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波斯语课》
2022-01-09
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被逮捕,并被送往德国的一个集中营。为了保命,他谎称自己是波斯人。这个谎言暂时拯救了吉尔斯,因为德国军官科赫恰巧想学波斯语。
实际上,吉尔斯对波斯语一窍不通,他只能每天心惊胆战地编造假波斯语单词求生。科赫梦想在战争结束后去伊朗德黑兰开餐厅,因此要求吉尔斯每天都教自己新的单词。他不断地警告吉尔斯,如果发现吉尔斯撒谎,就会立刻处死他。
为了记住自己编出来的“波斯语”,吉尔斯用集中营里同胞的名字编造假波斯语单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这一招骗过了科赫。集中营里的同胞消失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吉尔斯凭借“波斯语”幸存下来。
科赫对吉尔斯的袒护,引起了另一位党卫军警卫的怀疑。这名警卫认定吉尔斯是个假波斯人,誓要抓到他的把柄。在不见天日的集中营生活中,吉尔斯每一天都与死亡擦肩而过。他以2840 个名字编造出一门不存在的语言,但也不知道它究竟能让自己在集中营里活多久。
电影《波斯语课》讲述的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但这不影响其内核的动人程度。影片的剧本最初是用俄语写的,然后被翻译成英语,最后才被翻译成德语,并由一位居住在加拿大的乌克兰裔美国人执导,这样“国际化”的背景赋予了影片独特的意义。
拥有犹太血统的导演瓦迪姆·佩尔曼力求用一种特别的艺术手法表现“批判大屠杀”的主题。他觉得,大多数同类题材的电影把纳粹描绘成没有感情的机器人,而他想超越这一点,在银幕上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纳粹军官形象。影片中的科赫像个普通人一样能感受嫉妒、恐惧和爱,他在和平年代或许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观众在观影时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的温情时刻,同时也无法忽视他恐怖的一面。导演想通过这个人物说明,大屠杀并非某种特定的“历史群体”的产物,而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的一个普通人身上的。因此,即使岁月变迁,纳粹的罪恶历史也不应被淡忘。
饰演科赫的拉斯·艾丁格认为,由非德国出身的瓦迪姆·佩尔曼来执导这样一部电影,会比德国人做得更好,因为有些德国人害怕面对历史。他之所以选择出演该片,是因为发现身边有不少人认为大屠杀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他们这代人和历史没有任何关系,不必为那些事感到内疚。身为德国人,这类想法让拉斯·艾丁格感觉受到伤害,在他看来出演《波斯语课》是一种“治疗创伤”的方式。
作为线索贯穿全片的假波斯语是《波斯语课》的一大亮点,这部电影的部分灵感来自德国作家沃夫冈·柯尔海斯受历史事件启发所著的短篇小说《语言的发明》。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导演与一位俄罗斯语言学家合作创造了假波斯语,还编写了一本语法书和一本600 字的词典。必须一提的是,饰演吉尔斯的演员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会说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和法语,优秀的语言天赋让他出演该片游刃有余,为观众带来了一堂难忘的“波斯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