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2-01-07芦晓春

乡村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白蛾成虫幼虫

芦晓春

(盖州市自然资源事务中心,辽宁 盖州 115200)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又名秋幕毛虫。1979年,在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现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上海和陕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日本、朝鲜、北美、欧洲等地区和国家也有分布。美国白蛾寄主种类多,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产卵量大,繁殖率高。其寄主主要有糖槭、法国梧桐、桑树、白蜡、柿树、悬铃木、杨树、泡桐、榆树、枫杨、刺槐、水杉、臭椿、核桃楸、栎树、柳树、海棠和桦树等。美国白蛾危害严重的树种有糖槭、悬铃木、桑树、柿树、泡桐、榆树和枫杨[1]。由于美国白蛾危害严重,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被列入国家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森林病虫害是我国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可以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美国白蛾属于外来生物,在我国没有天敌的制约,一旦暴发,将会迅速蔓延成灾,不仅会破坏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威胁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因此,加强对美国白蛾的虫情普查、监测、检疫及防治,增强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1.1 卵

美国白蛾的卵呈圆球形,直径0.5 mm左右。卵表面具有许多规则的凹陷刻纹。初产的卵为淡绿色、有光泽,之后颜色逐渐变深,上覆被白色雌成虫脱落的体毛。几百粒卵呈片块状分布。

1.2 蛹

美国白蛾的蛹最初呈淡黄色,之后变为暗红褐色,长8~15 mm。雄蛹瘦小,背中央有一条纵脊,雌蛹较肥大。蛹腹部末端有臀棘8~17根,每根端部膨大凹陷呈盘状[2],如图1所示。

图1 美国白蛾越冬蛹

1.3 幼虫

美国白蛾的老熟幼虫体长28~35 mm,呈圆筒形,头部为黑色,背部有1条灰黑色或深褐色的宽纵带,毛疣发达,着生白色、褐色、黑色毛丛,体侧为淡黄色。1龄美国白蛾幼虫体色为黄绿色,背部有2行黑色刚毛片;2龄幼虫体色为黄色,背部有黑色毛疣;3龄幼虫背部出现灰绿色纵带,有2行大黑毛疣和2行小黑毛疣;四五龄幼虫背部为灰黑色,背中线、气门上下线为黄色;六七龄幼虫体色为黄绿色或灰黑色。

1.4 成虫

美国白蛾成虫为中型白色蛾,体长9~12 mm,雄蛾翅展23~34 mm,雌蛾翅展33~44 mm。其头部为白色,复眼为黑色。其雄虫触角为双栉齿状黑色,雌虫为锯齿状褐色;前后翅为白色,大部分雄成虫第1代前翅具有浓密的褐色斑点,第2代个别具有斑点。其前足有基节,腿节为橘黄色,胫节、跗节白色、有黑斑;中足胫节外缘为橙黄色,这是美国白蛾与榆毒蛾、杨毒蛾、柳毒蛾的主要区别。

2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

2.1 食性杂

美国白蛾能广泛传播与分布是因为其具有食杂性等特点。美国白蛾喜食树种多,取食量大,常对林木、农作物、果树、花卉、蔬菜和杂草等有较强的危害性,被害植物近100种。危害严重时,美国白蛾能在短时间内食光整棵树的叶片,并啃食树皮,导致树木的抗逆、抗害能力降低,使林木生长量减少,但较少出现林木死亡现象。此外,美国白蛾会破坏城市、村镇的绿化成果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暴发时其幼虫满地爬行会扰乱居民的日常生活。美国白蛾将周围喜食树种全部吃光后,会继续危害附近的农作物、杂草、蔬菜等[3]。

2.2 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美国白蛾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寒冷,耐高温,耐饥饿。其每年发生2代,每头成虫的产卵量在500~800粒,最多可达2 000粒,而且卵的孵化率在95%以上,繁殖量惊人。

2.3 传播途径广

美国白蛾喜光、喜温,分布于行道树、村屯树、庭院树等,常与人们日常活动交织在一起。因此,其成虫、幼虫、蛹均能随运输木材、苗木及各种包装物远距离传播,传播机会多,传播速度快。此外,美国白蛾幼虫耐饥饿能力较强,5龄以上幼虫连续9~15 d不进食的情况下仍能存活。老熟幼虫在不良环境下会提前化蛹,蛹期耐寒能力和抗逆能力较强。

3 美国白蛾的世代及生活史

美国白蛾通常一年发生2.0代,遇个别高温年份可发生2.5代甚至3.0代。美国白蛾的发育需要经历4个阶段,即卵、蛹、幼虫和成虫。美国白蛾的蛹藏在地表浅土内、树皮或砖瓦石块缝隙中、枯枝落叶里越冬。越冬蛹于翌年5月上中旬即可羽化第1代成虫,通常在叶面背部产卵,卵期15 d左右。其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最初吐丝缀叶1~3片。一般幼虫网幕始见期出现在每年6月上旬,田间网幕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初,其老熟幼虫化蛹开始于7月中旬。第2代成虫出现于7月下旬,其成虫羽化的高峰期发生在7月末至8月初,到8月中旬结束;其幼虫的始见期出现于8月初,田间网幕盛发期在8月下旬至9月初,9中旬至10月中旬其老熟幼虫开始化蛹并越冬[4]。

4 美国白蛾防控策略

在新发生区,应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根除”,不出现灾害点;在现有发生区,为确保美国白蛾不扩散,应采取综合治理手段,控制其危害程度、压缩发生范围、压低虫口密度,做到“有虫不成灾”。

