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助产学专业本科生报考动机和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
2022-01-06马永欣和丽秀杨国琴
敖 博,马永欣,田 勤,和丽秀,杨国琴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1]。报考动机是指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专业的力量和念头[2],可分为内部报考动机和外部报考动机。本研究中,内部报考动机特指助产学生出于个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认知等考量;外部报考动机指家庭、社会及就业因素等影响。前者往往会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后者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当前专业知识学习不积极,学习动力不强等问题。目前,助产学本科教育刚刚起步[3-4],探讨该专业报考动机和专业认同,有助于为更多教育者提供借鉴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本科院校助产学专业的2019级和2020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本着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进行调查。
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以云南省助产学专业本科生为样本,抽取10名助产本科生参与预调查,分析回收后问卷的不足之处,从而生成正式测量问卷。正式测量问卷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项目包括学校、生源地、年级、录取方式、成绩水平等;第二部分为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报考动机调查问卷》,涉及专业填报态度、专业了解度、专业区分度、专业报考决策者等10个条目。第三部分为《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对124名助产学生自身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和分析。该问卷由胡忠华[5]编制,包括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专业期望6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即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5分。本调查问卷有25个有序变量条目,总分25~125分,分值越高表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越高。问卷中的无序变量条目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本研究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1。
1.3 调查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研究者从现有4所已开设助产学专业的省内高校中,选取2所大学的助产学本科学生参与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21年1月15日—2021年1月20日,研究者通过发送电子版调查问卷,让调查对象自愿作答。本研究共发放128份问卷(2020级63人、2019级65人),回收问卷128份,剔除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6.88%,符合统计学抽样的基本要求,相关数据可以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等数据采用百分比(%)来描述;不同组之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Y大学和G大学助产学专业学生共124人,均为女性。研究对象均为本科生,生源地在云南省内36人(29.03%),其余均为省外学生(70.97%)。省外生源:四川省11人(8.87%)、天津市10人(8.06%),黑龙江省9人(7.26%),浙江省和贵州省各8人(6.45%),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6人,河北省、广东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5人(4.03%),陕西省和河南省各4人(3.23%),宁夏回族自治区2人(1.61%),江西省、江苏省、湖北省、青海省和重庆市各1人(0.81%);年级:大一年级63人(50.81%),大二年级61人(49.19%);生源地:村、乡、镇、县90人(72.58%),城市34人(27.42%);录取方式:一二志愿92人(74.19%),三四志愿19人(15.32%),调剂录取13人(10.48%)。成绩水平:优秀4人(3.23%),良好77人(62.1%),中等36人(29.03%),及格7人(5.65%)。
2.2 助产学本科生报考动机情况
2.2.1 报考动机的影响因素
表1显示:“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是影响学生报考助产专业动机的最主要因素,分别在第一因素和第二因素中占比为44.35%和25.00%,属于外在报考动机。本研究中,第一因素是指影响报考动机的主要因素,按照由强到弱排序是: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个人意愿>高考成绩>父母亲人意愿>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社会需求>被迫调剂或其他原因,而影响报考专业的第二因素(次要因素)是由强到弱的排序是: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父母亲人意愿>高考成绩>个人意愿>社会需求>国家开放“二胎”政策>被迫调剂或其他原因。
表1 助产学专业本科生报考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n=124)
2.2.2 报考专业认知情况(见表2)
