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1-06赵可菲张银玲邵琳柳琴刘娜张琳苑张蓝方蒋文慧
赵可菲, 张银玲, 邵琳, 柳琴, 刘娜, 张琳苑, 张蓝方, 蒋文慧
我国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现患人数1 100万,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中国成人的第二大死因[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段,大陆地区每年介入治疗总例数已超过75万,然而,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还有可能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心血管事件,需长期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2]。研究表明,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能促进其采取健康行为、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风险[3-4]。目前关于行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研究集中于术后3天或患者出院半年内,而远期研究鲜见。本研究旨在调查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远期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5—6月,通过方便抽样,选取201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介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②行PCI术置入支架且手术成功者(术后维持TIMI3级血流);③有正常的语言和沟通交流能力;④知情同意,自愿合作填写量表内容。排除标准:①介入治疗失败,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者;②有精神疾患,或者由于听力、语言障碍不能进行电话随访的患者;③患有其他严重的身体疾病,如重要器官的严重功能障碍。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查阅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地、居住方式、目前是否吸烟、体育锻炼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血脂是否异常。
1.2.2 社会支持量表采用国内广泛应用的肖水源[5]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满分分别为22分、32分、12分,社会支持总分为10个条目的分数之和,满分66分,分数越高,获得社会支持的情况越好;≤22分为低水平,23~44分为中等水平,45~66分为高水平[6]。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应用广泛,量表Cronbach'sα为0.702。
1.3 调查方法
研究者本人收集数据,征得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同意后,在电脑中查阅患者的手术记录,记录达到标准的患者信息,并登记联系方式及部分人口学、疾病特征资料。通过电话随访,向符合纳入标准的241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并获得患者的同意,13名患者因个人原因中断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94.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2~87岁,平均年龄(65.05±10.93)岁;男性占大多数(79.4%);退休者几乎为一半(50.9%);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55.7%);月收入<2 000元、2 000~<4 000元、≥4 000元人数比例相当,分别占30.3%、36.4%、33.3%;绝大多数患者有配偶(91.2%),且与配偶、子女居住(94.3%),大多数居住在城镇(73.2%);少数患者吸烟(25.9%);体育锻炼以至少30 min算1次,大多数患者锻炼3次及以上(79.4%);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人数分别占29.4%、57.0%、78.1%。
2.2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现状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总分(42.04±6.44)分,高于国内常模[(34.56±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人(36.8%)社会支持处于高水平,144人(63.2%)处于中等水平,客观支持(9.36±2.20)分,得分偏低。见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得分
2.3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的单因素分析
经正态性检验,社会支持总分符合正态分布。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得分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月收入组内的社会支持总分不符合方差齐性,故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职业、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目前是否吸烟、体育锻炼组间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总分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职业等所有人口学资料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自变量中分类变量进行赋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的因素按其影响大小依次为年龄(β=-0.394)、婚姻情况(β=0.338)、性别(β=-0.250),年龄越大,社会支持水平越低,有配偶的患者比丧偶、离异或未婚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高,女性比男性社会支持状况好(P<0.05)。见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与建议
3.1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总分为(42.04±6.44)分,处于中等水平,高于常模,与既往研究中PCI术后3天及3年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相当[7-8]。社会网络的存在和参与是社会支持重要的组成部分[5],其中,家庭是稳定的社会网络。本研究中,94.3%的患者与家人一起居住,家人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患者有更多机会向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构成了社会支持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约70%的患者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稳定的经济来源使患者可以长期获得医疗支持,可降低连累家人、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的负性心理,即自我感受负担会减少。研究显示,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越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9]。虽然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得分高于常模,但其对于社会支持的需求也远高于常人。疾病早期及时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可以增强疾病疗效,如果社会支持不足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增加心肌梗死患者近2/3的死亡率,导致患者预后变差,还可能带来抑郁等心理问题[3]。可以通过构建病友支持小组,增加患者客观支持的来源,或参考认知行为疗法,教给患者实用的心理学技巧,提高患者的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
3.2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社会支持水平越低,这与Pushkarev等[3]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龄增加,个体对于社会支持的需求会更多,而身体机能逐步退化,躯体活动减少,易出现疼痛、疲劳、步态不稳等情况,使其不愿外出参加团体活动,团体关系弱化,社会支持水平降低[10]。另外,老年人年纪越大,越需要子女的支持和照顾[11],尤其当身体状况不佳时,还会产生抑郁的情绪[12],更加需要社会支持,子女可能因为工作忙碌等不能充分满足其需求,导致客观支持减少,患者对所获支持的满意度,即对支持的主观体验也降低,因此,社会支持水平降低。
3.2.2 婚姻情况本研究表明,有配偶的患者比无配偶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高,与Kilpi等[13]研究结果一致。婚姻是社会支持的保护性因素,会增加个体被爱的感觉,是冠心病患者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生活基本上是配偶间相互照料,丧偶或离异会导致老年人失去配偶的照顾和陪伴,客观支持及主观感受到的支持都会减少[14]。由于PCI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期间获得的信息及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有限,因此,强化丧偶、离异或未婚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时,可以使其参与到病友同伴支持中,从住院时延伸到出院后,他们具有相似的疾病经历,易产生亲切感,还可以分享健康信息,获得精神鼓励,提升社会支持水平[15]。
3.2.3 性别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社会支持水平高,这与Kahkonen等[16]研究结果相反。原因可能为:遭遇负性事件时,女性倾向于寻求亲朋支持以解决问题,而男性出于责任和家庭角色考虑,虽可获得支持,但很少表达心理感受,较少寻求他人帮助,对支持的利用度低[17]。此外,中国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本“主外”的男性因退休直接从社会退回到家庭,这种社会角色转变使男性有“丧失地位”的感觉,相反,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与男性的社会地位差异逐渐缩小,女性活动范围愈加广泛,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逐步增强,社会支持水平也更高[18]。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五年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婚姻状况、性别为其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应强化丧偶、离异或未婚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着重提高高龄男性的社会支持水平。尽管本研究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远期社会支持干预具有借鉴意义,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仅停留在横断面调查,并且局限于在一家医院做手术的患者,不能反映全国的情况,因此,未来研究应扩大调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