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图书文字编辑的编辑加工原则和路径

2022-01-09崔占军宋华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期

崔占 军宋华

[摘要]图书作为出版物的重要形式之一,应符合出版管理的相关规定。这就要求图书文字编辑要严格遵守编辑加工原则。本文从编辑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一般读者和编辑在阅读、思维方式方面的不同,进而提出善于积累、善用集错本、加工前的功课、一次做一件事等实践路径。

[关键词]图书文字编辑;加工原则;路径

好的图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成果,是传播和传承思想智慧、推广技术的重要途径。作者的书稿只有经过图书出版的“三审三校”、排版印刷等多个严格、复杂的流程,并经过编辑把握选题方向、推敲章节布局和字斟句酌后,才能成为合格的出版物,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作为出版物的重要形式之一,要求图书文字编辑要遵守编辑加工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编辑还是有可能面对形形色色的编校问题,甚至是政治导向问题。因此,了解编辑加工的目的、基本原则,形成编辑特有的阅读思维方式,才有可能规避一些编校质量问题。

一、编辑加工的目的和原则

(一)编辑加工的目的

1.内容正确

编辑加工的目的是消除作者在书稿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疏漏、偏差或错误,在文字、事实、数据等方面使原稿更完善,确保出版物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政治导向正确是图书质量的底线,务必高度重视。书稿内容必须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保守国家秘密,符合现行法律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要求。

内容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务必保持严肃、严谨。书稿内容要体现创新性和实用性,内容真实无误、客观全面,并且论述逻辑严密,语言生动明晰。

2.结构合理

结构合理是指书稿内容的组合方式和排列方式合理,体现内容的内在关联性,同时便于读者阅读。例如,书稿各部分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各章节的内容安排应相对均衡;标题应与下文内容一致,既不能题东文西,也不能题大文小或题小文大;全稿的层次体例要合理和一致。

(二)编辑加工的原则

为达到内容正确、结构合理的目的,文字编辑应遵循政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和尊重作者原则进行书稿加工[1]。

1.政治性原则

书稿中要杜绝出现政治性差错,如涉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观点、国内民族关系、宗教信仰、统战工作、港澳台问题和对外关系的论述错误,以及地图中有关国界的画法错误等。

2.科学性原则

书稿中要避免发生学术性或知识性方面的错误,如学术观点不正确或不完善、数据错误、概念错误、逻辑错误等。

3.规范性原则

文字编辑要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检查书稿内容。例如,计量单位、外文符号、名词术语、数字使用、标点符号等都应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4.统一性原则

文字编辑要检查书稿的层次体例、图表公式号、注释等是否统一。对非严格意义上的名词术语,文字编辑也应将其进行全书统一或局部统一。

5.尊重作者原则

文字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切不可按照一个模式去套改所有书稿,更不可将编辑自己的观点、好恶强加于书稿。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如计算、数据等)、重要内容的变化(如结构的调整、观点的修正),文字编辑应征得作者的同意。

二、编辑加工的路径

文字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落实编辑加工的基本原则,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编辑特有的阅读方式

1.一般读者的阅读

读书不是新鲜事。我们从六七岁入学就一直读书,直到学业完成,这个阶段一般是被动性记忆,被动吸收偏多。毕业后,大多数人读书通常是一目十行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只对所需内容进行精读和深入研究。当然也有一些人是纯粹为了个人爱好、消遣或者提升自我而读书。这就是读者的阅读,其相同之处就在于“用”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使书籍发挥传播知识的作用。

一般读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内容的学习、吸收和接纳,通常下意识地认为书籍的内容是正确的,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理解和接受书中的专业知识。对读者而言,因为阅读目的不同,其閱读方式可分为囫囵吞枣的被动记忆、一目十行的跳跃和研读部分内容等。

2.编辑的阅读

(1)编辑的阅读目的

编辑的阅读目的是 “做”书,保证稿件内容正确、结构合理。这完全有别于一般读者的求学、专业提高和兴趣消遣。编辑的工作联系着作者和读者,编辑一方面对作者的书稿负责,通过自己的专业劳动提高书稿的质量和价值;另一方面编辑是对读者负责,为读者提供社会热点、技术前沿、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精神食粮。一本图书,大到图书内容的方向,小到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能反映编辑的职业敏感度、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2)编辑的阅读方式