表2 助产学专业本科生对报考专业认知情况(n=124)
本次自行设计的《助产学学生报考动机调查问卷》主要涉及报考动机影响因素、专业填报态度、专业了解度、专业区分度、专业报考决策者、职业了解度、职业规划态度、父母对专业支持程度等,主要用于调查学生报考助产学的动机水平。
2.2.3 学医动机和学习兴趣 在报考动机的基础上,本研究还调查了研究对象的学医兴趣和学医动机。见表3。
表3 助产学专业本科生学医动机和学医兴趣(n=124)
2.2.4 助产学生专业认同得分(见表4)
表4 助产学生专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2.2.5 不同年级助产学生专业认同得分比较 根据沈之菲[6]标准,25~50分属于“专业不认同”,51~99分属于“一般认同”,100~125分属于“高度认同”。由表4可见,助产学生的专业认总分为(61.37±9.16)分,属于一般认同水平。将2019级助产学生和2020级助产学生的专业认同相比较,除“专业认识”维度得分有差异(t=2.612,P<0.05)外其他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个年级助产学生的专业认同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6 助产学本科生认为专业匹配存在的问题(见表6)
表6 助产学本科生对专业匹配度存在问题(n=124)
3 讨论
3.1 助产学本科生的报考动机明确 结合第一因素和第二因素分析,报考助产学专业的影响因素由强到弱的排序分别为: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个人意愿、高考成绩、父母亲人意愿。除上述因素之外,“二胎”政策、社会需求、被迫调剂等也是学生选择报考助产学的重要因素。笔者探究发现,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69.35%)属于学生格外关注的外在报考动机,这与助产学专业是目前国内紧缺专业、就业前景广、职业发展好有关。个人意愿(40.32%)属于内在报考动机。
本研究结果显示,84.67%研究对象表示目前对学医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侧面反映助产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情感,这与周璇等[7-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1.13%研究对象认为自己选择学医的决定性因素是“救死扶伤比其他一般职业的价值高”,25%研究对象则认为“职业待遇和社会地位高,生活工作安定”是自己最终选择学医的动机。可以看出,职业本身的内在价值对助产学生学医报考影响显著,职业的外在价值对助产学生学医报考影响极小。各有16.94%研究对象表示“职业特殊,惠及自身及亲朋好友”和“父母期望及家庭影响因素”是自己选择学医的动机。
3.2 专业认知积极正向,认知深度有待加强 本研究从横向角度,将报考动机与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专业和职业的了解度、就业意愿及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相关显示,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了解专业发展前景、不喜欢该专业[9]以及受社会上重医轻护态度的影响是在校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10]。“专业了解度”反映学生对助产专业范畴、研究内容、培养目标和具备能力的了解程度。“职业了解度”反映学生对有助产士职能和职责、工作内容、职业危险因素了解程度。表2显示:60%以上的调查对象基本了解助产专业和助产士职业,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够了解,说明学生报考时对专业的认知和职业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87%的调查对象可以将护理学和助产学专业进行较好地区分,表示学生报考时对护理学类下设两个相似专业(护理学和助产学)的区分度较好。近半数的调查对象(49.19%)表示,自己是专业报考的最后决策者,而42.74%的调查对象与家人为专业的共同决策者,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报考助产专业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报考决策意愿。
从职业规划态度来看,74%的调查对象表示毕业后愿意从事助产学相关工作,说明学生对专业认可度较高。这一点从“专业填报态度”得以证明,79.03%的调查对象在专业填报时表现为积极态度,即“非常期待”和“方便就业”。
3.3 对助产教育的启示 多年来,助产专业划归在护理类下,因受护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未体现出助产专业的独特性[8]。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助产学专任教师不足、规范本科教材和参考资料少、专业课程安排过于紧凑、专业特色不强、实训学时不足、实习医院过于局限是助产学生认为专业匹配度不良的主要问题,这与周璇等[7-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提示各高校应重视助产教育的独立发展,拟定专业建设计划,特别是在师资与教材、教学活动、培养模式、实训见习、职业发展等方面,应把助产作为一个专业来发展,而不是把助产学当作护理学下的子学科来建设。因此,为了助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及未来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关注助产学生报考动机的影响因素和专业认同感,归纳总结出可行的调整策略。通过助产学生对专业匹配度的反馈来看,助产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4 不足之处和建议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调查对象集中选择云南省大一、大二年级的助产学生,未纳入大三年级助产学生,导致样本缺乏代表性、广泛性和全面性。因受时间、精力和疫情影响,本研究主要借助“问卷星”发放电子版问卷、收集数据,未加入质性研究设计,所以文章缺乏一定的深度。建议采用混合式研究设计,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