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后“17+1”机制下重庆与中东欧文化旅游重启方案

2022-01-04张祖琦柳博文

当代旅游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东欧文旅重庆

张祖琦 柳博文 易 敏

1.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重庆 400031;2.四川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重庆 400031

引言

“17+1”合作机制是基于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共同愿望和需求的跨区域合作平台。中东欧17国涵盖四个地理区域,即波罗的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巴尔干半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马其顿和黑山),希腊[1]。

一 重庆与中东欧文化旅游合作基础与潜力

(一)重庆与中东欧文旅合作资源基础

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各自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近年来,重庆因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著名网红旅游城市。核心主城区,主要代表8D奇特城市景观,吊脚楼风情洪崖洞、穿楼李子坝轻轨、长江索道等,亦有抗战遗址,抗战胜利纪念解放碑、渣滓洞、烈士墓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渝东北,以三峡大坝为辐射地展开的旅游资源,诗人麾下的巫山巫峡、白帝城、张飞庙、鬼城丰都等。渝东南,主要为少数民族特色资源,石柱土家族自治区,彭水、酉阳、秀山苗族土家族自治区以及武隆仙女山、天坑地缝,涪陵武陵山大裂谷自然风景区。渝西,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五方十泉”的温泉资源,北碚缙云山,大足石刻,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等。

中东欧旅游资源因纬度地带性、宗教历史等因素也可分为几大区域。波罗的海三国主要为自然风光区,冰雪、森林、湖泊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可对应发展相关旅游产业;中欧维谢格拉德集团主要有波兰、匈牙利等二战抗战历史遗址,哈布斯堡王朝宫殿、教堂,匈牙利享誉世界的温泉旅游资源,多瑙河自然风光等;巴尔干半岛其地中海风格、希腊神庙、各大宗教教堂、萨拉热窝遗址、黑海运输港口等资源丰富且闻名世界,西部山城奇特地形景观。

从文旅资源基础来看,重庆与中东欧国家有共通性,共有二战抗战历史文化与遗迹,山城奇特风貌,港口资源,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世界级温泉资源,溶洞喀斯特地貌等。双方以此为基础,挖掘共性,结合地方特色,增强游客吸引力。

(二)重庆与中东欧文旅合作潜力评估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合作的基础,但具体合作还需对两地进行两地潜力评估。GDP(消费能力)、人口面积(承接市场),即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在该地投资建厂、基础设施建设等潜力;通达便利度;合作基础。

重庆市面积8.2万k㎡左右,人口3403.64万,GDP23605亿元,人均GDP7.8万元人次(源自重庆市统计局2019年最新数据)[2]。作为渝新欧龙头、西部开发的中心城市、直辖市,具有足够合作对接实力。

此外,中东欧17国经济发展、实力大小相差甚远,因此对合作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十分重要。以下为中东欧17国合作潜力综合评估,见表1。

表1 中东欧17国合作潜力综合评估

根据表1,得出以下几点:1.维谢格拉德四国与希腊的综合条件最具优势,匹配的消费市场,便利的通达度,历史往来多,合作基础好,尤其是匈牙利。在这些地区的投资风险小、回报潜力大,适合国际旅游公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2.在巴尔干半岛,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重庆的体量相近,可选择性的项目投放。其他国家综合条件来看可能存在投资风险,但具有免签优势;3.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能力也不错,但可能密切度还需加强。

从合作定量因子来看,重庆与中东欧17国具备资源优势,合作的综合条件潜力大,只要注意因地制宜,就能降低风险。此外,中东欧的旅游市场主要来源于西欧发达国家,来自中国(重庆)的游客较少,说明两地文旅合作还存在很大空间,也构建沟通西欧的人文交流桥梁。

二 疫情背景下重庆与中东欧文化旅游合作产生的危与机

重庆—中东欧国家文旅合作方案研究不但要基于资源综合定量因子评估,还要注重其中的变量因子。此次变量因子(新冠肺炎疫情)足以使得双方合作全面“停摆”,因此不灵活的合作方案重启必不可少。本项目将采用SWTO分析法分析疫情下重庆与中东欧文化旅游合作产生的危与机,见表2。

