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网络新词“实锤”的语法、语义及语用探究
2022-01-07陈敏哲
陈 阳,陈敏哲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借助各种通讯平台在网上互动越来越频繁,交流的内容和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网络语言不断发展,大量的网络词汇被“创造”出来,使得网络词汇成为当代英语中最能产的词汇领域之一[1]86-87。许多网络新词还走出网络,进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网络新词的产生、发展、语法特征、意义建构、语用功能以及传播都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实锤”作为网络新词,从网络聊天小组逐渐扩散到网络媒体之中,金华详细探讨了它流行的成因,但是目前尚未有学者解析其意义建构理据[2]59-61。从语素组合方式上看,“实锤”是一个复合词,其意义、句法功能不稳定,意义含混不清,但是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传播,这显然不利于词语的规范化使用。本文通过搜索引擎百度检索并随机选取整理的110条“实锤”语料,探究其句法语义特征,旨在为其规范化使用提供理据,为主题词表和类义词书的编撰提供参考。
一、汉语网络新词“实锤”的语法特征
(一)“实锤”的构词形式与词性
“实锤”发源于网络论坛,最早约在2014年出现做“证据”用法,先是作为名词独立使用,后又作动词。逐渐广泛传播开来之后,经过转喻、隐喻等手段,获得了更多的语义和句法功能。
(1) 大S是小三?张雨绮先劈腿实锤(豆瓣,2014-6)
(2) 刘烨家暴谢娜和骂周迅到底有没有实锤啊?(豆瓣,2015-06-02)
“实锤”作为自由词组,从构词形式上看,可以是一个定中结构,用作名词,表示“内部充满,无缝隙的锤子”;也可以是一个状中结构,用作动词,表示“实实在在地锤击”。
词性上,110条相关语料中,“实锤”的词性主要表现为动词和名词,其中动词43条,名词56条,形容词2条。“实锤”作独立语9条,词性特征表现不明显。
(二)“实锤”的句法功能
“实锤”在句法方面的表现大多数集中于作谓语和宾语,状语和定语也有相应使用但是频率极低。简言之,“实锤”的句法功能并不稳定,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在谓语、主语、宾语的句法位置上,但也有作定语、状语的例外情况。
(3) DOTA2再爆假赛:NB主队假赛被实锤!(作谓语)
(4) 昔日TI冠军已沦为菠菜队五角大楼突然放出UFO视频,你看出实锤了吗?(作宾语)
(5) 实锤来了!208家房企破产的背后,是14万家房企的逆境而生(作主语)
(6) 要我说,那个电话录音里最实锤的一句是MMA不会改变结果。(作定语)
(7) 实锤!在网上制造疫情谣言疯狂黑中国的,是美国“水军”(作独立语)
此外,从出现在小句中的位置来看,“实锤”出现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句末,例如:
(8) 实锤!特朗普终究还是说漏嘴了(句首)
(9) 王者荣耀新英雄实锤抄袭英雄联盟,玩家怒喷清北策划“九折”(句中)
(10) 美国隐瞒死亡病例实锤?美民众:这些人没有在官方数据中。(句末)
从出现在文本的位置来看,110条相关文本中,“实锤”绝大多数出现在文章标题中,占96条;正文中出现的次数较少,占14条。这一分布情况是因为在自媒体日趋繁荣的今天,虚假新闻时有发生,“标题党”“震惊党”新闻常常为了吸引流量而罔顾新闻真实性,将“实锤”置于标题则是对自己新闻真实性的一种标榜,是将自己同虚假新闻做出区分,吸引读者、宣扬新闻的真实性。
从涉及的话语领域来看,“实锤”在娱乐新闻领域使用最为广泛,但是也逐渐被时政领域所接纳,同时“实锤”的使用场景也逐渐从网络讨论组,自媒体进入到正式媒体与传统媒体之中,见下例:
(11) 请你们来打醒我,卓伟所谓的实锤就我一个没看出来?(豆瓣小组)
(12) 罗志祥再次道歉 被曝私下联系周扬青:别放实锤(网易娱乐)
(13) 美国水军,实锤了!(澎湃新闻)
(14) 冠状病毒变异成两个“亚型”?并非实锤!(央视新闻)
