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学视野下汉水中游地区与海岱地区史前随葬猪习俗比较研究

2022-01-09姜仕炜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下颌骨墓葬墓地

□姜仕炜

我国史前时期猪常被随葬于墓葬中,这个时期的墓葬中除少量用整猪随葬外,还常见用猪下颌骨、部分肢骨随葬,其中又以猪下颌骨最为普遍。裴李岗时代随葬猪的现象已出现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随后扩展到黄河下游、长江流域,并形成不同的兴盛程度。随葬猪的习俗在传播中被各文化区吸纳及改造,并被赋予了各自特有的文化内涵。

一、考古发现所见随葬猪骨墓葬的分布、年代及特征

史前时期随葬猪下颌骨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裴李岗文化(距今8500—7000年)的贾湖遗址、老官台文化的大地湾遗址发现这时随葬猪骨的习俗刚刚开始。距今7000—6000年,随葬猪骨的习俗开始向各地发展。随葬猪骨的遗址增多,多集中于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群。另外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遗址开始出现猪骨随葬。距今6000—5500年,随葬猪骨的习俗开始兴盛。黄河中上游地区随葬猪骨的遗址有所减少,下游大汶口文化区域内随葬猪下颌骨的遗址增多。距今5500—4500年,随葬猪骨的习俗大范围流传。发现猪骨随葬的遗址增多,在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范围内形成核心。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随葬猪骨的遗址大幅度增加,随葬猪下颌骨的现象非常显著。猪骨成为长江中游地区雕龙碑遗址最主要的随葬品。长江流域此时在墓葬区周围有较多的整猪、整狗祭祀坑,与随葬猪骨一起形成了长江流域的随葬、祭祀特点。距今4500—4000年,在黄河下游龙山文化分布范围内随葬猪骨的现象仍比较显著,在尹家城、三里河遗址随葬猪下颌骨的势头达到最高峰。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墓葬中有集中发现,但随葬猪下颌骨的兴盛程度大大降低。

1.汉水中游地区史前时期随葬猪骨情况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仰韶文化一期遗存的123座土坑墓中,M705墓葬中随葬有猪上颌、象牙等。仰韶文化二期遗存的451座土坑墓中,M173随葬猪头1个[1]。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前段的120座墓葬中有极少数墓随葬较多的猪下颌[2]。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屈家岭文化的38座墓葬中,M11腰坑出有猪头1个[3]。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分为三期,第一期(距今6300—5800年)墓葬未见猪骨随葬现象;第二期年代在距今5800—5300年,23座瓮棺葬中有3座随葬有猪骨;第三期年代在距今5300—4800年,该期42座土坑墓中有32座随葬有猪下颌骨,比例高达76%。少者1件,多者13件以上,最多达72件,共计433件。(图1)分两种方式放置,一是与死者处于同一层面上,二是置于填土中。第三期的40座瓮棺葬中有3座随葬猪骨。该墓地墓葬中共计随葬猪达439个个体[4]。湖北宜城顾家坡遗址的年代从大溪文化晚期到屈家岭文化时期,237座墓葬中有131座随葬有猪下颌骨,比例达55%,有的墓葬虽然没有其他随葬品,但也有一两件猪下颌骨用来随葬。最多的有50件之多,另外,墓地北边生活区内的一座瓮棺墓底部也发现了数十件小猪下颌骨。该遗址墓葬中随葬的猪下颌骨总数在230件以上[5]。湖北均县乱石滩遗址4座石家河文化墓葬中有2座随葬3~4块猪下颌骨[6]。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26座石家河文化土坑墓中有4座随葬猪下颌骨,除个别墓葬数量不清外,最多的随葬15件,其他都在10件以上[7]。湖北房县七里河遗址属于石家河文化早期的30座墓葬中有3座墓随葬猪头骨或下颌骨[8]。

图1 雕龙碑三期M16随葬猪下颌骨示意图

2.海岱地区史前时期随葬猪骨情况

兖州王因墓地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 6300—5500年),共899座墓葬,随葬猪骨的墓葬共有20座[9]。大汶口墓地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共46座,其中有8座随葬猪骨,年代为距今6000—5700年。大汶口墓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43座墓随葬猪头,3座随葬猪下颌骨[10]。花厅北区墓地共62座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葬,有较普遍的猪、狗随葬或殉葬现象,随葬猪骨的墓葬共28座[11]。陵阳河墓地45座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出猪骨的有29座,而且随葬猪骨在数量上差距非常明显,明显可分成两个级别[12]。大墩子墓地大汶口早期186座墓葬中,1座随葬猪头,1座随葬整猪,5座随葬猪下颌骨,12座随葬猪獠牙[13]。(图2)三里河墓地66座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有20座随葬猪下颌骨,每墓随葬猪下颌骨数量不等[14]159-172。尹家城墓地65座龙山文化墓葬中有7座随葬了猪下颌骨,墓葬之间等级分化严重,随葬猪下颌骨的墓葬同时也是高规格墓葬[15]。呈子墓地87座龙山文化墓葬中,有9座随葬猪下颌骨,随葬猪骨的墓葬同样也属高规格墓葬。三里河墓地龙山文化墓葬98座,其中19座随葬猪下颌骨,而随葬猪骨数量较多的墓在该墓地均属较大型的墓葬[14]173-184。临朐西朱封墓地龙山文化3座大墓中仅1座随葬2件猪下颌骨[16]。

