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乏燃料溶解液及1AF料液中Pu(Ⅵ)的含量
2022-01-06李定明张永申刘联伟张丽华李辉波
李定明,张永申,刘联伟,张丽华,李辉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放射化学研究所,北京 102413
在PUREX 流程中,为了保证钚在1A 中能完全萃取,必须在萃取前将乏燃料溶解液中的钚调到易被磷酸三丁酯(TBP)萃取的Pu(Ⅳ),作为PUREX 流程的1AF 料液。在动力堆乏燃料元件溶解液中,钚含量较高的同时,Pu(Ⅵ)的含量也高。对于快堆MOX 乏燃料溶液,Pu(Ⅵ)的含量甚至高达30%[1],因此,在萃取前对料液进行调价就十分必要,而料液价态是否调整到位,需要通过对溶液中钚的价态进行测量判定。文献中关于不同价态钚溶液的分析主要采用萃取分离之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测定[2]。对于乏燃料溶解液和1AF料液中钚价态的分析,目前无成熟可靠的分析方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其一,放射性活度高,对测量造成很大的困扰,必须在屏蔽热室内进行测量,如果要转至手套箱内测量,需对料液进行上千倍稀释,而稀释过程必将造成钚价态变化,同时也降低钚的浓度,增加测量难度,因而,测量过程尽量要求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直接在热室中进行测量;另一方面,1AF 料液组成复杂,存在大量的干扰基体,现有的大部分分析方法都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先分离,难以直接测量,一旦进行分离,钚的价态组成必然发生变化,在钚的价态分析方法中,萃取分离、离子交换、沉淀载带等化学分析方法操作比较繁琐,在调节反应条件(尤其是调节酸度)以及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导致钚的价态改变而影响准确测定。钚价态及含量分析是保证钚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大型后处理厂,必须建立钚价态及含量的控制分析技术,以保证工艺按照设计参数运行。钚特殊的5f电子结构使得其水溶液中不同的氧化态在可见-近红外区均有着独特的吸收光谱,从而可以采用光谱法对钚价态和含量进行测量。
在乏燃料溶解液和1AF工艺点,U(Ⅵ)浓度是Pu(Ⅳ)浓度的上百倍,因而方法的选择性要求非常高,应避开干扰区。根据已有的工作[3]:在700~1 100 nm区间,没有吸收峰,Pu(Ⅳ)在该区域的吸收位置分别是:854、1 070 nm;Pu(Ⅵ)的吸收位置分别是:831、953、983 nm。因此采用800~850 nm区间可以很好地实现Pu(Ⅵ)的价态及含量的分析,可以有效避免U(Ⅵ)、Pu(Ⅳ)对Pu(Ⅵ)测定的干扰。研究不同酸度下、不同时间内Pu(Ⅵ)和Pu(Ⅳ)的稳定性,以确定最佳的测量条件。已有研究工作表明,在0.62~5.55 mol/L 硝酸浓度范围内,Pu(Ⅵ)位于831 nm 处的摩尔消光系数(ε)变化不大[4],但各个文献给出的摩尔消光系数却差别很大,从114 L/(mol·cm)到158[5]、287.9[6]、(313±9)[7]、473.5 L/(mol·cm)[8],再到550 L/(mol·cm)[9]都有,Pu(Ⅳ)在1 070 nm处的摩尔消光系数在6 mol/L硝酸以下几乎不变。因此,在光谱测量时需要考虑摩尔消光系数变化带来的影响,为实现强放射性条件下Pu(Ⅵ)和钚浓度的定量分析,本工作拟采用光纤光谱技术结合远程取样方法,通过化学计量学手段实现Pu(Ⅵ)浓度的测量。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铀、钚、镎储备液:400 g/L 硝酸铀酰溶液、42 g/L硝酸钚溶液、1 g/L钚溶液、1 g/L NpO2(NO3),自制。14 mol/L硝酸溶液、10 mol/L 高氯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硝酸和高氯酸的浓度采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裂片及杂质元素标准物质,钢铁研究总院;除特殊说明以外,所有化学试剂来源于国药集团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用水为超纯水。
硝酸铈铵,分析纯,配制成铈浓度为0.4 mol/L、硝酸浓度为1 mol/L的溶液。
Antariss-Ⅱ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美国热电,600μm 石英光纤,2、10 mm 石英比色皿,稀释配液仪,汉密尔顿公司;TQ Analyst化学计量学软件,用于定量校正模型建立;封闭式石墨晶体预衍射X 射线荧光仪、封闭式L 边密度计、封闭式混合K 边密度计,自制。