总言之,从形式上看,“实锤”作名词时,表现为定中结构;作动词时,表现为状中结构。从词性上看,“实锤”词性主要表现为名词和动词,在句子中也偶尔会表现为其他词性,如形容词。从句法功能上看,“实锤”的句法功能并不稳定,主要充当谓语,宾语和主语,偶有充当状语、定语或其他成分。从句内位置来看,“实锤”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自由,分布于句首、句中、句末。从在文本中的位置来看,“实锤”出现在标题中更多。从涉及的领域来看,“实锤”也逐渐从娱乐领域向其他领域扩散开来,从网络论坛走向传统媒体,说明“实锤”的影响力已经形成,是一个跨领域、跨亚文化群体的表达。
二、网络新词“实锤”的语义建构
(一)“实锤”的语义
在网络交际中,“实锤”字面意义被拓展、移用,通过分析收集到的110条相关语料,本文发现该网络新词主要辖有以下义项:1)坚实有力的证据,通过转喻,还可以获得扩展的意义;2)带有坚实有力的证据证明、确认(真相),暗含结论已经定性,难以推翻;3)真相;4)有力的。义项在110条语料出现频次如图,具体实例见下列例句:
(15) 魏大勋生日互动暗藏玄机,与杨幂同回酒店恋情再添实锤,祝福他们(新浪微博 2020-4-13)【义项1:证据】
(16) 蔡英文:看了这些实锤,我看谁还说“蒋公千古”?(环球视野 2019-04-09)【义项1:证据】
(17) 张超道歉 发文否认自己劈腿 网友:坐等女方实锤(男人窝 2020-4-10)【义项1:证据】
(18) 张九南出轨、家暴等黑料有实锤吗?(知乎 2019-06)【义项1:证据】
(19) 周立波事件被实锤!一张照片胜过他的千言万语,这下该如何反驳?(腾讯新闻2020-6-15)【义项2:带有坚实有力的证据证明、确认】
(20) 甩锅新冠病毒来自中国的美国网民是水军?华春莹:这次实锤了(凤凰网2020-6-13)【义项2:带有坚实有力的证据证明、确认】
(21) 《终极斗罗》16册实锤有唐三,“坑儿子”的万年大计终于派上用场(腾讯新闻2020-03-08)【义项2:带有坚实有力的证据证明、确认】
(22) 热游情报:Epic神秘免费游戏基本实锤 小岛秀夫将制作LOL衍生游戏(游戏x博士 2020-05-23)【义项2:带有坚实有力的证据证明、确认】
(23) 柯南不是真正的新一,几个小细节佐证实锤,这一切都是boss的谎言(百家号2020—6-12)【义项3:真相】
(24) “神仙CP”玄彬孙艺珍是实锤还是乌龙,重要吗?(搜狐2019-01-25)【义项3:真相】
(25) 实锤来了!208家房企破产的背后,是14万家房企的逆境而生(百家号 20-06-14)【义项3:真相】
(26) 要我说,那个电话录音里最实锤的一句是MMA不会改变结果。(知乎 2016-11)【义项4:有力的】
图1 名义项频次分布情况
例(15)中的“实锤”,词法上可受名量词“一个”修饰,体现为名词词性,用在行为动词“添”之后,做受事宾语,意为“坚实有力的证据”;例(16)中,“实锤”被指示限定词“这些”修饰,具有名词词性,做“看了”的宾语,词义与例(15)中的“实锤”相同。在例(17)例子,“实锤”表现为名词,受所属“女方”修饰,其间省略了形容词标记“的”,构成定中结构,意为“女方的证据”,做动词“坐等”的宾语。例(18)中,“实锤”做所属动词“有”的宾语,表现为名词,意为“证据”。但是,在例(19)中,“实锤”与被动标记“被”连用,具有动词词性,“被实锤”即指“被(人)以坚实有力的证据证明、确认”;例(20)中,“实锤”后直接跟着动态助词“了”,表示事件已经完成,因此这里的“实锤”也是动词,词义与例(19)中的“实锤”相同;例(21)中,“实锤”后跟了“有唐三”,“有唐三”形成动宾结构,意义同上;例(22)中,“实锤”受到程度副词“基本”的修饰,表现为动词,意义表现为“已经有坚实证、有力的证据,大体上能够证明、确认”。例(23)中“实锤”与佐证连用,构成一个动宾短语,同时主语为“细节”,已经暗含有“证据”之意,此时“实锤”则通过转喻,获得了义项“真相”;例(24)中,“实锤”和“乌龙”形成了对照,“实锤”此时含有“真相”之意;例(25)中,“实锤”后跟趋向动词“来”和动态助词“了”,做主语,表现为名词,意义同上。例子(26)中,“实锤”受到形容词最高级标志“最”的修饰,意为“有力的”。
语义上,“实锤”主要辖有4个义项,它们不是彼此分离,而是相互联系。网络新词作为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操作的语言呈现,它的意义建构必然与人类的认知方式紧密相关。只有弄清楚“实锤”的意义建构路径,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规范化使用提供认知理据。
(二)“实锤”的语义建构路径
