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交投试点集约化养护 新模式破解老问题
2022-01-08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南昌西管理中心傅强胡娟
文|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南昌西管理中心 傅强 胡娟
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江西交投”)所辖大广高速公路武吉北线铜鼓东枢纽(k2678)至宜丰枢纽(k2702)段全长24公里,日均交通量约1万辆,内辖一座九岭山特长隧道和一段13公里的长陡下坡。自2008年通车起,该路段的各项技术状况指标受道路周期性破损等因素影响,下降明显。桥梁、路面、交安、隧道风机和消防管道等病害较为严重,亟待养护维修。而九岭山特长隧道单车道宽度仅为3.75米,在分车道施工的情况下,难以管控过往社会车辆的通行速度,无法保证施工和正常通行安全。因此,在通车的13年里,由于交通流量大和路线线形差等原因,铜鼓东枢纽至宜丰枢纽区间段一直无法开展较大规模的专项养护维修。
为解决传统养护方式在大流量路段开展养护作业时施工点位多、作业不连续、总体周期长所带来的施工封道难、质量控制难、安全风险大、社会影响大等问题,江西交投依托九岭山隧道病害维修加固工程,以解决公路保畅和养护之间的矛盾为导向,重点围绕“全面、高效、创新、经济、安全”五大理念,对新形势下大流量等特殊路段的养护施工作业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养护集约化施工模式应运而生,开启了“赣式集约化养护”新模式。
“集约化养护”新模式借鉴“大兵团作战”思路,采取短时间单幅封闭隧道施工分流、加大工料机投入、优化施工组织、连续施工作业等举措,将原先较为分散的作业内容、作业方式和作业时间,集中在相对连续的时间内完成,破解了大流量路段养护施工作业难题,实现了大中修工程“最多封一次、最多养一次”的总体目标。
九岭山隧道
此次集约化养护施工共有四部分内容,涵盖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绿化、交安、机电等高速公路各种设施,种类齐全,路段全覆盖,并按照应修尽修的原则,对路段内所有设施开展了预防性养护、小修和专项维修。
一路多方破难题
优化施工方案 节省工期
九岭山隧道维修加固工程原设计工期为6个月。为最大程度降低对社会车辆通行所造成的影响,江西交投及所属南昌西管理中心多次组织科研院校、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集中讨论,优化施工方案,将计划工期压缩至23天。为确保按时完成工程任务,南昌西管理中心采取了“大兵团作战”方案,提早分流车辆后进行单向全封闭施工,采取“5+2”“白+黑”的人员材料及设备统一调度新模式,全面展开施工作业。高峰时期,南昌西管理中心组织400多人70多台套机械设备,实行24小时三班倒模式,一次性全面完成隧道路面摊铺、射流风机除尘除锈刷漆、桥梁伸缩缝维修、交安设施更换、绿化修剪等作业。
同时,在养护施工期间江西交投还成立了以南昌西管理中心总经理担任组长的集中养护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抓部署、抓调度、抓落实。在领导小组的强有力领导下,各相关单位精准执行、高效执行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大大增强。在领导小组的合理安排和精心组织下,确保了所有施工有条不紊、安全顺畅地开展。从而实现路面、桥隧、绿化等各分项工程施工总工期由原来的200余天压缩至23天完成。
深化多方联动 打好提前量
2021年2月底,南昌西管理中心主动对接交警、路政和清障救援等相关单位,提出多个交通组织绕行比选方案,反复推演,经多次协商和最终评审,敲定了现行的绕行优选方案。同时,九岭山隧道维修加固工程分为两阶段施工,第一阶段封闭右洞超车道、保留行车道,采取边施工边通行的方式,先行处理横洞及交叉口部分的病害,以尽可能多地完成处治内容,为后续单洞封闭施工节省了时间;第二阶段则封闭隧道右洞集中开展养护施工。通过两阶段施工作业的统筹划分,封洞施工集中养护的工期被大幅压缩。
安全生产严把关
确保交通组织安全
在项目启动伊始,为了方便隧道土建施工,降低施工对社会车辆通行带来的影响,南昌西管理中心经深入研究,在征询辖区内的高速交警、路政等管理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先后组织召开4次大型交组方案专家评审会论证交通组织方案。
在交通组织实施过程中,南昌西管理中心制定了专门的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加大交安设施投入,配齐了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了5个执勤点并安排21名交安人员24小时全天候值守。同时,协调相关的路政单位对大件运输车辆不予审批通行。
隧道烟道平台切割拆除
风机加固除锈喷漆作业
确保施工安全
强化组织领导压责任。要求各参建单位成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将责任压紧压实。
