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雄安
——雄安新区首座枢纽变电站剧村站建成投运

2022-01-05牛理达摄影郭立秋周西娟

河北画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投运新区供电

文/牛理达 冀 洋 李 洋 摄影/郭立秋 冀 洋 周西娟 李 达 张 轶

2021年6月18日,随着河北电网调度指令的发出,雄安新区首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剧村站正式建成投运。

这座以“智慧能源立方”为设计主题,兼具“美学”和“功能性”为一身的能源设施示范体,一经现身,便被人们赋予了一个别称——“绿能魔盒”。

这个“绿能魔盒”里究竟蕴藏着多少意想不到?不久前我们走进新落成的剧村变电站,去寻找答案。

绿能魔盒 实现六个国内“第一”

剧村220千伏变电站位于容东片区体育公园内,是新区重要的电力设施,将为新区首批征迁安置居民提供电力保障,满足片区内7万余安置居民的生活用电需求。

在剧村变电站,我们找到了这个魔盒里的绿能,原来就是张北的风。2020年8月29日, 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剧村变电站是新区绿色能源的第一个输送站。

这个魔盒从规划设计到成功投运只有短短22个月,竟然实现了6个国内“第一”——首个绿色星级变电站、首个箱型梁柱结 构的变电站、首个最高标准的装配式变电站、首个全综合管廊出线的变电站、首个与市政规划同步的变电站、首个采用可开启外墙的变电站。

就此而论,这个占地面积0.82公顷的变电站还真是充满了巨大的“魔性”。

身临其境体验变电站的非同一般

智能电力大屏、一字排开的开关柜、北斗授时系统、“剧小白”检修机器人,剧村站处处藏着黑科技。

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剧村变电站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地面土地资源的利用,讲求的是与周边环境高度友好和谐,开创一个开放化、多元化的共享空间。

剧村变电站的建造采用了箱型梁柱结构、最高标准的装配式,由66根平均长度达到15米的钢柱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做到了以毫米级误差控制。从生产加工、成品验收再到现场吊装,每一步都有它独特的“精度秘笈”,BIM建模技术数字化模拟、二级焊缝按照一级焊缝标准进行无损探伤、螺栓穿孔率100%、12项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系列先进技术和一连串数字,显示出雄安电网样板工程高标准的示范性。

剧村变电站屋顶的变压器通风井,空中俯瞰犹如“电站之眼”。

走进这座极富现代科技感的建筑,犹如进入一个奇妙的科技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纵深数十米的挑高廊道。一层是主控室,所有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大屏幕的显示一目了然;机房内,开关柜一字排开,一尘不染,井然有序。

负二层还设有“电力驿站”,驿站具备便捷供电服务、综合能源拓展、客户商务休闲等多种功能,此外还设有咖啡厅、沉浸式影院等,这些外延服务项目向来访者展示着“驿站”的丰富内涵与无限空间。作为容东片区第一座供电服务网点,未来将成为24小时全开放融合空间,承载容东及启动区供电服务及能效拓展任务。

最为吸引人的是剧村变电站屋顶,从空中俯瞰,这里就是一座开放式的花园广场,顶层“新中式”的园林景观,与周边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比照,更显得别有洞天。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些美不胜收的景致中还隐秘着不少“黑科技”,无人机巡检中心、分布式智能微网系统、分布式光伏、微储能、压电步道等设施,实现了清洁能源100%接入和消纳,为站内地下照明、5G基站、北斗授时、环境监测站等设备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

全新概念“1+5+X”城市智慧能源共生体

“1+5+X”,是剧村变电站在“共享融入式”理念指引下首创的能源发展模式,这个面向未来的智慧能源系统体验中心,彻底颠覆了传统认知中城市电力能源生产消费的模式。

“1”指的是剧村220千伏变电站本体;“5”指的是边缘计算节点、智能充放电站、综合能源站、绿能健身馆、应急保障中心站5大服务功能;“X”则是指实现直流系统、5G基站、CIEMS等若干新业态的融合发展。

在剧村变电站负二层区域,利用容东片区浅层地热资源建设综合能源站,通过“地源热泵和冷热双蓄”满足覆土空间的用能需求;建设绿能健身馆,利用电力余热实现泳池恒温运转;建设应急保障中心,利用富裕的空间资源为周边居民提供应急处置、便民设施等贴心服务;建设智能充电站,利用站网互动核心技术为绿色出行提供全天候智能便捷充电服务。

负一层区域则利用高可靠性供电优势,与电信合作建设边缘计算节点,为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家居提供强劲算力。