表2 中东欧文化旅游合作SWTO分析

根据表2,从内部因素来看,重庆与中东欧文化旅游合作的优势在于丰富旅游资源、潜在消费市场,以及“17+1”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红利。此次疫情下,该机制与倡议在政策上就对双方某些旅游公司、平台进行了救助[4]。内部危机则由疫情直接对跨国文旅活动造成暂停,潜在因素是双方合作中机制政策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不足,缺乏灵活性,导致巨大经济损失,使得旅游行业不安情绪上涨,并影响后续旅游活动。

从外部环境来看,疫情也造成了新威胁因素,即未来的跨国旅游活动仍受各种突发性公共危机影响,甚至导致某些中东欧国家政党更迭与和平危机加速。此外,某些大国趁疫情有意挑拨双方关系,尤其是“中国威胁论”“武汉肺炎”等不实言论在中东欧国家民间造成不良影响。但疫情也引发出新机遇,如抓住旅游消费重启的黄金需求期所带来的资金回流;修补“17+1”与“一带一路”滞后机制政策,使其更科学安全;加速文旅合作从“线下”到“线上”云智慧升级,提高应对突发危机管理能力;开拓旅游与公共卫生合作新领域,建设中欧旅游班列可能性等。

在“17+1”机制下中国(重庆)与中东欧文化旅游合作中,我们不仅要根据定量因子评估调整项目,更要结合各种突发变量因子(本次新冠疫情),全面分析,更新方案,转危为机。

三 疫情后“17+1”机制下重庆与中东欧文旅重启思路与方案

重庆与中东欧国家文旅合作总体趋势向好,但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足以使合作“停摆”,体现出旅游业对外部环境的敏感与脆弱。“17+1”机制下中国—中东欧文旅合作已进入后疫情时代,滞后、固化的政策亟需修正,只有全面提高文旅合作与公共危机常态双重防控能力,才能重建合作相关利益者信心。此外,创新文旅合作新模式,开拓旅游与公共卫生合作新领域也势在必行。

(一)优先准备文旅合作复工复业实施方案

优先准备文旅合作复工复业实施方案,是疫情后重庆与中东欧文旅活动重启的第一步。目前,国内旅游业已基本恢复,而远距离跨国旅游活动还处于低迷状态。随着疫苗签证开通,国际往来将逐渐恢复,中国(重庆)与中东欧文旅活动应及时做好复工准备,从容量与空间上迎接可能出现的旅游消费反弹性高涨,弥补长期产业停滞造成的巨大损失。准备方案要对景区内部进行合理统筹规划,对陈旧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不合理容量安排、交通线路等进行整改升级;对投资旅游项目进行重新评估,缩减投入大、收益小、易受突发危机风险的项目产品;就重庆与中东欧文旅项目合作上,就资源状况重新进行组合优化,在专家意见下合理配套旅游线路与产品规划,如共同开发抗战遗址旅游、温泉旅游、山城山地特色城市观光、喀斯特地貌观光科考、少数民族风情体验、森林江河自然景观游等特色项目,相互借鉴、宣传。总之,应当做好准备工作,景区配套设施准备、项目优化组合、合理规划产品线路,以期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损失,吸引更多游客。

此外,目前重庆到中东欧国家的直航航班只有“重庆—匈牙利(布达佩斯)”,交通通达度明显不够。本次疫情中中欧班列作用突出,国家也提出了中欧旅游班列的构想,重庆作为中欧班列的第一龙头,可进一步构思中欧旅游班列、扩大补充中欧航班的可能性,增强交通网络通达性,从而直接为游客互访提供便利。

(二)建立专门危机应对机制,防范风险

“17+1”机制下重庆与中东欧文化旅游合作,要发挥机制政策优势。“17+1”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政策在疫情期间对中国(重庆)与中东欧国家遭受重击的跨国文旅合作公司、失业人员等进行资助,发挥政策应急功能。但机制也暴露出其应对突发性危机滞后性、灵活性不足等缺陷,若不重视问题,将直接影响未来相关国家参与合作的信心。首先,“17+1”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政策在对相关国家合作中,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投资及优惠政策补贴等吸引政策,但对防范风险的应急机制建设缺乏关注。其次,在机制政策参与中,在中东欧区域发挥重大作用主力还在于“欧盟”,与欧盟对中东欧国家在此次疫情中的危机管理相比,“17+1”机制做得还不够。此外,中国(重庆)与中东欧国家文旅合作跨国公司,缺乏防范与处理突发危机的机制建设,以致损失甚至“瘫痪”。

