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州市历史景观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2022-01-10何芳
何芳
1.概述
广州市是一座具有四五千年人类活动历史和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历史底蕴深厚,历史景观资源丰富,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广州也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对城市原有的历史景观造成一定冲击和破坏。因此,如何在城市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情形下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如何将城市传统历史风貌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融合是我们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广州市历史景观保护面临的问题
2.1 广州古城边界消失以及特色削弱
广州古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城市中心一直未变更,在明、清、宋三城合为一城后,古城区空间格局基本稳定。由于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广州绝大多数城墙已被拆毁,古城边界已经消失。幸运的是部分城墙拆毁后,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起了新式马路。因此从现行的马路走向和依稀的城墙遗址,可以大致勾画出古城原有的轮廓线,如越秀北路、文明路、大南路、大德路、人民路都是在原城墙基础上建的,城墙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穿过,到盘福路再穿过解放路上越秀山,连结越秀山上的一段城墙,从东边下连结越秀北路,这大致就是广州城墙的范围了。
广州的城墙盘山依水而建,与广州自然环境密切相连,城墙内外空间有别,城内具有独特的空间格局特点。民国时期城墙拆除后,利用城基修建道路,古城内外的道路连通,城内与城外连成一片,原城内外的空间发展也慢慢地趋同与融合,古城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量旧建筑被拆毁,新建起了一大批高层建筑和高架桥,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古城空间格局特色被大大削弱[1]。大量的城市建设,让广州变成一个拥有众多马路广场、摩天大楼的现代化城市,但这也逐渐湮没了广州古城的传统风貌和历史韵味,变得毫无特色可言。
图1 清代广州城坊图
2.2 广州古村传统风貌逐渐蜕变
广州历史悠久,具有较多数量的古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古村逐渐消失,现存的村落传统风貌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广州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庄逐渐变成了城区的一部分。这些村落中,一部分通过拆迁改造等方式,已经和城市融为一体,例如猎德村、沥滘村等。一部分村落保存了下来,成为城中村。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住房需求巨大,很多村民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将原极具岭南特色的民居、祠堂等旧建筑大量拆除,建起一栋栋密集耸立、不见阳光的钢筋混凝土高楼。目前在广州的城中村很少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握手楼”、“接吻楼”却随处可见,例如棠下村、江夏村等。
在广州城区外也有部分空间格局保存完好的古村,例如小洲村中保存了较多的古树、古井、古桥、古建筑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传统古建筑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居民使用需求,大量新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对村落的传统空间布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原有的传统风貌逐渐消失。近年来,广州市政府也加强了部分古村保护工作,发展起了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衍生出一些问题。例如,黄埔古巷村由于游客的日益增多,村中加建了不少仿古的岭南风格建筑,新建的建筑大多为商业用途。这些建筑看上去古色古香,但是毫无历史痕迹,过度的商业化使古村中原有的人文气息逐渐淡化。
2.3 广州部分文物建筑破坏严重
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物资源。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重要的文物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但同时也有不少历史建筑遭受拆毁和破坏。例如,原广州协和女子中学保留的多栋历史建筑,体现了民国时期校园建筑的特色,经过维护修缮完全可继续使用,但学校因整合土地进行新建等原因将近百年的建筑拆除[2]。广州历史最长的火车站——老九站、金陵台、妙高台等一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民国建筑因房地产开发而被拆毁。
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部分建筑的保护现状也让人担忧。有的历史建筑空置时间过长,缺乏管理和维护,日久失修。有的建筑因拥有者使用不合理,肆意改造,人为破坏严重。例如,部分村落的祠堂建筑外立面虽然经过修缮,但建筑内部空间被住户随意改造,私搭乱建,安全疏散通道较窄,存在安全隐患。五仙门电厂1890 年创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华南地区最早的商办电厂。五仙门电厂退役后,在商业利益的推动下,被改造成酒吧、餐厅、精品交易市场等,建筑外立面及内部结构均遭到严重破坏[3]。
3.广州历史景观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思路
3.1 保护古城古村空间格局及传统风貌
城市发展至今,广州古城、大多数古村的空间格局和整体风貌已经荡然无存,但还是可以从历史资料记载和现存的城墙、建筑物遗址中,找到古城、古村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历史风貌特色。因此,未来在古城、古村区域内建设,应以保留其基本的空间格局及传统风貌为前提,不能对其进行随意的破坏或改变。同时,应加强对古城、古村内具有标志意义的建筑物维修保护,挖掘有可能复原的历史遗存,进一步凸显历史风貌与景观特色。
3.2 新建建筑应体现传统特色
不同城市和村庄会因为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广州建筑建设发展过程深受岭南自然地理气候影响,建筑风貌记录了岭南社会的发展历程,承载了岭南文化精神内涵,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2]。在古城和古村发展、建设和规划过程中,新建建筑应体现广州传统的岭南特色,同时还应与老建筑、街巷和景观等协调统一[4]。这有利于整个古城、古村历史风貌的延续,保持广州独有的气质和特征,避免形成建筑造型单一、建筑外观呆板雷同的城市建筑群。
3.3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陆续颁布实施了《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广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规定》《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广州市骑楼街保护利用规划》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全市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大保障。但违法违规建设,破坏城市文物和历史景观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执法的力度不够。相关政府部门应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定期对历史文物及保护区域进行监管巡查。同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如发现违法行为,应及时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处理。
3.4 鼓励民众积极参与
城市文物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特别是广州大量历史建筑产权归私人所有,因此要建设具有广州特色的历史景观,需要广大居民的支持和参与。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广州人民更加了解广州历史,认识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意义,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文物和历史景观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政府要在媒体及时报道城市历史文物保护的最新工作动态,同时通过电话、城市论坛、微信等多个渠道征求和收集人民群众意见,为人民群众参与提供便利。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舆论导向等方式,积极引导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文物保护和塑造城市景观工作。
4.结语
现代城市景观是由历史城市景观逐渐发展而来的,历史城市景观遗存应成为当代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历史景观,有利于广州文化传承,特别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塑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工程中,应更加重视历史景观保护,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使历史景观保护和城市建设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