就是这些新业态,不断开拓着人们的想象力,令人们对于未来电力生活的智慧、环保、高效,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以电为中心,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能源新样本,让城市管理更智慧、居民生活更贴心、区域发展更生态,开辟了综合能源服务的新思维、新风标。

超前规划 预演未来生活

由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负责编制的《河北雄安新区电力专项规划》,为雄安新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域全时段使用清洁电力的城市,勾画出了美好蓝图。

在剧村变电站的智慧营业厅内,有一处称之“双碳专区”,根据“居住、出行、生活、绿色习惯”四个方面30项数据,统计模拟出新区一个(家)住户一年内的碳排放量,用于衡量该住户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使人们对“碳排放”、对预期的绿色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与感受。

营业厅的另一个大屏对新区三年来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电力减排贡献指数概念,从可再生能源消纳、清洁能源采暖、线损管理、绿色出行四方面展示出电力对碳减排做出的贡献。

S2G智能充电站,车主将车辆置于交接区后,由自走式抓枪机器人完成枪线的插拔,通过AGV搬运机器人将车辆搬运至指定车位进行充电。

根据雄安新区“80/90”的交通发展规划,要求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到2035年雄安新区要实现全电化的目标,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电动汽车将在雄安得到全面的推广。按照每户一辆电动汽车的标准,预计未来私家电动车数量约为100万辆,电动公务车、租赁车数量约为50万辆,电动公交车、环卫车约为15万辆,新区电动汽车总量将突破165万辆,最大充电负荷达2300万千瓦。

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充电负荷,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率先提出利用站网互动的理念,设定在S2G智能充电站可实现无人泊车、无人充电和无感支付,以应对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产生的冲击。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超前的科学规划,正在成为合力打造的绿色生态雄安的现实版。

雁翎精神 激励雄安电力人

剧村变电站作为国内最先进的变电站之一,在设计、施工、装备、技术等方面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工作的难度与强度可想而知。为做好剧村变电站的投运准备工作,国家电网雄安雁翎共产党员服务队从顶层制度设计、投运方案编制到设备交接试验、工程技术验收等各个环节功不可没。

在剧村变电站站内验收的160余天里,这个团队累计派出1000余人次,完成243项安装过程验收任务,形成验收卡42份,进行电气交接试验148项,形成试验报告37份。在运维人员执行近一万项操作步骤后,剧村变电站得以在6月18日21时36分成功投运。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苏琨,是第一批入驻雄安新区的电力人,他还担任国家电网雄安雁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雁翎服务队”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早在雄安新区设立之前,国网安新县供电公司各供电所就曾组建12支雁翎服务小分队,架小舟日夜穿梭在白洋淀上、芦荡之中,优质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电力雁翎队”。

2017年4月雄安新区成立,国家电网快速选派15名精兵强将组成筹备小组进驻雄安,传承雁翎精神的国网雄安新区雁翎共产党员服务队也随之成立。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四年多时光里,每个大型建设项目都留下了这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突击队的足迹。他们出色完成了雄安新区数字化主动电网建设之窗、王家寨绿色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基于北斗+5G的无人机智能自助巡检项目、水滴上的明珠——雄安站光伏项目等多个重点工程供电任务。

全国劳动模范、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安全总监兼安全监察部主任苏琨,是国家电网雄安雁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作为第一批来到雄安新区的电力人,他亲历了新区的成长与变化,参与建设完成了市民服务中心、雄安高铁站、容东片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电力配套工程,安全执行新区成立以来300余次供电保障任务。言及走过的日日夜夜,苏琨充满了自豪,他说:“所有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大家的同心协力,来源于央企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你和咸鱼的区别是:你有梦想,你用尽全力,热爱生活。” 这是写在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总部文化墙上的一句话。有感于一个个凝结着智慧与汗水的电力工程项目,有感于一个个在最困难、最需要的岗位上晃动的坚实身影,在雄安新区这支电力队伍里,哪一位成员不是在心目中将自己幻化成为了展翅的鲲鹏!

继6月18日剧村变电站成功投运,6月27日雄安新区首座下沉庭院式变电站——河西110千伏变电站工程带电一次成功,正式投入运行。

不久的将来,昝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雄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更多的电力工程将会陆续投运。那个时候,张北的风,坝上的光将输送到雄安的一个个崭新社区,点亮千家万户,点亮每一条大街小巷,点亮整个雄安。

猜你喜欢

投运新区供电
以三峡为核心的水库群投运后防洪形势展示系统研发与技术创新
宜宾市三江新区
基于配电带电作业的供电可靠性提高有关思考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新增后备柴油发电机组及严重事故机柜专用UPS电源后对电厂部分应急电源失电影响
『神鸟』嬗变记
蓄电池——航天器的供电法宝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关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