因而,无论是“17+1”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政策以及相关企业公司,都应建立专门危机应对机制,防范相关风险。如在机制下设立危机处理专家组研究,做好专业性合作平台;强化危机处理法律法规;成立风险基金银行;建设突发性公共危机保险机制,为风险未雨绸缪[5]。除此之外,中国(重庆)与中东欧文旅合作中的机制政策不能盲目投资,应当建立完善综合评估机制,评估后在实力匹配对接,因这些国家(如维谢格拉德四国、希腊、波罗的海三国)可能抵御风险能力更强。

(三)创新文旅合作模式,重视“互联网+旅游”

传统的文旅合作模式在此次疫情中显得不合时宜,因而创新文旅合作模式,重视“互联网+旅游”十分必要。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一政策的支持也使得“互联网+旅游”有了更多的保障和发展空间,从“线下”到“线上”的旅游经营模式宣传,也更加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此次疫情切断了人们的跨国旅游活动,由于长期忽视“互联网+旅游”模式运营,使国际旅游业瘫痪。中东欧国家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为欧盟国家,重庆则主要在国内,再加旅游公司运营途径以线下、短程网络宣传为主,两地联系的渠道并不太畅通。因此,相关旅游经营者、从业者更应当重视“互联网+旅游”。在危机隔离期间采取“云旅游”模式,推出VR旅游平台、游戏,完善线上景区信息共享网络,建立“马蜂窝”式中国(重庆)文化旅游交流平台;旅游产品销售模式多样化,如导游直播带货,利用各大短视频、自媒体等平台,重视广告投资。旅游活动恢复后,同样将“互联网+旅游”紧密结合,使得再遇危机依然能进行正常商业活动。

(四)创新“17+1”下文化旅游与公共卫生合作协同推进

疫情对旅游业造成巨大损失,也带来新领域新方向,即旅游与公共卫生合作。疫情使得游客把旅游与安全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人们的出游动机更易受风险因素牵制。根据防疫进展,中国认真负责的行动在抗疫中取得佳绩,在世界交往中开启了疫苗外交。“17+1”机制下中国对中东欧国家人民的安全给予关注,尤其匈牙利、塞尔维亚首先使用并赞赏了中国疫苗。中国(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旅游活动在注射疫苗前提下会增强游客安全感,因而在“17+1”机制下,双方可建立相关部门,对疫苗签证、疫苗注射绿色通道等建设,从而恢复旅游活动。同时,在旅游业务上,游客对健康的关注增加,可扩大对康养旅游产品的建设,如温泉旅游合作,重庆与匈牙利本身就有合作基础,可继续深入合作方案,配合中药、按摩等传统理疗手法交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动与其他国家的康养旅游合作[6]。此外,在“17+1”文化旅游合作下,可制作专门的旅游地图,并沿线设点卫生驿站、医疗驻点,游客可凭相关证件,医治旅途中所患突发疾病,并且,“17+1”机制还可建设专项医疗保险,为游客提供放心、安全的保障。“17+1”机制下旅游与公共卫生合作的开创,会进一步增强游客安全感,保障出游动机,恢复健康、正常的旅游活动。

(五)激励相关利益者的协同参与

“17+1”机制下重庆与中东欧文化旅游方案的重启,需要相关利益者协同参与,下放落实。国家政府方面,继续“17+1”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政策帮扶,对受疫情打击的公司、人员进行专项扶持,并扩宽机制平台、修正滞后政策。文旅企业部门,在疫情所带来的挑战下,加速OTA运营,创新特色合作项目,跟进卫生旅游项目,强化抗险制度,建立保障基金。旅游投资者,在对项目投资时,应当对两地预先进行综合条件评估,追踪投资国家地区政党局势,以降低合作风险,。旅游从业者,更应当提高专业素质,同时培养“互联网+”与“云”旅游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消费者,提升开放包容文明素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意识,在一些流言蜚语、诬蔑话语中,保持实践出真知的清醒。

四 结语

疫情虽然对中国(重庆)与中东欧国家文化旅游正常活动造成停摆,但在“17+1”机制下双方合作趋势向好,不必过多忧虑,更为迫切是对旅游活动重启方案的重视。本文首先基于定量因子评估(资源、市场、消费等)与变量因子考量(本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应用SWOT分析法,评估“17+1”机制下重启与中东欧国家文化旅游合作的危与机,从而建立重启方案。

猜你喜欢

中东欧文旅重庆
重庆客APP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中东欧市场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中东欧国家媒体年暨中东欧主题影展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