4.1 加强宣传美国白蛾的防治知识,提高防控意识

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美国白蛾的防治知识,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并进行有效指导。借助媒体、培训班、网络、发放相关材料等形式来普及美国白蛾的防控措施、防治方法和公民防治义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美国白蛾大发生。

4.2 划类分区,分类施策

①重点防控区,包括公路、铁路、森林公园、名胜风景区等,特别是高速公路等区域,需严禁烟防,应以无公害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②城乡驻地防控区,包括乡镇、村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等,特别是城区道路两侧、社区、学校等,应以人工剪网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③特殊防控区,包括柞蚕、鱼虾、鸡鸭养殖区等,以实施人工剪除网幕、灯诱杀虫、捕捉成虫和蛹、绑草把以及树干打孔注射内吸剂等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

④综合防控区,包括片林、林网等,需加大普查监测力度,采用人工剪除网幕、杀虫灯诱杀、捕捉成虫和蛹、绑草把、捆毒绳、喷洒无公害药剂以及释放啮小蜂等措施。

4.3 疫情监测

4.3.1 健全监测体系。应建立健全监测网,充分利用基层监测点,进行系统虫情调查和路线踏查,并定期发布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趋势的预报。及时准确开展测报工作,才能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4.3.2 虫情普查。美国白蛾虫情普查工作主要在城乡绿化带和四旁树木,铁路、公路及沿途村庄,公园、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养殖场周边,木材和苗木集散地,与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机场及货物存放集散地等场所开展。普查树种主要包括糖槭、桑、臭椿、榆、山楂、悬铃木、樱花、泡桐、花曲柳、杏树和樱桃等,一般喜食树种包括枫杨、柳、樱桃、杨、刺槐、桃、苹果、柿树及梨树等[5]。

通常,以乡镇村庄、居民区、企业事业单位等为调查点,公路以道班、铁路以站段、街道以社区为调查点。每点抽查100~300株,对树上的网幕进行观察。对重点地区要进行细致的详查,对美国白蛾的主要喜食树种要逐株详查,一般喜食树种可采取踏查和详查相结合的方法。

4.3.3 加强检疫。加强检疫是防止美国白蛾远距离迁移的关键手段。第一,产地检疫。应加强对苗圃地、木材加工厂、货物运输地等的产地检疫检查工作,可以有效阻断美国白蛾的传播扩散。第二,及时复检。应强化对疫区调入森林植物及植物性包装材料的复检工作,发现疫情需立即采取措施,除害处理,扑灭源头,遏制疫情发展蔓延。第三,调运检疫。做好调运检疫宣传,规范调运检疫行为,提高调运检疫率。严格按照“检疫要求书”制度执行,坚决杜绝不经检疫无证调运的现象发生。

5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5.1 人工剪除网幕

6月上旬至7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美国白蛾的2代幼虫孵化后,先吐丝结成网幕并在网幕内群聚集,很容易观察发现,此时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将网幕和小枝一同剪除,发现一个剪除一个,剪网时应注意不要破网,造成幼虫漏出。立集中就地销毁剪下的网幕,杀死散落在地上的幼虫。

5.2 蛹期防治

7月中旬至8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2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的下树化蛹期间,对于防治难度大的高大树木,用草把上松下紧在树干离地面1.0~1.5 m处围绑起来,诱集老熟幼虫下树集中化蛹,草把每隔7~9 d换一次,定期检查,待化蛹结束后,解下草把集中烧毁。于晚秋、初春,在树皮缝、杂草枯枝落叶层、土壤表层内、树周围砖石及瓦块下、建筑物缝隙处,采用人工挖越冬蛹的措施集中消灭。

5.3 施药防治

施药防治具有快捷、经济、易操作等特点,但可能会污染周围自然环境,因此,应选择高效低毒、环保的生物药剂、植物源杀虫剂进行高压喷雾防治,可选择25%灭幼脲3号;或对4龄前的美国白蛾幼虫使用1.2%苦参碱可溶解液剂1 000~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应及时清理销毁由于施药防治造成的落地死虫。此外,为防止美国白蛾产生耐药性,不宜重复使用同一种杀虫剂。

5.4 性信息素

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在其成虫期诱杀雄性成虫,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5.5 释放人工繁育天敌

该方法适宜在树木高大、网幕摘除困难大的地块使用,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蛹内以群集的方式寄生,从而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在美国白蛾化蛹前,选择无风无雨天气,在10:00—17:00释放人工繁育的周氏啮小蜂,放蜂比例为1头白蛾幼虫释放3~5头周氏啮小蜂。可采用二次放蜂法,第1次于第1代美国白蛾幼虫的老熟期进行,然后间隔5~8 d进行第2次放蜂。也可一次放蜂,在离地面高1.5~2.0 m处的枝干上,悬挂发育期不同混合搭配的蜂茧,使周氏啮小蜂自然飞出,如图2所示。

图2 释放周氏啮小蜂

5.6 灯光诱杀

利用美国白蛾的成虫具有趋光性,通常于5月下旬或7月下旬,挂灯应选择在美国白蛾虫害比较严重、没有高大障碍物的地块,在其成虫羽化期,开灯诱杀。

幼虫发生期应严格检疫来自疫区的农林产品、包装物及运输车辆,以控制人为传播。美国白蛾第1代发生期较为一致,第2代发育世代非常不整齐。因此,集中重点防治第1代的效果显著,同时能有效控制第2代发生。在美国白蛾幼虫初期,应组织专业人员监测并及时准确预报,对于群居在网幕内的美国白蛾,采用以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白蛾成虫幼虫
美国白蛾在意杨上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浅析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美国白蛾监测及防治技术的应用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美国白蛾与周氏啮小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