编辑的阅读方式包括两种。首先,文字编辑快速浏览,从宏观上判断书稿的出版价值、章节结构是否合理,书稿内容的质量等是否达到可编辑加工的要求。其次,文字编辑逐字逐句地阅读全文,这可以说是编辑特有的阅读方式。只有这种阅读方式才有可能保证书稿符合政治性要求、结构体例要求、知识性要求和标点符号要求,进而保证书稿达到“齐、清、定”的基本要求。逐字逐句的审读习惯是编辑必须具备的。要成为合格的编辑就必须改变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过程。

(3)编辑阅读时的思维模式

读书自然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思考。一般读者如果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方法,就深入学习,否则就会选择拒绝或放弃阅读。读者阅读时的思考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即使书稿内容是正确的,读者仍然可以拒绝。

编辑则完全不同,其阅读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提升书稿的内容质量和价值。只要书稿内容符合政治要求,符合科学性、规范性的原则,就要在尊重作者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加工。例如,一本关于育儿的书籍只要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科学的教育理论,编辑即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和方法,也不能拒绝,更不能根据自己的育儿经验随意改动、歪曲作者的观点。

编辑阅读时的思维是什么样呢?在尊重作者的基础上,文字编辑要随时保持质疑和查证的习惯。也就是说,编辑阅读时的思维是“逐字读+怀疑+判断+查证+修正”的不断循环。编辑加工过程中,文字编辑逐字逐句地阅读,遇到数字、计算、公式、名词术语、国家标准、引文、历史事件、地图、港澳台和民族宗教等方面内容时,应具有敏感的怀疑意识,立即用常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如果不能得到确凿无疑的判断,文字编辑就需借助工具书、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等权威性资料进行查证,再结合书稿内容进行编辑。

(二)好的工作习惯

1.善于积累

(1)积累权威性资料

编辑特有的阅读思维模式要求其在工作时总是处于质疑和查证工作的循环之中,那么其手中权威性资料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分类需要较长时间,文字编辑可能会消耗比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一工作直接关系到编辑本身的知识面、业务水平和书稿质量的高低。

除了厚重的工具书,为检索方便,文字编辑应尽量将纸质资料电子化,最简单的办法是将其扫描成电子文件。文字编辑可将所有电子文件的名称汇集到一个EXCEL表中,并将表中的每个文件名称做成一个超链接文字编辑只要一点击超链接就可直接打开相应文件。

国家标准、法律法规等更新时,文字编辑除了及时收集新的国家标准,还应注意保留旧的标准和法规[2]。这样便于编辑学习、研究权威性资料新旧内容的差异所在,厘清其变化的脉络。这不仅可以提高编辑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可以在和作者沟通时提供令人信服的权威性资料,提高作者对编辑的信任度和配合度。

(2)善用集错本

编校问题有些是体例格式等细节问题,有些是专业内容问题。每个编辑都有类似的经历,对有些编校问题,自己很容易意识到,但是有些问题则一错再错。究其原因,除了编辑工作较为复杂,还有就是编辑纠错不彻底,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位。怎么才能走出对同类问题屡改屡忘的困境呢?善用集错本是个一两年就能见效的好办法,即文字编辑将日常实际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整理。这既是积累经验和资料的途径,又是研究编辑工作的规律,还是分析自己工作状态的依据。

文字编辑建立集错本有几个注意事项。第一,文字编辑对集错本最好每页分栏,左侧对文稿原样抄录或复印粘贴,右侧是对问题的分析和改正,包括权威性资料的来源等。行间距可适当放大,容日后自己补充新的类似问题、心得和分析,甚至提示相关国家标准的更新等。第二,工作过程中,文字编辑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录在集错本上,一旦耽误,十有八九就会忘记。第三,文字编辑应对问题进行分类。其可以按编校问题类型进行分类,如有些问题是体例格式的问题,有些是专业内容问题;其也可以按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如粗心、工作习惯、定势思维、专业知识盲点等。