1.2 实验方法
(1)Pu(Ⅳ)、Pu(Ⅵ)溶液的制备
取10 mL 硝酸浓度为1.5 mol/L 的钚储备液(42 g/L)于小烧杯中,加入1 mL 3 mol/L的亚硝酸钠调节钚价态至四价,作为Pu(Ⅳ)储备液,钚浓度采用L边密度计测定。取2 mL 上一步制备的Pu(Ⅳ)储备液于烧杯中,加入20 mg硝酸铈铵,调节Pu价态至六价,作为Pu(Ⅵ)的储备液,浓度采用X 射线荧光法测定。
(2)标准样品制备
根据1AF料液基本组成,制备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裂片及杂质元素的含钚标准溶液,组成列入表1,其中2#-1—4、3#-1—10 中加入裂片及元素组成列入表2。Pu(Ⅳ)质量浓度范围在0~2.82 g/L,硝酸浓度为1.50~6.00 mol/L,Pu(Ⅵ)质量浓度为0.023 8~0.318 g/L,铀质量浓度为0~252 g/L,Np(Ⅴ)质量浓度为0~0.10 g/L,共存裂片及杂质元素铝、钡、铬、铁、钾、钠、镧、锰、钼、镍、锶、磷、硫、钛等的质量浓度为0.05~5.00 g/L。
表1 1AF料液中Pu(Ⅵ)定量校正模型标准样品集Table 1 Standard sample sets of Pu(Ⅵ)quantitative calibration model in 1AF feed
(3)光谱采集
应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标准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10 mm 光程比色皿,空气参比,分辨率为0.15、0.27、0.50、1.1、2.2、4.4 nm,累计次数64次。模拟样品测量在手套箱内完成,真实样品在屏蔽小室内完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钚储备液中价态的确认
钚价态的调节进度采用吸收光谱法进行确认,Pu(Ⅵ)在硝酸溶液中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示于图1。当溶液中854 nm 和1 070 nm 附近的Pu(Ⅳ)特征峰消失,只出现831 nm 附近的Pu(Ⅵ)的特征峰时,表明Pu已完全转化为Pu(Ⅵ)。
图1 硝酸溶液中Pu(Ⅵ)的近红外吸收光谱Fig.1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of Pu(Ⅵ)in nitric acid solution
2.2 Pu(Ⅵ)吸光度的影响因素
2.2.1 仪器分辨率对Pu(Ⅵ)摩尔消光系数的影响 文献[5-9]表明,Pu(Ⅵ)在硝酸溶液中的摩尔消光系数各不相同,差别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仪器分辨率的不同,吸光度测量有误差,因而需要对不同分辨率下的摩尔消光系数进行研究。图2是不同分辨率下的Pu(Ⅵ)的吸收光谱。从图2可以看出:当仪器分辨率小于1 nm 时,所获得的摩尔消光系数均在500 L/(mol·cm)左右;仪器分辨率大于1 nm 时,摩尔消光系数减小;仪器分辨率达到4.4 nm 时,其摩尔消光系数降至300 L/(mol·cm)以下。因而,实际应用中需要确保一定的分辨率,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以下实验过程选用的仪器分辨率为0.27 nm。
图2 不同分辨率下硝酸溶液中Pu(Ⅵ)的近红外吸收光谱Fig.2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of Pu(Ⅵ)at different resolution
2.2.2 硝酸浓度对Pu(Ⅵ)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在后处理料液中,硝酸是最为重要的介质,需要对不同硝酸浓度下Pu(Ⅵ)的吸收光谱进行研究。图3是Pu(Ⅵ)在不同浓度硝酸溶液中的吸收光谱。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硝酸浓度从1.00 mol/L 增加到10.00 mol/L,830.60 nm 处的吸光度(A)逐渐降低,以1.00 mol/L硝酸时Pu(Ⅵ)的吸光度为基准,硝酸浓度每增加1 mol/L,吸光度下降约3%,当硝酸浓度增大至10.00 mol/L 时,吸光度下降至0.295,比1.00 mol/L 时的0.924,下降了68%;另一方面,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加,815 nm 的吸收带不断增强,有人认为此峰是[PuO2(NO3)3]-的特征峰,说明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加,形成的Pu(Ⅵ)的三硝酸根配合物[Pu O2(NO3)3]-浓度增大[5],但也有研究者认为,815 nm的吸收为[PuO2(NO3)]+,而不是三硝酸根配合物,在晶体结构中才存在[Pu O2(NO3)2],因此,更可信的是形成了单硝酸根配合物[10]。