建立健全制度强机制。项目制定了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相关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形成了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巡查,监理单位专职安全员巡检,业主单位检查的三级机制;定期开展了隐患排查和整治行动等。
合理排班布置重协调。为消除集中养护施工时人员与设备交叉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南昌西管理中心根据施工工序合理安排施工单位的进场顺序和时间,有效避开人多、设备多的施工场面;建立了集中养护微信群加强沟通和协调,各施工单位当日相互通报次日施工计划和变化,及时掌握施工动态信息,有效降低了安全隐患。
岗前安全教育显成效。由于集中养护项目多而繁杂,特别是隧道洞内空间受限、亮度不足,高峰作业时段现场有多达26个作业点、400余名参养人员,管理稍有不到位,都有可能因互相干扰而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南昌西管理中心提前预判这一情况,由现场管理部提前开展充分的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和详尽的技术交底,做到每日班前现场安全交底、班后安全总结,要求每个作业点的管理人员和现场监理时刻纠正不规范行为,将安全工作放到首位,把确保人员和施工安全底线牢牢拽在手里。
集中养护立标杆
工程量小贴士
·隧道土建加固处置
在九岭山隧道YK2686+343处横洞交叉口清理松散围岩160立方米,机电洞室加固188立方米,初衬喷射混凝土105立方米,防水排水设施235平方米,波纹钢板加固877平方米,拆除主洞路面及线缆沟150立方米,恢复主洞路面410平方米等。
·隧道机电养护
拆除横洞轴流风机两组,射流风机除锈保养28台,更换电缆支架200个,绑扎整理线缆2万余米,保养维修照明灯具1121套,更换消防水管1500米,加固维修人行横洞门12套,更换消防箱下孔挡板109块。
·路面养护工程
九岭山隧道洞内DTO超薄罩面55480平方米,洞外路面挖补239平方米,施划标线2200平方米等。
·日常小修及安全隐患整治
洞内:更换盖板3500块,线缆沟清淤10公里,隧道清洗10公里,安装矩形轮廓标2200块。
洞外:绿化修剪打草24公里,安装护栏梯形轮廓标380个,补装护栏螺栓2700个,调整护栏线形26公里,更换桥梁伸缩缝176.3米,新贴立柱反光膜500张,更换防眩板260片,隧道广场整治及打草17万平方米,消除路面积水隐患3处,消除立柱无防护隐患4处。
此次施工时长被成功压缩100多天,创新技术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用新材料。九岭山隧道横洞交叉口段维修加固工程采用了波纹钢板对衬砌结构加固,这在江西省公路隧道施工中尚属首次。波纹钢板具有使用寿命长、加工精度高、制作周期短、运输方便、安装效率高、有效防止隧道水毁病害等优点,可以极大地提高隧道衬砌质量,保障结构的运营安全。
应用新技术。针对九岭山隧道路面抗滑性能严重不足的现状,南昌西管理中心采用了DTO高延弹超薄罩面预防性养护新技术,即无需铣刨原路面,预处理后直接喷撒非乳化不沾轮油性粘层,并摊铺掺入了DTO改性剂的1.2厘米厚沥青混合料,施工更快捷,不侵入隧道建筑限界,成本降低了20%,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
研发新设备。为提高波纹钢板的拼装效率,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南昌西管理中心从施工需求的角度出发,率先提出了应用“不中断交通隧道养护施工作业台车”这一新设备的设想,既能提高安装效率,又能保证车辆通行。为此,江西交投联合华东交通大学等单位研发了国内首台不中断交通隧道维养台车,并应用于九岭山隧道维修加固工程中。不中断交通隧道维养台车取代了传统人工搭设脚手架进行波纹钢板拼装,效率提高了3倍,将拼装时间压缩到原定工期的一半,其中“不中断交通隧道维养台车”“机液电一体化波纹钢板套衬快速拼装技术”均为国内首创。该设备不仅改变了以往隧道加固需要中断交通的惯例,其搭载的包括一体化波纹钢板快速拼装等各项系统,可实现快速就位、隧道检修、波纹钢板精准拼装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隧道土建养护施工的工作效率。
江西交投对大广高速武吉北线铜鼓东枢纽至宜丰枢纽段首次实现了集中养护、智能养护,养护施工效率大幅提高,较原计划的3个月工期提前了67天,减少了高速公路施工封道时间,最大程度降低对出行者的影响。
据测算,此次集约化养护共减少社会车辆绕行17万辆次,同时降低了不中断施工给通车带来的道路运营安全风险,节省了交通维护费用支出。通过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养护品质,打造出了让人民满意的幸福路,不仅增强了公众出行的安全感和获得感,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