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井冈山精神
2022-01-07何小文
文/何小文
(作者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90多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孕育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血脉相传的红色基因,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井冈山又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宝库。它不仅承载和记录了井冈山革命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活动,蕴含了井冈山革命英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具有超越时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构筑好这处“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和资源优势,以构建和丰富革命旧址遗迹文化内涵为基本点,以拓宽展示渠道、传递党的好声音为着力点,以盘活文物资源、拓宽革命精神展示渠道为切入点,努力让“深藏不露”的红色资源“动起来”,让尘封的故事“活起来”,让庄重严肃的教育基地“热起来”,从而持续推进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提质升级,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走前列、作示范、创经验,奋力谱写文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拓宽展示渠道——让红色资源“亮出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4月10日,乘坐湘赣边红色专列前往井冈山开展“重走井冈路,奋进新征程”党性教育培训的湖南省直统战系统400余名党员来了一次“大合唱”,这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在列车上进行的移动式红色教育培训课堂的情景。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建馆早,在文物征集当中起步早、积淀深,从而征集和整理了大量革命文物以及革命史料,并通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实践,已形成了一个主题明确、观点鲜明、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脉络清晰、形式生动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基本陈列展览。这个展览,是一个全面、系统、准确向广大观众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性展览。全部展览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向人们介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井冈山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然而,井博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们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分赴北京、上海、长沙,通过发放荣誉证书、进行媒体宣传、赠送纪念品等方法,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赠文物的积极性,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一些价值比较高的历史文物进行抢救性收购。新馆开馆近15年来,共征集文物12000余件,填补了湘赣边革命纪念馆文物收藏的空白。
为了让这些“深藏不露”的文物能够焕发“光彩”,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将红色文化宣传从山上往山下延伸,甚至拓展至“海陆空”。例如,在“井冈山舰”上布设“井冈山精神展”,在井冈山机场增设“红绿辉映井冈山”展示长廊,在南昌市地铁2号线上和北京至井冈山动车上打造“百年党史江西篇”主题专列“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展,这些均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以及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为来往市民和广大游客,上演着一场又一场高质量“党史讲坛”,更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了浓厚节日氛围。10月22日,吉安高铁西站和井冈山机场至井冈山景区红色旅游直通巴士专线正式开通,更是把“红巴士”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流动线”,展现江西文明形象的“风景线”,架起服务百姓出行的“连心线”。
丰富文化内涵——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散落在井冈山的100余处革命遗址,是井冈山斗争史的真实见证,每一处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归宿和初心原点,因而一直是井冈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井冈山红色旅游日益升温,来井冈山参观学习的游客日益增多,为了让广大游客能够更好地体验井冈山斗争的艰苦性以及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进入历史和进入“角色”,我们早在2016年就向井冈山管理局,甚至向江西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建议将井冈山战场遗址——“黄洋界挑粮小道”纳入统一的旅游规划和划入旅游精品线路,并且开始着手对此处的宣传工作、编写讲解说明词和导览说明词。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对该遗址修葺和整治。如今,“黄洋界挑粮小道”不仅成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省干部学院以及众多红色培训部门的现场教学点,而且成为井冈山一大红色培训项目,成为广大游客“寻找革命足迹,感受红军力量,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井冈精神”的又一个重要的教育活动场所。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经常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党史知识问答”活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部供图)
此外,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挖掘出“引兵井冈”“毛泽东当排头兵”“八角楼的灯光”等上百个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并收录在《井冈山革命故事》一书中,不仅为来这里学习的全国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故事素材,而且为广大游客了解井冈山斗争史、学习井冈山精神提供了极大便利;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支持井冈山境内建设多家乡村博物馆、村史馆、民俗馆,并从前年以来大力支持创建“大仓”“大井”“下庄”等红色名村。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还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用翔实的文字、感人的图片、生动的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突出井冈山精神中的“坚定信念”“依靠群众”“艰苦奋斗”和“敢于胜利”等核心内容,引导教育广大观众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传承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从而珍惜红色基因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和脉动,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传承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盘活文物资源——让教育基地“热起来”
为使红色教育成果转化,井冈山借助强势媒体,让红色宣讲更“接地气”和“聚人气”,从而在盘活文物资源的同时,“活化”了党的历史、让庄重严肃的教育基地“热起来”。
一方面,利用现代传媒,紧扣“井冈山精神”这条主线,讲好红色基因背后的故事、传播“井冈好声音”。为此,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成立了一支由优秀讲解员、研究人员组成的宣讲团。宣讲团以专题讲座、情景歌舞、访谈、快板、故事讲述等多种形式,不但在井冈山常年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专题培训班、党性锻炼班、体验式教学班等宣传“井冈山精神”,普及井冈山斗争历史知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送教育上门。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利用远程网络优势,把“井冈山精神”送进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内外教育机构和学校的“视像中国”网络课堂。在第七届国际视像教育年会暨“视像中国”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作为推展和项目支持单位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获得优秀推展单位,相关视频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
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大型会展或展播活动,让井冈山更出彩、更“聚人气”。例如,7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遴选宣讲骨干参加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的大型融媒体直播《理想照耀中国》活动,因表现出色,点击量累计超千万;10月27日在井冈山举办的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上,由讲解骨干组成的演出小分队,在博览会多个演出活动中大放光彩;利用配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开展在华外国人士“建党百年·红色之旅”采访,“学习强国”大篷车宣传拍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在井冈山拍摄录制的时机,博物馆资深研究人员倾情讲述党的初心故事,并先后在央视《新闻联播》、军事频道、《百家讲坛》等栏目播出。
2020年7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成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红色基因库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及时对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转换并进行专业化标注、关联的同时,还采用高新VR、AR以及互动屏展示等技术手段强化了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为促进教育成果的转化,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还主动融入红色培训工作。例如,根据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贡献、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脉络,从杰出历史人物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入手,把学员们带入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峥嵘岁月中,使广大学员对三湾改编、朱毛会师、黄洋界保卫战等历史事件的了解更加深入,印象更为深刻。从而在守望和打造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赓续红色血脉中作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