图3 不同硝酸浓度下Pu(Ⅵ)的近红外吸收光谱Fig.3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of Pu(Ⅵ)in different HNO3 concentration
2.2.3 离子强度对Pu(Ⅵ)吸收光谱的影响 溶液的离子强度在后处理体系中变化较大,因而其对Pu(Ⅵ)的吸收光谱的影响需要研究。图4 是不同浓度高氯酸溶液(不同离子强度)中Pu(Ⅵ)的吸收光谱。由图4可知: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溶液中Pu(Ⅵ)位于830 nm 附近的吸收峰逐渐降低且朝短波方向蓝移。高氯酸浓度1 mol/L时最大吸收峰是830.74 nm,A=0.968;2 mol/L 时最大吸收峰是830.55 nm,A=0.903;3 mol/L时最大吸收峰是830.42 nm,A=0.886;4 mol/L时最大吸收峰是830.20 nm,A=0.883;5 mol/L时最大吸收峰是829.94 nm,A=0.874;6 mol/L时最大吸收峰是829.67 nm,A=0.853;7 mol/L时最大吸收峰是829.14 nm,A=0.852。
图4 不同离子强度下Pu(Ⅵ)的近红外吸收光谱Fig.4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of Pu(Ⅵ)in different ionic strength
2.3 Pu(Ⅵ)定量校正模型建立
2.3.1 模拟1AF 样品配制 从2.2 节可以看出,Pu(Ⅵ)在硝酸溶液中的吸光度容易受到硝酸浓度的影响,此外,由于后处理料液中的组成较为复杂,对光谱测量影响较大,直接采用工作曲线回归方法无法满足数据处理要求,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实现数学分离代替化学分离的功能,在标准样品组成的铀、钚、酸范围内满足复杂体系下光谱定量需求。根据1AF 工艺点样品的理论组成,配制成分为0.125 g/L Pu(Ⅵ)-2.82 g/L Pu(NO3)4-220.5 g/L UO2(NO3)2-0.095 g/L Np O2(NO3)-3.00 mol/L HNO3的模拟1AF 料液。获得的模拟1AF 料液光谱与真实乏燃料溶解液的吸收光谱进行比较,如图5。由图5可知:830.60 nm处的峰为Pu(Ⅵ)的吸收峰,位于854 nm和1 070 nm附近的吸收属于Pu(Ⅳ),Np(Ⅴ)位于980 nm 附近的吸收峰明显,同时铀酰与镎酰形成的阳-阳络合离子峰位于992 nm 处;模拟1AF料液与真实乏燃料溶解液的区别在于Pu(Ⅵ)的吸收峰,在真实的溶解液及调料过程中没有出现Pu(Ⅵ)的吸收峰,其余光谱位置一致。
图5 模拟1AF料液和真实乏燃料溶解液的近红外吸收光谱Fig.5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of simulation 1AF feed and spent nuclear fuel solution
2.3.2 定量校正模型建立与验证 将采集得到的标准样品吸收光谱与Pu(Ⅵ)浓度进行关联,选择最佳的建模波长和预处理方式,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Pu(Ⅵ)浓度的测量数学模型,获得模型的参数示于图6。由图6可知:校正模型的校正标准偏差(σR)为1.95 mg/L,按照3倍σR计算检测下限,方法的检测下限为5.8 mg/L。
图6 Pu(Ⅵ)定量校正模型参数Fig.6 Calibration model parameter of Pu(Ⅵ)
2.3.3 模拟1AF 料液中Pu(Ⅵ)测量精密度及重加回收率 配制1AF料液模拟样品,测量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加回收率,测量结果列入表3。取2.5 mL表3中4#样品,往其中加入0.318 g/L的标准样品(表1中1#样品)0.25 mL,记为重加1,取2.75 mL表3中5#样品,往其中加入0.25 mL标准样品(表1中1#样品),记为重加2,并计算回收率。经测试,重加1的模型测量值为0.051 0 g/L,重加2的模型测量值为0.074 2 g/L,重加回收率分别为96%和103%。
表3 1AF模拟样品中Pu(Ⅵ)浓度的测量精密度Table 3 Determination accuracy of Pu(Ⅵ)in simulation 1AF samples
2.4 真实样品测量
