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设

2022-01-10李红琴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教学策略

李红琴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何体现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呢?那就是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预设,预设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不是阻碍学生的自主、合作,相反是为了给学生的思维指引方向,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没有预设的教学往往是盲目的。

关键词:语文学习  预设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适合的呢?一样的文章,不同的是学生。选择适合你所面对的学生的教学策略,就是适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就要寻找二者之间最佳的接合点,即教师的教学预设成为二者之间的桥梁。正如《田忌赛马》中一样,面对齐国的赛马,孙膑找到了正确的策略,帮助田忌赢得了比赛。虽然过程是曲折的,但是结果是胜利的。教学预设就像比赛的过程,过程是曲折的,但效果是显著的。

那么该怎样结合学生实际预设呢?笔者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在教育教学中对预设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整体预设  统率教学

整体预设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统率。预设好适合所教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笔者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前,先参考了生源较好学校的教学目标。目标为: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即故事情节,体会邹忌纳谏的艺术;正确认识纳谏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以及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纳谏。其教学的思路是:分析纳谏的由来、纳谏的方式、纳谏的结果,从而自然得出“委婉的劝说方式,由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尊重他人,这样的说理方式更易被别人接受”的说理艺术。板书预设为:

这种教学预设可能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他们社会接触面较广,交往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纳谏的情况,有些学生会由于各种因素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呈现抵触心理,以致影响两人之间的情感。教师针对实际情况预设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纳谏,这样使学生学习文章有了实际意义,印证了“不是为了学而学,学是为了更好的运用”的教学理论。

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笔者把目标设置为:分析文章内容,了解邹忌纳谏的过程;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两者相比,笔者根据学生的實际情况,制定了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目标。降低了难度,由体会艺术到了解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到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教学实施时,学生上课发言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可见教学目标的预设适合学生的情况,达到预期效果。

二、个体预设  张扬个性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氛围、自我个性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又该如何处理这一现象呢?笔者仔细分析、钻研教材,联系所教班级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预设,追求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文《蒹葭》的主题是表达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的。笔者在教学时,事先已在同学中了解到班级中有几位男同学对女孩子有这种倾向。按照传统的方式,老师们总是找他们谈话,说各种弊端,希望说服他们,或者通知家长,这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备课时,笔者考虑是否可以抓住这个教育机会。教学中就预设了这一环节:

师:你是如何看待诗中男子对女子的这种情感的?(请这几位同学回答)

预设生1:这是男子发自内心地对女子的喜爱之情。

预设生2:这是表达一种普遍地男子对美好女子的喜爱之情

预设生3:这是一种大众化心理,无特殊感情。

师:这几种情感之间有区别吗?(全班同学讨论)

预设生1:有。一种是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是一种从众心理,就像孩子喜欢玩具一样。

预设生2:有。如果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就意味着喜欢别人的缺点,会关注她的言行,甚至要承担起责任,要去照顾她。

预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正确地把握诗的情感,另一方面也为了引导这几位学生,对全班同学也有一个正确的指导。笔者的教学预设在实践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这几位学生沟通后,他们一改以前学习散漫、经常单独出入、不参加集体活动的不良习惯。现在专注于学习,融合于班级这个大集体中,使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三、多样预设  意外精彩

蓬勃的少年,敏捷的思维,瞬间闪现智慧的火花,总能给课堂带来意外的精彩。《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答案的丰富多彩,远远超越了资料带给我们的信息。走进学生的思维空间,沟通师生的心灵。那样的课堂又将是怎样的呢?

教学《变色龙》中,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笔者预设了一个教学环节。同桌间相互交流引起自己注意的细节描写。对某些句子笔者做了充足的准备,并预设了两种情况。但教学实际给了笔者一个新的发现。(呈现教学实录的过程)

师:请说说在阅读过程中,哪些细节描写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1: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新”:可以看出当大家都面临饥饿,非常贫困的时候,来显示他的有钱,形成对比。

生2:为下文警官的“脱”“穿”大衣作铺垫。

师:还有同学要阐述自己的见解吗?(期待的眼神)

生3:“新”衣服与当时的周围环境“旧”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你们认为这三种理解合适吗?生:合适、赞成,正确(大部分学生自由发言)

(另有一名学生举手)

师:请这位同学说说你的看法。

生4:我认为他们的理解是可以的,但还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现在的警察有工作服,“新”表明这是他刚获得的工作服,告诉读者他刚刚升官,刚拥有这样的权利,要显示一下。

师:同学们来说说这位同学的理解?

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及警官这个人物的性格,这样理解是符合人物的整体形象的。

师总结:同学们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课堂中我们要勇于发表自己见解。

这堂课的教学过程给了笔者一个意外的惊喜,虽然预设了教学环节,但是学生多样化的答案出乎笔者的意料之外。教学实践给我的启示,教学中需要多样的预设。教师的课前准备是教学的导向,预设教学的多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本,走进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堂可以呈现绚丽的瞬间。

四、空白预设   自由空间

预设还需要有意识地“留白”,即预先留下“空白”。语文教学中的空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空白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预设时,教师要留足“空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质疑、释疑,而不是老师设疑、学生被牵着鼻子答疑。

那么,该如何留白呢?只有所留之“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生出“实”来,才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留白。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化实为虚,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意味。

在教學《童趣》时,教学前预设了两幅画面,留给学生3到5分钟时间去思考,引入对文本的阅读兴趣。现将笔者执教《童趣》的部分内容实录如下:

师:有两幅画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一幅画面中有一个小孩在蚊帐中对着蚊子慢慢地喷烟,看蚊子在烟中怎么办;另一幅画面中,一个小孩对着墙角的乱砖头乱草愣愣地看了一个多小时……怎么?听得不满足吗?有什么想问的,想说的,就请提问吧!

生1  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对着砖头发愣,他是不是有毛病呀?

生2  他对蚊子喷烟干什么?

生3  他把蚊子放进帐子里,难道不怕蚊子咬吗?

生4  蚊子被熏了,有什么反应?

生5  这是不是真事?是发生在什么年代的事?

生6  这两幅画面有什么联系?

生7  这个孩子用烟熏蚊子,不怕熏到自己吗?

笔者故意设置悬念引而不发,留下了空白,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学生大脑兴奋了,前经验激活了——烟熏蚊子也熏人,砖头无趣,读文要识背景等,于是“问题”就发现了。

师:哎呀!大家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太强了,提了这么多问题,让我们整理一下:

①这孩子为什么要熏蚊子,他看到了什么?

②这孩子为什么要对着墙角发愣,他在干什么?这有什么意思?

③这两幅画面有何联系?

哦!刚才还有人问这是哪个年代的,问得真好。这两幅画面不是我“编”的,它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在自己的作品《闲情记趣》里回忆的童年趣事(出示板书:课题、作者),当然,“趣”是他自己的感觉,今天我们读读,看看你是否也认为有趣。让我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有问题请教老师。(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我们都知道,课本只不过是个例子,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预设时留下一个“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更广阔的空间内驰骋。这些提供的材料必须与课文有关,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它或者是内容与原文相似,或者主题与原文相似,或是训练重点与原文相似,或者是作家的其他作品等等。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变得更为浓厚。

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并不是固定学生的思维,正相反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适合的发展平台,使学生的成长更有指向性。教学预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力保障,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双珠.试分析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02).

[2]赵海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中学语文教学[J].成才之路.2021(25).

[3]马红艳.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