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山县枇杷病虫害调查初报及其防治策略

2022-01-10袁观强梅贤钦吴正利包慧芳万中义陈云峰王会良黄树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24期
关键词:通山县幼果稀释液

袁观强,梅贤钦,吴正利,包慧芳,万中义,陈云峰,王会良,黄树民,闵 勇,龙 同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a.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创新中心生物农药分中心;b.植保土肥研究所;c.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汉 430064;2.通山县枇杷协会,湖北 通山 437600;3.通山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湖北 通山 437600;4.通山县农业农村局,湖北 通山 437699;5.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91;6.湖北富民农业生态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通山 437600)

枇杷为中国南方栽培较广的一种常绿果树,并随近年来水果品种结构调整,其成片栽培面积逐渐扩大。因种植户对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掌握较少,病虫害常造成生产上大面积受害,造成树势下降,产量降低,甚至导致枇杷树大量死亡,应给予重视[1-4]。湖北省通山县枇杷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已成为湖北省种植枇杷的主要县市,其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带领作用。2021年初通山县枇杷受冻害严重,夏初部分枇杷园木虱为害严重。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对枇杷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现将近年来调查总结的通山县枇杷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策略初步报道如下。

1 调查研究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019—2021年连续3年对湖北省通山县枇杷园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

1.2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拍照记录各种病害症状和害虫种类,采集病虫害标本,GPS定位采集地点及时间,以及向枇杷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技及推广部门了解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5-9]。

1.3 病虫害鉴定

1.3.1 病害鉴定 依据枇杷叶片、花、果实或枝干上的症状进行判断。对从症状上无法识别者,根据病害发生部位的不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采用常规分离和单分离相结合的方法,纯化后的病原菌依据其子实体、孢子特征及产孢方式等形态特征,结合病害症状特点,参考相关资料[10-14]进行鉴定。

1.3.2 害虫鉴定 依据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对枇杷的为害特点进行判断。对无法识别者,采集成虫,在解剖镜下观察,参照相关资料[6,14-16]进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北省通山县枇杷主要病害种类

据调查(表1)发现,通山县枇杷主要病害共有9种,分别是角斑病、斑点病、灰斑病、腐烂病、炭疽病、煤污病、胡麻叶斑病、癌肿病、白纹羽病。

表1 湖北省通山县枇杷主要病害名录

2.2 湖北省通山县枇杷主要虫害种类

据调查(表2)发现,通山县枇杷主要害虫共有10种,分别是枇杷瘤蛾(枇杷黄毛虫)、苹掌舟蛾(舟形毛虫、枇杷舟蛾)、粒肩天牛(桑天牛)、星天牛、枇杷燕灰蝶、梨小食心虫、枇杷木虱、大蓑蛾、桃蛀螟、柑橘长卷蛾。

表2 湖北省通山县枇杷主要害虫名录

3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3.1 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3.1.1 枇杷叶斑病 常见的有灰斑病、斑点病和角斑病。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早期落叶,使植株生长衰弱,影响抽梢。

1)灰斑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为害果实。灰斑病主要由枇杷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eriobotryfo⁃lia)引起,属半知菌亚门,是枇杷种植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害,枝干和叶片发病较重,果实发病较轻[17]。

2)角斑病。仅为害叶片,开始时产生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以叶脉为界扩大,呈多角形,赤褐色,周围常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中央稍退色,长出黑色霉状小粒点。病原为枇杷尾孢菌(Cercospora eribor⁃tryae),属半知菌亚门[10]。

3)斑点病。仅为害叶片,病斑初期为赤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近圆形,中央灰黄色,外缘赤褐色,多数病斑愈合后呈不规则形,后期病斑上生有较细密的小黑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有时排列呈轮纹状,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病原Phyllostic⁃taeriobotryae为枇杷叶点霉菌,属半知菌亚门[18]。斑点病侵害后,病斑初期为赤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近圆形,沿叶缘发生时则呈半圆形。中央变为灰黄色,外缘为赤褐色,紧贴外缘处为灰棕色,多数病斑愈合呈不规则形。后期病斑上长有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有时排列呈轮纹状。

灰斑病、斑点病和角斑病往往混合发生,统称为枇杷叶斑病,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相同。枇杷叶斑病主要是在温暖多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一年多次侵染。在湖北省通山县,3月中旬至7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底,都是该病迅速蔓延发展期。梅雨季节,在土壤瘠薄、排水不良、管理不善地方生长较差的树更易生病。其主要的防治方法如下。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施足春季萌芽和果实发育肥,夏季即时施采后肥,深沟高畦,加强排水;剪除密枝,改善通风透光,降低树冠内湿度;即时清园、减少病原菌;夏秋干旱,即时灌水或覆草抗旱,增强树势。

