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与教学互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商业管理研究中心为例

2022-01-06郑秋锦郑蔓华陈仪微

对外经贸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互动式导师中心

郑秋锦 郑蔓华 陈仪微

(闽江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伴随着高校及科研机构愈加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培养国际化、战略科技人才的步伐不断加快,科研创新不断取得进步,成果转化日渐成熟,建设创新型团队已经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把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素,健全国民教育体系建设,造就有学识、有理想、有道德的导师团队,致力于高素养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一、高等院校科研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综合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需要不断论证更新的过程,虽然教育、财政等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分拨政策支持资金的方式不断推动人才培养,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有待细化

由于科研团队带头人研究方向以及个人领导风格的不同,部分团队研究领域较为单一,团队制定未来发展目标时候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人才队伍结构(职务、专业、能力、年龄等)特点进行高效率孵化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成员积极性、自主性,人才培养的短板限制了团队发展蓝图[1]。

(二)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仍需完善

许多高校为建立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培养机制,但在考核机制与考核标准方面针对性还不够,缺少科学有效的奖励措施,仍需进一步统一完善。

(三)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交互共融力度有待提升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但目前许多高校教师较难平衡与协调。一方面,重视教学的教师,由于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常常会忽略科研。另一方面,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常因精力有限,在教学内容与方法学习上未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和钻研,教师将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工作二者有效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如何将科研与教学工作互动融合,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已成为当下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科研与教学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科研与教学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德国双元论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建立在职业教育技术性人才培养基础上,是德国具有立法支持的办学模式[4]。

互动模式中的一元指学校,学校传授学科相关专业知识;另外一元是指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科研团队以横向课题、顾问等社会服务形式为纽带,联合政府、企业、行业培养未来行业精英。这种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学生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减少企业入职培训所耗费的时间与资金,利于培养企业管理后备军。从学生角度看,除了校内的教学内容,团队成员可以跟随导师开展行业相关的科研,利用课余、寒暑假进行实习,拥有学校学生、企业学徒、政府服务人员等多重身份,有利于培养社会交际、团队协作、管理创新的综合能力。从科研团队导师角度来说,其担任了校内教师、校外政府和企业培训师、顾问等多重身份,带领学生参与横向课题研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与职场能力。同时,行业和企业前沿问题可为科研团队理论研究提供灵感。

OBE(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强调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由Spady等人于1981年提出[5]。《华盛顿协议》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最完整的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将OBE理念融入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我国于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表明OBE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可行性。为了更好的建设双一流大学以及培养一流人才,科研与教学互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OBE理论进行创新性引用,从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对教学进行改进到新模式以“人才为中心”、以导师和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为导向、对涉及教学与科研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改进。这一模式好比是知识流的循环与迭代更新。导师的能力与主动性是OBE教育模式的基础,而其能力的提升与主动性的增强也是OBE的目标;校内教学课堂是实施OBE的基础环节,校外科研实践课堂是提升环节;学生的进步、导师的成长、教育体系的变革在课堂、学校、行业、社会、国家的大环境以及知行循环中相互促进。所以科研与教学互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是OBE模式的基础又是动力。

基于以上分析,科研与教学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如下所示:

图1 科研与教学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科研与教学互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

以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商业管理研究中心为例,自2015年成立以来,中心致力于福建省商业经济及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为福建省经济供给侧改革献计献策,主动服务海西商贸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持续改进培养模式与建设方案,坚持“科研与教学互动式”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科研项目带动团队创新人才培养,累计成功培养了100多位本科生,120多位硕士生,11位博士生,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良好。其中指导5位硕士考上博士,每年2位本科生考上硕士;校优秀毕业生3位,校三好学生9位,国家奖学金2位,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6位,校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7位,校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4位。

(一)科研与教学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

2015年2月2日,研究基地正式授牌。研究中心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依托,整合了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等高等院校资源,以及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批发零售行业协会、商贸业联合会、连锁经营协会、餐饮文化促进会等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永辉超市、新华都、朴朴超市、盛辉物流等流通业龙头企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知名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等研究力量,凝炼形成了四个特色鲜明的学术研究领域,包括:商业经济与商业规划、零售与电商、服务消费、餐饮经营管理。研究中心与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建议广泛的科研合作关系。