概念整合理论是由Fillmore和Turner共同提出的有关人类认知操作的理论,概念整合网络的基本模型中包含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1,Input2),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合成空间(Blend)[3]46。输入空间包含不同的知识结构,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合成空间除了包含类属空间的普通结构还包含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以及合成空间本身,通过组合,完善,扩展建构出浮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见图2
图2 概念整合基本图式
概念整合网络有四种主要类型: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和双域型,其主要的区别在于输入空间的组织结构和合成空间的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简单型整合是只有一个输入空间有组织结构而另一个空间只有属性价值。镜像型整合就是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结构相同,两个输入空间各自一些元素被选择性投射至合成空间。单域型整合网络就是两个输入空间各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只有一个组织结构进入了合成空间之中。双域型整合网络是两个输入空间各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两个组织结构都投射到合成空间之中[3]110。
研究发现,“实锤”从字面意义“实心的锤子”拓展为:(1)坚实有力的证据是概念整合的结果,后通过转喻获得;(2)以坚实有力的证据证明、确认;(3)真相;(4)有力的;等等。“实锤”从形成到获得“坚实的难以撼动的证据”,经过了两次整合。
首先,“实锤”中的“实”,指代“实心”,是前置修饰语,限定“锤”的外延,对其进行次范畴化。从概念整合上来看,“实”和“锤”先分别建构了两个不同的输入空间I1和I2,唤起了人脑关于“实”和“锤”的一系列百科知识。“实”辖有多个义项:(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2)真实,实在;(3)实际,事实;(4)果实;(5)姓氏。“锤”亦然:(1)古代兵器,一端为金属球;(2)锤子;(3)像锤的东西;(4)用锤子敲打;(5)姓氏[4]208,1185。首先I1和I2两个空间的元素相互映射过程选取并确定彼此之间的关联,“实心”和“锤子”被联系起来,被选择性投射到合成空间之中,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等操作最后在合成空间中获得了“实锤”的,并且获得了内涵意义,例如坚硬、破坏力大,分量重等涵义。此为第一次合,产生“实锤”。
“实”和“锤”两者激活脑词典的过程中,语言符号“实”和“锤”的义项“实心”和“锤子”的使用频率高,同时两者的结合有生活经验与概念结构的支撑:在生活中除了有“实心的锤子”,如铁锤、羊角锤等等,但是也有“空心的锤子”,如充气锤,塑料玩具锤等等。因此“实锤”的组构比较常规,容易被语言社区理解。 “实心”和“锤子”两个词语中“实”和“锤”是各自词汇组合(word group)的中心成分。“实心的锤子”经过复杂转喻成“实锤”:“实锤”领属代领主“实心锤子”,“实心锤子”领属代领主“实心的锤子”。在 “实”和“锤”的两个语言单位合成的过程中,经过了百科知识、体认经验的筛选,再于语境之中固定,产生了“实锤”这一新的语言形式,具有“实心锤子”这一概念意义。“实”和“锤”的合成过程中没有产生“锤实”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的百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暂时还没支持“锤实”这一表达的意义[5]10。只有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锤实”才可能获得一定的意义,例如在会话中,“你要把这个钉子锤实一点,不然凳子容易变形”。经过上述的整合过程,我们获得了“实锤”这一结构形式结构,表示“内部无缝隙的锤子”,经过人类经验的内化,也获得了“坚硬、破坏力大、分量重”的内涵意义。见图3
图3 “实”与“锤”的整合
