项4万澳元,以奖励艺术家创作新节目。

太阳马戏团重振旗鼓,一方面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宣传力度,维持与观众和“粉丝”的联系,提升公司及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增设疫情防控办公室,重审演出合同,增加不可抗力条款等,为重启演出做好充分准备。

澳大利亚“瑟卡”马戏团在舞台上安装一个巨大、透明、形似甜甜圈的太空舱,演员在舱内表演杂技节目;小丑布鲁夫自创了“与布鲁夫共进下午茶”节目,在网上直播;德国王冠马戏团将训练基地变成动物园……

三、疫情趋缓,行业复苏

如今疫情趋缓,一些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但仍有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在恢复的过程之中。皮特·杜宾斯基表示,美国大部分地区情况好转,体育场馆等已恢复开放,可以容纳正常人数观众,巴斯克斯杂技团、环球杂技团等已成功地在美国巡回演出;加拿大还不能在场馆或帐篷内演出,只能在开放空间表演;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虽然允许巡回演出,但观众上座率控制在50%;俄罗斯的尼库林马戏团和莫斯科国立大马戏团,每场演出观众限制在500人以内;欧洲其他国家如匈牙利、芬兰、瑞士、英国、法国等也都基本恢复了演出。各大国际马戏节因受疫情影响,大部分都选择取消或推迟举办,可喜的是2022年将恢复线下活动,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危机与机遇并存,“互联网+杂技”新业态

边发吉指出:“疫情倒逼之下,全球杂技界积极寻求突围之路,涌现出许多貌似过渡性实则极具变革性的机遇。”当前,传统杂技行业纷纷试水线上直播等新业态,线上演艺领域得到爆发式发展。力求真实感的线上演出直播、云艺术节及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虚拟演艺,为杂技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线上演艺不是简单地把剧场录制的演出搬到线上,而是以艺术为顶层设计、科技为辅助,促进观众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它是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最佳方式。把杂技产业塑造得更可持续、更完善已渐成业界共识。面对线上发展的广阔空间,业界对产业转型与新业态拓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直接和深刻的体会。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把握好线上线下演出的关系至关重要。线下是基础,线上是创新、是线下的有益补充。在坚守线下演出本体的前提下拓展线上观众,转流量为增量,为剧场“引流”,反哺剧场,获得更大收益。

中国的杂技团虽然也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但是在政府良好的疫情防控措施下,正逐步走出阴霾。陈涛表示,重庆杂技团面对疫情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重整思路、重塑渠道、重构市场,探索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取得了2020年演出近400场、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票房收入三千余万元的优异成绩。

于金生也表达了杂技马戏应该同互联网有益结合的观点。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同网络密不可分,通过网络提高公众对杂技的关注度,吸引“粉丝”;加强网络展示与传播,开辟新市场;拉近距离,提高交流、创编效率等都是不二选择。

五、内容为王,打造核心竞争力

“其实,我们还需要回过头来审视、寻找一些在谋求发展中值得关注和把握的根本性问题,譬如内容为王。”尹力说。在疫情影响下,艺术行业在承受冲击的同时,社会大众对艺术的主动需求却是上升的。因此,需要认真思考观众走进剧场和马戏大篷去看杂技的目的是什么,要研究观众的心理。以往我们总是从作品角度来创作和运营,如今我们更要从满足观众的审美和心理需求来重组艺术创作、呈现和传播方式。

王荣丽、杨学森也分别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要为受疫情影响的广大观众和杂技爱好者提供大量优秀的节目,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疫情常态化下唯有打磨优质产品,才能赢得未来。演艺产品要深挖文化内涵,充分展现文化性、主题性、小而精、沉浸式等特点,才能赢得市场。对此其他与会嘉宾都表示认同。无论疫情影响如何,只有更优秀的作品才能乘风破浪,永立潮头。

所有发言嘉宾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尽管新冠疫情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沉重打击,但也唤醒了我们杂技人不畏困难、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让我们相互扶持,彼此分享,凝神聚气,更加团结,杂技产业将变得更加强大,杂技艺术的未来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马戏马戏团杂技
高空杂技
好儿马戏团
马戏团来啦
空中杂技师
兄弟间的秘密
马戏团
老鼠演杂技
去看马戏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