(二)科研与教学互动式人才培养策略

1.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构建多元化的导师队伍

研究中心积极完善“导师组”制度(每位研究生拥有3位校内学术导师)、“双导师”(学术导师与一位校外企业实践导师培养相结合)的学生培养计划,最大化协同价值。强化学生科研实践能力,通过企业调研、实习促进科研成果和技术转化。校内导师组的科研方向涉及不同的方面,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校外导师组成员多为公务员或企业管理人员。

(2)培养知识综合型人才

团队导师在不同科研课题的基础上建立专业交叉型科研小组,分为零售与商业管理科研小组和文旅与服务消费科研小组,每个小组都吸收了会计、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成员性格、年级、专业、能力不同而又互补,团体结构分布合理,团队协作能力强,易于凝练专业优势。团队成员参与政府与企业调研及行业报告的写作。

(3)严格考核评审制度

研究中心严把学生的开题关、评审关和答辩关(含预答辩),邀请校外专家及企业实务型专家共同把关。团队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学术沙龙,学生进行开题、中期、综稿3次预演汇报,期间邀请青年专家、团队博士生及导师提出改进意见,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提高论文质量。

(4)注重任务及机制推动型考核

团队导师为学生制定具体月度科研任务,包含相关数量、质量的要求,以及系列奖惩机制。研究中心为鼓励和加强全日制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激励机制概括如下:其一,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给予报销版面费。其二,研二同学,要求研二期间要求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研一同学,要求研一期间要发表1篇论文。其三,鼓励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学,把课题成果转化为若干小论文发表。

2.以科研项目带动团队创新人才培养

研究中心在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同时,以具体的课题为桥梁与政府合作培养人才。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省科技厅、财政厅、商务厅、地方政府委托课题50多项,开展各项市场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福建省内贸流通相关研究和政府行业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学生以参与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形成自身毕业论文选题、小论文发表、创新训练计划立项、科研成果获奖等成果。大量科研成果进入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的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最新理论研究、行业前沿研究的学习素材。同时依托课题研究,研究中心组织师生开发50多篇企业案例撰写,为科研积累素材,并广泛应用于研究生、本科生案例教学。由团队成员共同撰写的《华莱士模式:从拿来主义到独辟蹊径》《淳百味,做更好的沙县小吃》《玛格利塔:洋比萨的中国模式》等10多篇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其中1篇被评为中国百优案例。

3.积极对接行业培养创新人才

(1)支持学生外出参与系列学术与行业交流活动

研究中心坚持“走出去”原则,根据学生研究方向的不同,积极鼓励其外出参加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与行业交流会议,积极学习、吸收专业前沿知识,增长见识,拓展学术视野,一定程度上给予团队学生研究新方向。学生外出返校后,在研究中心组织的学术沙龙汇报,分享会议中学科前沿知识,一方面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使得团队其他学生得到学术熏陶,从中找到研究方向。目前,研究中心的学生平均一学期外出省内外参会1—2次,学生外出交流覆盖率达100%。

(2)研究中心与外部行业机构合作培养学生

研究中心推荐学生进入政府、行业组织或大型企业实习,使其在进行科研实践的过程中,提前接触社会,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以后的择业提供借鉴。

(3) 举办“闽商领袖精英大讲坛”系列讲座

团队从2011年开始邀请行业企业家(高管)进校园开展行业前沿讲座分享,交流商贸流通领域经营与管理先进经验。10年间,团队在系列讲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行业企业招聘会及暑期实习交流会,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基础行业知识,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

4.组织学术沙龙,营造科研与学习氛围

平均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基地学术沙龙。学术沙龙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模块:导师课题成果汇报(课题开题、结题情况、论文成果分享,加强学科交叉、创新学习能力)、学生开题情况汇报(开题、中期、综稿3次汇报,团队博士生及导师提出改进意见,提高科研能力、论文质量)、近期阅读心得分享(学生进行PPT汇报,内容为期刊、文献、书籍的阅读心得或者是自己的研究专题)、外出学术会议交流汇报、不定期青年博士讲座(导师团队邀请校外优秀学者进行专业分享,或是导师团队优秀毕业生进行经验分享)、中心工作安排(汇总目前各个课题组以及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以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出新的阶段性目标)。

海峡商业管理研究中心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新时期对科研与教学的新要求,不断修改完善科研与教学互动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团队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发展。希望借此模式来为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长足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互动式导师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V eraW an g
导师榜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