图2 大墩子M218随葬整猪示意图

二、民俗学视野下随葬猪习俗的交流和演变

之所以在墓葬中猪随葬现象频繁出现,主要是因为它比较易于得到。正如《淮南子·泛论训》所言:“夫饷大高而彘为上牲者,非彘能贤于野兽麋鹿也,而神明独饷之,何也?以为彘者,家人所常畜而易得之物也,故因其便以尊之。”“若从民俗发生的源头处考察,不难发现,最初的人类确实是凭借着生态直觉和生态经验来构建民俗的。自然环境既是具体的民俗文化发生的本源性依托,又是民俗文化的加工对象,同时,对于具体的民俗文化的构建与衍化,也具有重要的制约与影响作用。”[17]我国史前时期,猪的驯化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的裴李岗时代[18],猪在先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重要的肉食来源。在易于获得的同时,裴李岗时代的先民将猪作为随葬品放置于墓葬中,并以随葬猪下颌骨为主。随后在仰韶时代,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汉水中游地区的大溪、屈家岭文化皆受到黄河中游地区的影响,继承了随葬猪骨的习俗,并各自发展成仰韶时代随葬猪习俗的兴盛地区。

集体性也是民俗在流传上的显著特征。民俗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集体的行为习惯,并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流动。这种流动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在自然流动和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因素[19]11-27。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在吸收了随葬猪习俗后,不仅在随葬猪骨部位方面有所改变 (如不单是用猪下颌骨随葬,还有一定数量的猪头随葬),而且在墓葬的等级方面也有变化,此时随葬猪主要出现在高规格墓葬中。而在汉水中游地区,虽然在随葬猪骨部位等方面与黄河中游裴李岗时代差别不大,但从出土情况看,反映了此地先民对猪的偏好,不仅以猪下颌骨为主要随葬品,而且绝对数量上也较多。

三、民俗学视野下随葬猪习俗的含义

并不是所有的特殊埋藏遗存都与仪式活动有关,如文献中明确记载有与祭祀无关的埋藏。例如《礼记·曲礼上》:“……龟策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另外,常因瘟疫造成动物死亡,由于危害较大,这些动物多被完整掩埋。随葬于墓葬中的猪骨,有学者按其具体性质或含义分为4类:第一类是作为“护身符”,以猪牙为代表;第二类是作为“战利品”,以猪头或下颌骨为代表;第三类与“猪灵崇拜”有关,以整骨架为代表;第四类是代表了肉食,以整骨架以及其他猪骨为代表[20-21]。其中第四类最为多见,第二、三类仅为特殊现象。还有学者从猪在葬仪中的使用和地位来考察猪骨随葬的现象,认为猪头主要是为了在葬仪中使用,富有家庭能拥有更多的猪肉[22],着重突出了猪的肉食作用。

从随葬猪骨的出土背景分析汉水中游地区与海岱地区各自的葬俗含义,反映出两地迥异的情况。上述两个地区都受到黄河中上游地区仰韶文化的影响,开始接受并形成自己文化特有的葬猪习俗。在汉水中游地区,葬猪的部位主要是猪下颌骨,而且墓葬中基本以随葬猪下颌骨为主,很少有其他随葬品,且随葬猪下颌骨数量的多少与墓葬规模大小之间并无相关性,有些规模较小的墓葬可能随葬的猪下颌骨数量更多。因此,该地区随葬的这些猪下颌骨,主要是墓主人财富的一种象征,而非社会地位的象征;而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除了随葬猪下颌骨,还随葬猪头、猪獠牙,且随葬这些猪骨的基本都是规格较高的墓葬,该地区葬猪应是与葬仪有关,猪作为重要人物葬礼祭祀过程中的牺牲,常常用在社会精英的葬仪中。

民俗学考察习俗流变较常用重出立证法,也即比较研究法,这种方法是从多次重复出现的民俗现象中去分析哪些是基本部分,哪些是有所变异的派生部分。通过比较研究,找出其先后关系,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横断面来书写历史[19]457。在黄河中游地区随葬猪骨习俗起源之时,其内涵主要是守护死者,具有巫术的作用,随着随葬猪骨习俗向不同区域传播,当地土著文化在接受了这一习俗后,其内涵也被改变并派生出更多的方面。在海岱地区虽然有些墓葬中尚有墓主人手握猪獠牙的现象,其作为“护身符”还保留一些守护死者的内涵,但该地区普遍以猪下颌骨随葬,更多的是作为社会精英葬仪中的牺牲,用以彰显死者的社会地位。而在汉水中游地区,墓葬的随葬品较为单纯,基本上都是猪下颌骨,绝少有其他物品,除了体现出该地先民对猪的看重,或许除了无意识中保留了守护死者的隐性含义外,更为显性的含义已转变为个人财富的象征。

四、结语

史前随葬猪习俗从黄河中游地区起源,传播到黄河下游海岱地区和汉水中游地区,并发展为史前墓葬习俗的两个高峰。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同地区对这种习俗也进行了改造,并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进入历史时期以后,这种随葬猪和以猪为祭品的习俗仍未完全绝迹,不过大多以偶像取代实物,例如随葬家畜陶俑。商周时期的牺牲以牛羊为主,则是延续了以猪为牺牲的思想,只是牺牲载体被改变。汉代至南北朝墓葬中广为流行的陶猪、滑石猪,应该是对史前葬猪习俗的继承。唐代以后,很多墓葬开始出现随葬铁猪、铁牛现象,这种习俗在中原地区一直延续到元代[23]。

猜你喜欢

下颌骨墓葬墓地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1例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个性化钛修复体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种植体植入下颌骨内生骨疣的临床观察
最大坟场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