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立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2-01-07浙江省长兴社区学院313100章小杰
浙江省长兴社区学院(313100) 章小杰
课程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而课程体系又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老年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理念滞后、规范性、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影响了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无法适应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构建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提升老年教育办学品质,加快老年教育发展的必需。多年来,浙江老年开放大学长兴学院立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探索构建老年教育“立体化”课程体系,不断提升课程品质。
1.实践与探索
(1)设计系列化的课程框架内容 基于老年人的学习调查分析,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泰勒的课程理论为支撑,结合学院课程建设目标和实际,构建系列化的课程框架内容。
一是建立“分层分类”的课程框架。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发展性的原则,结合老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了涵盖初级、中级、高级、研修等4 个层级,涉及生活休闲、文化修养、实用技能、价值引导等4 大系列16 个类别的课程框架,体现课程框架的系统化、特色化。
二是打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块。专业课程中融入通识课程。学院在注重老年学员专业学习的同时,关注学员的身心健康和对美好生活向往,每学期面向全体学员开设不同主题的通识性课程,优化课程内容横向设置。两年来,先后开设了茶文化知识、科普知识、心理健康、紧急救护、防诈骗、眼健康、防疫等通识课程。
理论课程中嵌入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关注学员的参与体验,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体验学习的有机结合,让学员真正动起来,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如,摄影课程中强化室内摄影实操、室外摄影采风等实践内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线下课程中引入线上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依托“第三年龄学堂”平台,为老年学员推荐各类课程学习资源,每学期推出专题性的线上课程教学,拓展线下课程的空间。
(2)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实施路径 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模式的创新、学习载体的创设、教学评价的开展是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
一是创新教学模式。学院依托“第三年龄学堂”网站、“学习型长兴”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学习平台,打造“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为学员注册“第三年龄学堂”账户,开展课程专题指导、成果展评等线上教学活动,引导学员根据学习兴趣和课程学习要求,参与线上学习活动。同时,引入翻转课堂理念,以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教学辅助手段,借助“第三年龄学堂”和微信群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如国画课程教学中,课前:问题前置,任务驱动。将问题前置,以数字化或学案等为教学辅助手段,借助微信群明确学习任务、问题探讨反馈,尝试课前学习。课中:有效辅导,吸收内化。根据学员的学习障碍,借助多媒体和小视屏进行示范讲解和针对性指导。课后:交流研讨,巩固提升。学员完成作业,通过微信群分享交流,教师个别化指导。
二是丰富学习载体。首先是培育学习社团。鼓励老年学员自主学习,加强对社团的学习指导和骨干培训,通过《学习型社团规范化工作手册》强化过程管理,为社团发展和日常学习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目前已建有唱响夕阳合唱团、舞之韵舞蹈社团、丝韵葫芦丝社团、光影摄影社团等精品社团。其次是搭建展示平台。开展优秀班干部、优秀学员、优秀班集体等评选活动,举办开学典礼,增强学习仪式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科普知识微信有奖竞答等主题活动,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省老年文艺作品征集评选、省老年排舞大赛、省老年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举办庆祝建国70 周年和建党100 周年教学成果展演活动,得到了全体老年学员的充分肯定。
三是完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判断一门课程是否有价值的过程。学院注重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完善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学员的学习效果评价上,建立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点评、作业点评等肯定老年学员的学习效果,每学期期末安排现场考核或学习作品学期考核。同时,学院对完成专业学制规定课程学习的老年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在教师教学和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上,建立了任课教师考核制度和学员满意度测评制度。通过学员访谈、授课质量信息反馈问卷调查等,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员指导等进行全面评价。每年开展学员满意度网上测评,内容涵盖办学情况、课程实施情况、教师教学效果、班主任管理等,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建设性意见。
(3)健全精细化的课程管理机制 课程管理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课程管理为课程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和服务支持。
一是强化课程实施管理。学院坚持紧贴老年人需求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是规范教学管理。制定了学员学籍管理制度、学员安全责任制度、学员守则、教学评价制度、班主任岗位职责、授课教师岗位职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二是优化教学服务。各班均配备专职班主任,对每位入学的老年学员提供全过程个性化服务。三是落实教学督导。建立课程教学督导制度,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督导检查,并将督查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促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老年教育课程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实施学院老年教育专业教师培养行动,通过多形式的培训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二是推进老年教育研训团队建设,通过主题研训、课堂沙龙、交流分享等,促进教师素质提升。三是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就老年教育发展理念、课程开发、工作实务等进行针对性培训。
三是优化课程条件保障。学院建立多元化的办学经费投入机制。每年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部分用于老年教育办学支出;每学期的培训费收入全部用于教学开支;学院公用经费用于教学条件的改善。2020年学院投入100 万元的老年教育教学功能区改造工程,为学院各类老年课程的拓展和品质提升提供了基础保障。
2.结论与成效
(1) 构建了老年教育“立体化”课程体系 多年的探索,学院构建了老年教育“立体化”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以需求为导向,设置分层分类的课程框架系和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块;课程实施关注老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创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创设体验活动、社团学习、成果展示等学习载体,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课程管理注重精细化,以制度建设、教学督导等途径强化教学管理,以专业培养、业务培训、考核激励等手段加强教师管理。课程体系的建立,提升了学院办学品质,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课程开发流程和模式。
(2)提高了老年人学习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自
2016年以来,学院老年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品质逐步提升。近6 个学期,课程开设数量和学员人数稳步增长。
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课程的开设,受到了老年学员的普遍欢迎。2019年和2020 年学员对学院老年教育办学总体满意度高,认为很满意的从2019 年度的85.6%提高到2020 年度的88.1%。大部分老年学员认为学院的课程建设情况良好,对课程内容、教师水平、管理服务等方面评价高,满意度分别从2019 年的73.3%、84.7%、69.5%提升到2020 年的85.1%、89.5%、74.4%。学员对课程教师和班主任工作认可,其中对课程教师认为很满意的从90.4%提升至91.4%,对班主任工作认为很满意的从92.4%提升至93.6%。
(3)形成了一批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成果 学院先后出台了浙江老年开放大学长兴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规范及要求等指导文件,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指导意见和评价依据。编制了摄影、声乐、民族舞、手工、钢琴、国画基础、山水画、花鸟画、英语口语、形体与表演等10 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选编教材和课程教学提供了依据,也为检查学员学习效果和评估教学质量建立了准则。
学院完成了“2244”老年教育培优工程,即建设了摄影、钢琴2 个特色专业,打造了摄影、声乐2 个老年教育工作室,培育了摄影、钢琴、民族舞、葫芦丝等4门精品课程,开发了《智能手机》《手机摄影》《紫笋茶文化体验》《长兴红梅文化》4套教材(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