2)药剂防治。在春、夏、秋季各次枝梢萌发抽生展叶期,喷药保护,每隔10~15 d喷药1~2次。使用药剂及浓度:0.5%~0.6%波尔多液,即用0.5~0.6份生石灰、0.5~0.6份硫酸铜、加水100份调配而成;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 000倍喷雾;50%多菌灵稀释800~1 000倍;50%托布津或65%代森锌稀释500~600倍。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3.1.2 枇杷腐烂病 该病主要为害成年树枝干,幼树也受害但较轻。主干和主枝受害时,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与健部交界处产生裂纹,病皮易脱落而留下凹痕,以后病斑沿凹痕边缘继续扩展,受害皮层坏死腐烂,严重时可达木质部,引起枝干枯死。小枝受害,造成落叶枯枝。后期病斑上可见黑褐色小点。花梗、花轴受害时,形成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严重时落花落蕾,或不开花结果。其防治方法如下。

1)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

2)采果后加强水肥管理,合理修剪,结合剪除病枝枯枝,并集中烧毁,使树冠通风透光。

3)发现病斑及早刮除并把病皮烧毁,在刮净的伤口上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稀释液,干后再涂波尔多液有利于伤口愈合,秋、冬季用波尔多液(0.5∶1∶10)涂抹树干、主枝。

3.1.3 枇杷冻害 鄂东南地区种植枇杷,冻害是影响枇杷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低于-5℃,枇杷花蕾受冻,低于-4℃,枇杷花受冻,低于-3℃幼果受冻,低于-15℃,枇杷树受冻[19]。其防治方法如下。

1)在建园时避免在霜冻冷害严重的地方选址建园。相对高差较大的山坡地由于冷空气下沉,在山坡中上部形成逆温层因此在山坡中上部建园冻害较少,建园时一般选择在坡度25°以下的缓冲坡种植为宜,建园要利用好南坡、东南坡、西南坡,其次为东坡或南坡。有周期性冻害的地方注意中期及近期天气预报,并采取综合措施防冻。

2)选择耐寒品种及砧木。耐寒品种及砧木可减少和避免冻害发生,重施采果肥、及时灌溉、增强树势,增强树体抗寒能力。通山县实践表明,该地以大红袍、大五星、冠玉耐寒较好,白沙次之,早钟六号耐寒性稍弱。

3)加强肥水管理。保障水肥、培育增强树势、提高花芽质量并适当推迟花期。10月追施磷钾肥使幼果胚细胞浓度提高、耐寒性增强。叶面施肥可有效增强抗寒力并提高坐果率。在幼果初期每隔20 d左右可以喷施1次氮钾肥。为补充肥料的不足,增强抗寒力,可以施0.18%~0.25%尿素+0.18%~0.25%磷酸二氢钾。在枇杷的花期喷洒0.1%~0.15%硼砂以提高坐果率。在秋末冬初雨后时期进行浅中耕并在树干上涂抹石灰护树保温消毒。

4)短截修剪。由于枇杷的花蕾、花朵抗冻能力高于幼果,因此对易发生冻害的地区采果后进行短截修剪,使夏梢抽发较晚、花期相应推迟,推迟疏花、疏果同时多留一些中、晚花,等极端低温天气过后再进行疏花、疏果工作可有效避免冻害。

5)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潮到来前,灌水或树冠盖膜或草帘防寒。树干涂白、束枝裹叶、沟内灌水及霜冻夜连续喷水的增温保湿处理也都有较好的抗寒作用。冷冻过后解开束枝裹叶以免影响树体光合作用。

6)果实套袋。将着生在枇杷树冠的幼果用纸套上可减轻冻害发生。套袋时期一般在疏果完毕、病虫害发生之前进行,套袋用的材料一般用旧报纸根据品种果实大小、果梗长短制作不同规格的果袋。

7)塑料薄膜大棚防寒。采用塑料薄膜大棚设施防寒,大棚竹架参照钢架大棚作拱,上盖薄膜高出树冠30 cm,棚的长度为30~45 m(10~15株)。两头有门、棚内地面覆盖地膜、走道处在地膜上覆草或土。一般情况下当气温短时间下降到-5~-8℃时棚内温度可保持在2℃以上。防寒棚比露地栽培的提早上市7~10 d,销售均价增加。同时通山县大棚可防渍水、减少裂果烂果,提高枇杷商品率。

8)受冻后及时补救,用磷、钾肥进行根外追肥或在土中追施速效肥。如有积水要及时开沟排除。对压断的枝干要削平断口、树体涂以保护剂、大枝裂口及时绑扎紧实,为减少养分消耗需清除受冻幼果。

