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方法学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2-01-08罗文君吕江丽
罗文君 吕江丽
新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844000
静脉治疗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护理问题也逐渐被重视,临床研究表明〔1〕,在静脉治疗中常出现工具选择不合理、穿刺部位及导管维护存在问题,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静脉治疗效果,随着近些年护理工作人员的年轻化及患者对治疗、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2〕,常规管理方法已逐渐无法适应目前医疗环境,因此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3〕。有研究指出〔4〕,通过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追踪方法学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该院自2018年6月开始逐步实施在医院内实施追踪方法学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为探究其效果,特进行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0月在新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护理工作的120名护理人员。年龄21~45岁,平均(31.23±8.41)岁;文化程度:中专9名,大专及本科81名,研究生30名;工作科室:ICU 13名,儿科21名,妇产科23名,外科34名,内科29名;职称: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9名,主管护师37名,护师28名,护士44名。选取2018年1~5月在该院进行静脉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其中男134例,女166例;年龄7~83岁,平均(45.69±11.78)岁,另选取2018年6~10月在该院进行静脉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其中男131例,女169例;年龄8~84岁,平均(45.91±11.59)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对实施前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同时做好抗并发症相关护理工作,另外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即定期对静脉治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事件进行检查,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相关技能等。
对实施后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追踪方法学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建立追踪检查组 由护理部主任担任追踪检查组组长,负责制定其考核方案及相应制度,对该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及考核,另由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追踪检查组成员,在邀请相应专家对其培训后,明确其各自职责〔5〕,并与医院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在取得院领导支持后,负责对静脉治疗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现场访谈,并进行案例追踪及数据整理等工作。
1.2.2明确目标 追踪检查组成员根据医院静脉输液现状调查表(由美国BD公司提供)对该院输液治疗现状进行调查,包括输液工具、穿刺部位、导管维护、贴膜固定、输液部位连接及预防相关并发症等情况〔6〕,根据其调查具体情况,依据2013年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相关标准,制定相应目标。
1.2.3被追踪患者的选择 采用随机抽样及目的抽样相结合的方式〔7〕,目的抽样:对在现场调查中存在问题的患者进行追踪,随机抽取在该院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并进行追踪。
1.2.4追踪方法 采取个案追踪及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并在检查中保证有2名以上追踪检查组工作成员共同参与,以保证其客观性〔8〕。
1.2.4.1个案追踪 具体方法如下:①通过相应抽样方法选取1例患者,对其病理进行检查,以了解其病情,在选取患者时,应保证每个月至少选取各科室一例患者,以保证各科室患者均能够被抽取;②在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静脉治疗时进行观察,评价护理人员对静脉治疗规范的执行情况〔9〕,包括输液工具、穿刺部位、导管维护、贴膜固定、输液部位连接及预防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同时对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情况及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评价;③对护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10〕,同时询问护理人员是否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了解其对应对措施的掌握情况;④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访谈,使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治疗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满意度及对该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价,同时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程度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⑤对相关科室进行追踪〔11〕,对患者已存在的问题、其治疗情况及维护护理工作及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追踪。
1.2.4.2系统追踪 在个案追踪发现相应问题后,对其进行系统追踪,即首先了解护理人员操作情况,对操作流程存在问题的护理人员,追踪其科室是否建立相应规范、制度,是否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并对其科室内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层层追踪调查,寻求其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12〕。
1.2.5全院普查问题 对追踪调查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记录并汇总,并由追踪检查组在全院内进行专项检查工作,了解其问题是某一科室单独存在的问题还是普遍问题,对单独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提出整改措施,并将其改善措施告知相应科室,以促进其尽快改正,对院内存在的普遍问题形成文字材料,提交至该院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委员会,并由其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将其检查结果与年底考核相挂钩,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该模式实施的重视程度及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治疗时使用的输液工具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记录并比较,同时,在患者出院时,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程度。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治疗输液工具选择情况比较
实施后组钢针的使用率低于实施前组,而留置针及PICC使用率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治疗输液工具选择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相应问题比较
实施后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问题为导管维护欠佳、贴膜固定欠佳、贴膜维护欠佳、穿刺部位选择不正确、相关并发症及输液部件连接问题,且在该制度实施后,其各项问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相应问题比较〔n(%)〕
2.3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治疗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实施后组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治疗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n(%)〕
3 讨论
静脉治疗作为临床使用最多的治疗方法,在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也可导致多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对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该院自2018年6月逐步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该方法对其进行干预,以患者为中心,由患者实际感受对医院整体静脉治疗质量进行了解及评价,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经历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连贯性进行评价〔13〕,同时对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等方面进行评价,以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制度实施后,钢针的使用率显著降低,而留置针及PICC使用率有所提高,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仍应加强静脉治疗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根据其血管情况、用药情况及治疗时间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穿刺,并按照其规范进行操作,以降低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减少其承受的痛苦,并降低患者因治疗导致的并发症,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降低其工作强度,本次研究中,虽然留置针及PICC使用率与该制度实施前相比有所提高,但其使用率仍较低,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为以下两点:①护理人员外出参加相关培训机会较少,多数护理人员仅通过院内培训掌握新知识,因此其理念较为陈旧,较难纠正其治疗理念,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更偏向于使用钢针;②患者因对留置针、PICC等新型治疗工具了解程度较低,而护理人员又无法向其进行有效的说明及指导,导致其对留置针的接受程度较低,加之PICC尚未纳入医保,更进一步降低了其使用率〔14〕。
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问题为导管维护欠佳、贴膜固定欠佳、贴膜维护欠佳、穿刺部位选择不正确、相关并发症及输液部件连接问题,且在该制度实施后,其各项问题发生率均显著降低,这是由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多属于事后管理〔15〕,且其关注点更多在于护理结果,其发现问题的方式多为科室反映及患者投诉,而追踪方法学管理模式更注重于对护理过程及护理细节的管理,因此能够有效纠正以往管理模式中的形式主义,通过在静脉治疗现场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并对患者及治疗科室进行追踪调查,能够更为真实且及时地发现问题,查询问题存在的根源,并要求其及时整改,进而能够更加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及流程,因此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另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更偏重于对治疗质量的检查,而对患者心理需求了解程度较低,而在追踪方法学模式实施后,通过评价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情况,及时了解患者想法,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感受的关注,更有益于保护患者权益,对提高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追踪方法学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其治疗效果,并对增进护患关系均有重要益处。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