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某燃料溶解过程溶解液中的Pu(Ⅵ)进行测量,获得的谱图和分析结果示于图7。由图7可知:溶解液中吸收光谱的基线较高,分析原因为溶解液中有不溶颗粒,影响光谱吸收信号,Pu(Ⅵ)的质量浓度测量结果为0.02 g/L,分离铀后采用X 荧光法测量结果为0.019 g/L,两者结果一致。
图7 某真实溶解液中Pu(Ⅵ)的近红外吸收光谱Fig.7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of Pu(Ⅵ)in spent nuclear fuel solution
2.5 钚总量的测定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考虑将本方法用于溶液中钚总量的测量,实现大量铀中微量钚的分光光度测量。
2.5.1 氧化剂用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将本方法用于总钚测量时,需要确保样品中的钚能全部氧化,因而需要研究氧化剂的用量。在4只样品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钚储备液(42 g/L),使每一个样品的钚总质量为0.5 mg,之后向每一只样品管中分别加入0.5、1.0、1.5、2.0 mL 0.4 mol/L硝酸铈铵,并定容至相同的体积,采集样品的光谱信号,应用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以确定氧化剂的量。图8 是不同氧化剂用量时的钚总量测量结果。由图8可知:对于不含还原剂的钚溶液样品,当钚总质量为0.5 mg、加入0.4 mmol的硝酸铈铵时,测量得到的结果最接近参考值(0.5 mg);随着氧化剂的量增加,钚总量测量结果减小。因而氧化剂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合适的比例,推荐硝酸铈铵与钚的摩尔比为200∶1 最为合适。
图8 氧化剂用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Fig.8 Effect of oxidation reagent on plutonium measurement
2.5.2 氧化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为保证氧化完全,因而需要对硝酸铈铵氧化钚的时间进行研究,取0.5 mL 1 g/L 钚储备液,加入1 mL 硝酸铈铵溶液,定容至2 mL,在1 cm 比色池中测定不同时刻的吸收光谱,采用建立的模型预测浓度,计算钚样品中钚总质量。不同氧化时间获得的测量结果示于图9。由图9可知:加入氧化剂后,钚的总质量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在3 min后达到最大值,因此在实际样品测量时,氧化3 min即可开始进行光谱测量。
图9 氧化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Fig.9 Effect of oxidation time on plutonium measurement
2.5.3 真实乏燃料溶解液中钚总量的测定 取2.4 mL 硝酸铈铵于离心管中,加入0.1 mL 的真实乏燃料溶解液,混匀后,测量吸光度,并采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换算稀释倍数后得到样品中总钚最终的实际浓度(ρtot),将光谱法获得的结果与混合K 边密度计-X 射线荧光法的结果(ρ混合K边,tot)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列入表4。由表4可知:将样品用硝酸铈铵氧化后,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代入测量模型进行预测,测量精度sr≤2%;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参考方法吻合较好,两方法的相对偏差不大于3%。
表4 乏燃料溶解液及1AF料液中钚的光谱测量结果与混合K 边密度计-X 射线荧光法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plutonium concentration in spent fuel solution and 1AF feed
3 结论
应用光纤光谱技术在屏蔽小室内建立了乏燃料溶解液及1AF 料液中Pu(Ⅵ)的分析方法,同时对方法进行扩展,采用硝酸铈铵作为氧化剂,建立了溶解液样品中总钚浓度的分析方法,并与混合K 边密度计-X 射线荧光法进行了对比,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性,该方法准确度好,具有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