湖北省通山县枇杷在冬季容易发生冻害,枇杷冻后恢复形成的果实一般为无核枇杷,做好防冻害的措施以确保枇杷结果后的商品率,提高无核枇杷收益,减少冻害形成的损失。

3.2 主要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3.2.1 枇杷瘤蛾(枇杷黄毛虫) 枇杷瘤蛾又名枇杷黄毛虫、倒挂蝴蝶,属鳞翅目瘤蛾科。一年数代,主要在多次梢抽生后,以幼虫食害嫩芽、嫩叶,发生多时也食老叶、嫩茎表面和花果。一般l龄幼虫群集于新梢嫩叶正面取食,被害叶呈褐色斑点,2龄后分散,3龄以后食量大增[10]。越冬代多在树干基部结茧化蛹越冬。其防治方法如下。

1)人工捕杀幼虫。在1、2龄幼虫期,在晴天清晨与傍晚幼虫群集新叶取食期进行人工捕杀。

2)灭除虫茧。冬季清园、修剪,摘除虫茧集中处理。

3)喷药保梢。在每次抽梢后,幼虫初发阶段喷药消灭初龄幼虫,以保护新梢。在卵盛孵期喷施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1 000倍、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稀释1 000倍或者2.5%溴氰菊酯稀释2 000~3 000倍等药剂处理。

3.2.2 粒肩天牛(桑天牛、黄褐天牛) 粒肩天牛又名桑天牛、黄褐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寄主有枇杷、柑橘、苹果、梨、无花果以及桑、柳等多种果树林木。成虫啃食枇杷嫩枝皮层,造成许多空洞,幼虫蛀食木质部,使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或全株枯死。2年1代,幼虫为害期长达15个月以上,初羽化成虫喜啃食嫩梢皮层,被害伤疤呈不规则条块状,枝条四周被啮食即凋萎枯死。成虫产卵前将树皮上咬成“U”字形刻槽,然后在其中产卵1粒[10,20]。成虫昼夜产卵,卵多产于径粗1~4 cm的枝条,产卵刻槽高度依寄主高度而异。初孵幼虫先向上蛀食,然后回头向下沿枝干木质部的一边向下蛀食,逐渐深入心材沿髓部向下蛀食,可达根部。以幼虫在被害枝蛀道内越冬。其防治方法如下。

1)人工捕杀成虫。在6—7月成虫羽化盛期,利用初羽化成虫在树冠上取食嫩枝皮屑及假死习性进行人工捕杀。

2)削杀卵粒和及时剪除被害枝梢。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成虫刚产卵于枝梢内时,及时削杀卵粒,或剪除被害枝烧毁。

3)药物毒杀幼虫。先将蛀孔内的粪屑除净,然后灌药,或用注射器注药,也可用铜丝将蘸药的棉球塞入蛀道,然后用泥土封堵。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稀释5~10倍或2.5%敌杀死稀释200~300倍,也可用1/8~1/6片磷化铝塞入虫孔。

4)钩杀幼虫。在被害枝最下部的倒数第二个排粪孔洞处用小枝梗阻塞,使幼虫不能上下移动,然后从最后一个孔洞处,用铜丝刺入钩杀。

3.2.3 枇杷燕灰蝶(枇杷小灰蝶、枇杷蕾蝶) 幼虫蛀食枇杷幼果、花穗及花蕾,造成花穗脱落,花蕾及幼果不结实。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树干裂缝中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蛹羽化,卵散产于幼果或花序上。第1代幼虫3月中下旬为害幼果,低龄幼虫蛀果后,被害果面上出现许多小疤痕,蛀孔外流胶形成小黑孔,周围果皮凹陷。一头幼虫能为害多个果实,通常夜出转果为害,被害幼果不脱落,但畸形不能成长。幼虫老熟后从果内爬出在树干裂缝中化蛹[10,21,22]。其防治方法如下。

1)捕杀幼虫结合疏花,人工捕杀在花穗中的幼虫。

2)在幼虫盛发期,喷施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稀释液,采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倍稀释液、10%氯氰菊酯2 000~3 000倍稀释液等。

3.2.4 枇杷木虱 枇杷木虱为害枇杷花穗及幼果。2021年夏初通山县部分果园发生严重。其防治方法如下。

1)避免枇杷树与梨树混栽,避免木虱转移为害;合理修剪,树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适时间伐、疏删。冬季刮除老树皮,对树体主干刷白,消灭越冬虫源。

2)利用黄板诱杀。每公顷放置20 cm×20 cm的黄板150块左右。在成虫高发期,将黄板挂在枇杷园,高出植株,诱杀成虫[10,23]。

3)药剂防治。在果穗及幼果期,采用药剂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续2~3次。每次喷药液750~1 050 kg/hm2。常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稀释液、1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稀释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4 000倍稀释液、400亿个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80亿个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600倍稀释液。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

猜你喜欢

通山县幼果稀释液
不同稀释液对鸡新城疫活苗免疫效果评价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通山县规模放养土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苹果幼果多酚对草鱼片保鲜效果的研究
不同酶标抗体稀释液对酶标抗体稳定性的影响
温度和稀释液对猪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
合成生长素3,5,6-TPA降低克里迈丁桔光合产物利用率促进幼果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