“实锤”在完成第一次整合之后,又同“证据”进行了概念整合。证据作为客观实体时,不一定具有物理特性上的坚硬、破坏力,例如纸张类的证据完全不具有坚硬,破坏力大,分量重的物理特性。我们认为“坚实有力的证据”这一概念本身也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形成的:证据和其他具有“坚实有力”属性的客观实体形成了跨域的映射,从而抽象概念上获得了该实体的特点。见图4
图4 “证据”与“客观实体”的映射
证据的使用场景大多与辩论相关联,处于辩论的框架之中,使用者有自己的一套说辞,在辩论的行为过程中,存在两种动作倾向:一种是防御性,巩固自己的说辞;一种是进攻性,反驳对方的说辞。依赖于这样的使用基础,证据就和不同类型的实体产生了跨域映射。坚实的证据与Lakoff所说的THEORIES ARE BUILDINGS[6]46类似,已经成为语言社区固化的隐喻,能够被广泛理解。见图5
图5 “实”与“证据”的概念整合
在第一次整合之后,新的语言单位“实锤”又和“证据”分别建构两个输入空间,唤起人们有关这两个事物的知识。通过选择投射,“实锤”的部分元素,如坚硬、分量重、破坏力大,进入到合成空间;证据的部分元素,如辩论、支撑、破坏等也进入到合成空间。在合成空间中投射进来的内容经过组合,完善与扩展,得到不同于输入空间的以“实锤”为语言形式标记,将证据比作“实锤”,意义为:(1)坚实有力的证据,在此基础之上,“实锤”通过转喻获得了另外意义;(2)用坚实有力的证据证明、确认(真相);(3)真相;(4)有力的。
因此,实锤从最开始的描述客观实体通过概念整合、转喻指向到“证据”概念域从而实现了此词意拓展。从图5来看,最开始,“实锤”表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实体。其次,“实锤”在线上语境中同“证据”产生了概念整合,因此“实锤”也能指向“证据”。借助人类的转喻思维,通过工具代动作,“实锤”又可以引申出“证实”“确认”义,并且实现词性转类,成为工具类动词(instrument verbs)[7]55。从“实锤”到“真相”,是典型的部分代整体转喻,“实锤”同“证据”整合,“真相”包含“证据”,因此“实锤”也可以代“证据”。从“实锤”到“有力的”则主要是通过隐转喻实现,“实锤”通过概念整合与“证据”产生关联,“证据”与“有力的”则是先依赖图(3)的隐喻获得“力量强度”的属性,再通过转喻指向“有力的”。“实锤”的意义已经得到了初步拓展,在人们不断地使用过程中,“实锤”还会经历类比、转喻、隐喻、转隐喻、隐转喻、再次整合等操作,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含义,这需要以后持续地对该词进行监测、记录。“实锤”的语法特征与语义对其语用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他们共同构成了“实锤”流行的语言成因。见图6
图6 “实锤”的语义网络
三、实锤”的语用功能
自然语言交际中,言者和听者直接通过声音、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多模态方式进行交际,因此在自然语言中能够流行起来的新词语,通常需要满足“易发音”“易理解”“简短”和“能填补语言中词汇空缺”这样4个条件[8]17。网络交际与面对面的日常交际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络交际主要以文字形式展开,交际双方不能获得彼此的身体姿态、面部表情、语调腔调等语言外交际信息。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网民尽量提升键入速度、运用表情包、网络新词等手段,以期取得面对面交际的效果。
由于网络交际中的匿名性、开放性等原因,网络交际双方常常难以深入了解对方。这就要求网络新词必须简短,方便听话人(阅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的理解说话者(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这也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要求;同时网络新词必须具有创造力,让人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否则很难吸粉[9]25。
