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未来科学大奖:推动科学 成就未来

2022-01-08

发明与创新 2021年37期
关键词:科学奖张杰电子束

图/新浪网

2021未来科学大奖9月12日揭晓。袁国勇、裴伟士等四位科学家分享“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大奖。

一直以来,未来科学大奖被誉为“中国诺奖”,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此次获奖的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哪些前沿成果?

生命科学奖获得者:发现SARS病原及传播链

将“生命科学奖”颁发给香港大学袁国勇和裴伟士,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 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

袁国勇和裴伟士的研究小组于2003年治疗了中国香港的第一例SARS 患者,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冠状病毒(SARS-COV-1),为设计诊断和病症鉴定提供了必要信息。其中,袁国勇对野生蝙蝠中SARS 类冠状病毒的持续研究,也大大扩展了我们对人畜共患病宿主、跨物种传播障碍、发病机制与疾病和诊断的认识。鉴于蝙蝠衍生的类似SARS 的冠状病毒的高流行率,他们的研究预测了类似SARS 的流行病可能再次出现并强调了公共卫生防备的重要性。数年后,蝙蝠冠状病毒HKU4/5被认为是引起了流行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的MERS-CoV 病毒的前身。

从2003年的SARS 到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袁国勇和裴伟士的研究对我们认识和治疗这种新兴传染疾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对这些疾病的应对提供了证据和策略。

物质科学奖获得者:探索高强度快电子束先驱

本次“物质科学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杰,奖励他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快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实现超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

张杰是开发利用太瓦到拍瓦激光束有效生成受控、高强度快电子束方法的先驱。利用这一技术,张杰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快电子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高效产生非热电子、用激光调节电子束能量、实现高定向电子发射,以及创时空分辨世界纪录的电子束成像。

该研究团队研发的可精确控制的高强度快电子束为一系列其他重要的科学探索提供了可能。

张杰曾因其学术成就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 物理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等多项奖励。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

中国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暨电子研究所终身讲座教授施敏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该奖项表彰他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

据介绍,施敏撰写了具有传奇色彩的研究专著《半导体器件物理学》。这是一本全球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研究人员必学之书,一直被许多大学师生以及整个电子和光子行业的工程师使用和引用。

在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视频连线环节中,施敏表达了他对新一代科学家和研究者的期望:“我个人非常希望年轻人能够从事科学方面的研究。因为年轻人,尤其在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时对发明和发现有最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科学奖张杰电子束
多段式阀体真空电子束焊工艺研究
中压电子束焊工控机Windows NT系统文件丢失故障的修复方法
基于响应面法碳素钢电子束表面微熔抛光研究
张杰艺术作品
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
电子束辐照灭菌用PP材料改性研究
谜语两则
5名科学家获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国内唯一计算地球科学奖揭晓环境研究获前所未有重视
2015菠萝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