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2-01-07张年萍尉杰忠张强世伊雅丽岳海梅马小军

关键词:普通型脱氢酶淋巴细胞

张 莉,张年萍,李 芳,尉杰忠,张强世,伊雅丽,4,岳海梅,4,马小军,4

(1.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2.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大同 037006;3.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西大同 037009;4.山西大同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山西大同 037009)

2019 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汉市散发,后呈暴发流行,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较好控制,但全球疫情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截止2021 年5 月7 日9 时,全球已有15 657 万人感染,死亡率约2.1%,加之COVID-19 病毒菌株不断变异,因此我们仍需时时警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期对疫情常态化的防控及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纳入2020 年1 月23 日-2020 年3 月12 日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 肺炎确诊病例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诊断标准,包括相关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荧光RT-PCR 检测COVID-19 核酸检测阳性。根据上述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

①流行病学资料:患者发病前14d内是否有武汉市或周边地区旅居史;是否接触过确诊或疑似患者;是否为聚集性发病。②临床表现:患者是否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乏力、咽痛和腹泻等症状。③实验室检查:患者住院期间血常规、生化检查、血气分析、血沉、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凝血功能检查等。④影像学资料。⑤治疗及转归。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2 例患者中男、女各6 例(50%)。年龄7~65岁,平均32±17 岁;年龄0~18 岁2 例(16.7%),18~44 岁8 例(66.7%),≥60 岁患者2 例(16.7%)。临床分型:轻型2 例(16.7%),普通型9 例(75.0%),重型1 例(8.3%)。3 例(25.0%)患者伴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病2 例(16.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例(8.3%),高尿酸血症1例(8.3%)。

2.2 流行病学特征

本组患者从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1~12d,平均确诊天数5.5 ± 3.9d。12 例中有8 例(66.7%)长期居住在武汉,春节返乡;4 例(33.3%)因与确诊患者有接触,隔离期间确诊;8例(66.7%)为家庭聚集性病例,涉及4个家庭。

所涉及的4个家庭情况:

家庭1:患者2020 年1 月19 日坐火车从武汉返同,22 日开始出现发热,24 日确诊,其女2 月1 日确诊,无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

家庭2:患者1 月22 日自驾从武汉返回,26 日出现发热,29 日确诊,其女25 日出现咳嗽、咳痰,无发热,29日确诊。

家庭3:患者1 月19 日乘飞机自武汉返同,20 日出现发热,28 日确诊,其配偶30 日确诊,无发热等症状。

家庭4:患者1 月27 日出现发热、乏力,2 月6 日确诊,其配偶于2月8日确诊,无发热等症状。

2.3 临床特征

入院时常见症状有咳嗽8 例(66.7%),发热6 例(50%),乏 力5 例(41.7%),咳 痰3 例(25%),咽 痛2 例(16.7%),2例(16.7%)无任何症状。阳性体征有呼吸频率≥24 次/min 1 例(8.3%),胸部均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详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

2.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12 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正常11 例(91.7%),降低1 例(8.3%);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11 例(91.7%),升高1 例(8.3%);淋巴细胞计数正常9 例(75.0%),降低3 例(25.0%)。炎症相关指标:血沉增快2例(16.7%),C反应蛋白升高3例(25.0%),降钙素原无明显异常;少数患者心肌酶异常,主要表现为乳酸脱氢酶升高2例(16.7%)。凝血功能:部分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升高3 例(25.0%),D-二聚体升高1 例(8.3%)。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异常。

2.5 胸部影像学

轻型患者胸部CT 无明显异常,普通型患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部分有实变影、条索影或支气管充气征,重型患者双肺多发磨玻璃影;3 例(25.0%)患者累及单侧,左侧1例(8.3%),右侧2 例(16.7%),6例(50%)累及双肺。

2.6 治疗及转归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治疗方案推荐方案,所有患者均予雾化吸入α-干扰素,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及中药治疗;8 例(75.0%)患者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其中2 例(16.7%)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无使用糖皮质激素病例;重型或伴低氧血症患者给予氧疗等治疗方案。至2020年3月12日共出院11例(91.7%),转上级医院1 例(8.3%),无死亡病例,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2±13 d。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被命名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与2003年在我国肆虐的冠状病毒(SARS-CoV)同源,属于β 冠状病毒属。SARS-CoV-2 可以通过刺突蛋白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入细胞,感染和损害ACE2 含量较高的组织器官,如肺脏、心血管系统、消化道、肝脏等,最终发生全身多系统损伤[2]。

本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明显,12 例患者中8 例为武汉返乡人员,8 例(4 组)是家庭聚集性病例,4 例在疑似隔离期间确诊,平均确诊时间5.5 ± 3.9d,说明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效果明显,对于武汉返乡人员及时隔离,患者出现症状及时救治,疫情在本地传播较少。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与女性各6例(1∶1),无明显差异。年龄构成分布较广,18~44 岁中青年最多,其次为儿童和老年患者。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3]。

从临床分型来看,2例轻型患者均为12岁以下儿童,且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患者仅有咳嗽,无发热等其他症状,血常规及炎性指标正常,胸部CT 未见异常。儿童患者临床症状较轻,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大多正常,可能与儿童天然免疫发育不完善,导致免疫应答水平低有关[4]。因大多数学校已停课放假,儿童相对较少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所以多为家庭聚集感染。

普通型9 例患者中8 例为19~44 岁中青年患者,1例老年患者;男性(6例)多于女性(3例),可能与中青年男性社交活动范围广而致感染几率增加有关。3 位患者伴有基础疾病,有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尿酸血症,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临床症状以咳嗽(5例)和发热(5例)最为常见,非呼吸系统症状中乏力(4 例)较为多见,未见头痛、腹泻等症状。实验室检查:2 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2例C反应蛋白升高,1例血沉增快,1例乳酸脱氢酶升高,2 例凝血酶原时间升高,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可见单侧或双侧炎性改变。

本组病例中有1 例重型患者,65 岁老年女性,既往无基础疾病,体温38.7 °C,高于本组其他轻型、普通型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比降低,血沉、C 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均高于正常;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略高于正常。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免疫力差,更易进展成重症。孙潺等报道的15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现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更为明显,提示淋巴细胞降低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5]。段燕等[6]比较了我省22 例入住ICU 患者与非ICU 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现重症患者体温较高,血沉和C 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高,提示乳酸脱氢酶高可能提示肺损伤更严重。

治疗方面,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有效抗病毒药物,均根据推荐方案给予雾化吸入α-干扰素,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及中药治疗。8 例(66.7%)患者静脉给予莫西沙星,其中2 例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Rawson 等统计的2010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有1 450 例(72.1%)使用了抗菌药物[7]。Guan 等[8]分析了我国30 个省552 家医院的1 099 例确诊病例,发现58.0% 的患者静脉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其中80.3%为重症患者。病毒感染后易合并细菌和/或真菌感染,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如果使用不恰当,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真菌的二次感染,甚至可能诱发炎症风暴和脓毒性休克[9]。

综上所述,本组患者以武汉返乡及家庭聚集性病例为主,临床症状以咳嗽和发热较为常见。重型患者体温较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血沉、C 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高于正常。患者预后较好可能与病例数量少、重症患者少、患者年龄较轻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意见[10],治疗上应避免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轻型、普通型患者不建议使用,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应根据呼吸道病原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猜你喜欢

普通型脱氢酶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周大勇从湿论治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乙醇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酶活优化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康复新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112例临床观察
急性白血病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临床观察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