传统语言单位“铁证”常被用来表征概念“坚实有力的证据”。但是在如今网络世界中,新出现的“实锤”一词迅速占据了人们日常使用的表达,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有关“实锤”的词条有64 700 000条,而“铁证”有41,900,000条(2020年6月17日 12:04),两者在网络中被应用频率差距较大。
本文借助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对以关键词“铁证”检索出的结果中前100条语料进行了考察,发现“铁证”绝大部分为名词;反观“实锤”,大多数表现为名词或动词。
(27)T-62型坦克,留在中国江叉的冰面上,成为苏军入侵中国领土的铁证(作名词)
(28)“虽念佛,心里胡思乱想,以是不得生西!”这是多深的遗憾!多硬的铁证啊!(作名词)
(29) 神吐槽:洋装下的中国心!欧文卧底实锤了?(作动词)
(30) 一个实锤没出,薛之谦李小璐怎么就人人喊打了?看完这些图秒懂(作名词)
因此,虽然“实锤”与“铁证”的简短程度相当,但是“实锤”的句法功能更加丰富,在短时间内,能够简化说话者(写作者)的思考过程,缩短网络交际耗费的时间,更快地传递出说话者(写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从概念结构上来看,由于证据涉及到辩论的概念框架,其使用基础涉及到进攻性行为,瓦解对方说辞和防御性行为,巩固自己说辞。“实锤”这一表达,其中的修饰成分“实”,强调了自身的坚固性,牢固程度,能够与证据使用基础中的防御性行为形成映射;同时,“实锤”的中心词“锤”的使用基础与破坏性行为紧密相关,与证据使用基础中的攻击性行为能够形成映射。反观“铁证”,它主要是将证据比作铁,使证据获得铁的坚硬,难以被摧毁、更改的属性;使用基础上看,“铁证”主要强调证据的坚实,与证据使用基础中的防御性行为形成映射,但是却难以与攻击性行为形成映射。所以从使用基础上的映射来看,“实锤”的经济程度更高,它既能对应证据的防御性使用,也能对应证据的攻击性使用,但“铁证”只能对应证据的防御性使用。见图7
图7 “实锤”“铁证”在经验基础上与“辩论”的关联
此外,“实锤”的中心词“锤”所附带的使用场景,例如使用锤子击碎劣质物品隐喻坚实的证据击碎虚假信息,法官在法庭中使用法槌(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七版之前,亦作法锤)转喻“判定、裁决”等也使得其联想意义更加丰富,让人耳目一新,增强了它的新奇程度与趣味性。
总之,形式功能上,“实锤”虽然和“铁证”简短程度相当,但是前者句法功能更丰富,简化了说话者(写作者)的思考过程,减少了网络交际耗费的时间。概念结构上,“实锤”的使用基础同“辩论”框架中的防御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都产生了映射,但是“铁证”只能同防御性行为产生映射,加上“锤”所引起的场景联想,“实锤”的创造力、新奇度与趣味性都比“铁证”要更胜一筹。因此,“实锤”的经济性更高,新奇度更强,更符合网络流行语的要求,所以能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四、结论
网络新词是非常能产的词汇领域,“实锤”在互联网世界被频繁使用,并走出网络。本文描写了该词句法特征,深入探讨了其意义建构过程,分析了“实锤”流行的语言成因。“实锤”的句法功能集中在谓语、宾语和主语,很少用作状语、定语。经过考察,发现“实锤”的语义建构经历了两次整合,第一次是“实”与“锤”的整合,第二次是“实锤”与“证据”的整合,再通过隐喻、转喻进行语义拓展。“实锤”能够广泛传播的语言成因,一是尽管其与“铁证”简短程度相当,但它简化了说话者(写作者)的思考过程,加快了网络交际的速度;二是“实锤”的使用基础与“辩论”的防御、进攻行为都形成映射,符合简短、新奇的网络新词传播特点,因此它在网络世界中应用频率更高。本研究当然也有待继续深化,例如“实锤”相较于“铁证”的动词性获得,由于语料库较小,“实锤”的词性意义界定和句法分布也有待更加细化。
借助于互联网,每个个体都有机会展现出自己的语言创造性,从而引发新词新义或旧词新义的使用浪潮。语言的创新性、趣味性和人类概念整合的能力息息相关。汉语网络新词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并借助网络广泛传播,其词义也在不断地衍生、变异和发展,我们必须对汉语网络新词保持足够的重视,不断探索其产生、使用、传播、演化背后的机理,才能更好地直面网络新词对于现实生活的语言冲击,更好地规范语言,保证语言使用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