在编辑特有的阅读思维模式下,文字编辑在处理需查证的问题时,自己的集错本可以说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工具和资料。除了查证,文字编辑经常翻阅集错本也是必要的,这可以强化相关知识的记忆,提高日常工作中的查证效率。

(3)善用稿件处理记录本

图书出版要经过“三审三校”,编辑通常完成这些工作可能是在发稿后的一两个月,甚至几个月。这时,虽然书稿中有策划的“加工提示”和自己的加工记录,但是编辑可能大都已经忘记对这个书稿的处理方案和特殊细节了。这时就体现了稿件处理记录本的作用。稿件处理记录本将加工方案和具体加工过程中特殊处理的问题记录下来,可以作为在后续处理复审和终审意见时的参考。

2.加工前的准备功课

(1)来稿检查

前文提到编辑的阅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快速浏览和宏观判断。来稿审查就是文字编辑浏览书稿全文,初步检查书稿是否可以加工,并和策划编辑协商加工方案。拿到书稿,文字编辑首先要整体浏览,汇总疑问,联系策划编辑进行协商,如果发现稿件严重不符合交稿要求或内容有严重的缺陷,尤其是涉及的国家标准陈旧、不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时,应及时向策划编辑反馈。文字编辑应充分重视对稿件的通篇浏览,哪怕是某些章节的行间距过小等细节问题,都有可能使编辑加工无法顺利进行。

(2)确定加工方案

编辑的第二种阅读方式就是逐字逐句阅读。在满足这种阅读思维模式下,文字编辑对书稿怎么改(层次格式、正斜标注、公式注释、名词术语统一等)要心中有数,在满足发稿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工作量小、稿面简洁。一般来讲,处理书稿的“统一性”要求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文字编辑也需要确定方案,否则在编辑加工过程可能出现举棋不定、来回修改的问题,浪费时间和精力。例如,同一书稿的各个章节的格式体例可能不同,文字编辑就要考虑是否按套系丛书处理。再如,有些不同的名词术语表达的概念相同,但在同一本图书中应只采用一种,具体采用哪一种,都应有确定的方案。

3.集中精力,一次做一件事

為达到内容正确、结构合理的加工目的,文字编辑在尊重作者的原则下要坚持政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对书稿的内容、体例、引用材料、语言文字、逻辑推理、对应统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加工和整理,使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表达更顺畅、逻辑更严密,消除一般技术性差错,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文字编辑如果从一开始就对书稿各个方面采用 “地毯式搜索”的编辑加工方式,虽然符合编辑的第二种阅读思维模式—“逐字读+怀疑+判断+查证+修正”,但是一般效果不好。通常情况下,人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比同时处理多件事的效果要好。例如,用“地毯式搜索”的方式来同时查证图号、表号、公式号是否连续,并保证这些编号与正文对应,可能都是个难题。

就编辑加工而言,集中精力,一次做一件事是个效率高、心理压力小的方式。文字编辑加工书稿建议以章为单位,先完善体例格式,再核表号、图号、公式号,然后再以“逐字读+怀疑+判断+查证+修正”的模式进行编辑加工工作。这样为后续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理顺了图号、表号,避免了为满足一系列要求而感到一团乱麻的压力。

三、结语

针对编辑加工的原则,文字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形成编辑特有的阅读思维模式和好的工作习惯。例如,本文所推荐的善于积累(积累权威性的资料、善用集错本、善用稿件处理记录本)、加工前的准备功课(来稿检查、确定加工方案)、一次做一件事的习惯,从表面上看的确会消耗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但实际上是“慢中快”。文字编辑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其所加工稿件的质量、业务能力肯定会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编辑学会图书编辑学专业委员会.科技图书编辑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崔占军,宋华.浅议科技类图书编辑的加工能力培养[J].传播与版权,2021(11):16-18.

[作者简介]崔占军(1971—),男,河北遵化人,机械工业出版社质量副总监,副编审;宋华(1977—),男,内蒙古通辽人,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