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综述

2022-01-04许慧琳王珍珍

市场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国际贸易维度

许慧琳,王珍珍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一、引言

在全球向一个更加一体化、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体转变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国际贸易活动开展频繁。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除了一般的影响因素之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与贸易的关系。文化作为国家的重要特质,一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必然受到其影响,这一观点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1]。Linders等[2]也指出,例如地理距离和正式贸易壁垒,这些能观察到的贸易成本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因为贸易还涉及国家间文化和制度差异所导致的未观察到的成本。企业对外国市场和文化的不了解会带来信息收集、合同谈判和执行相关的额外贸易成本。研究和实践中的大量例子都指出,跨文化活动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和损失,这些都是由文化差异而非文化相似性所引起的。在国际经济领域,探索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渐渐成为一个重点关注对象[3]。

本文对涉及文化与贸易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系统性地梳理了文化距离的概念与度量方式、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研究、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流量和贸易效率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二、文化距离的概念和度量

(一)文化距离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就开始利用文化距离来研究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探讨文化距离的概念以及测量方式,并广泛用于经济学实证研究中。文化距离最早由Kluckhohn和Strodtbeck[4]提出,强调多种文化维度共存。此外,文化距离使我们能够衡量、比较和理解各国之间的差异[5]。历史和地域等原因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大小不一,不同社会群体在文化上的差异则能通过文化距离来反映。因此,文化距离被定义为一个国家的共同规范和价值观在多大程度上不同于另一个国家[6-7]。现指的文化距离,既指概念上各国间的文化差异程度,也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数量化,它主要表现在诸如价值观、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制度等文化的各个方面[1,8-9]。

(二)文化距离的度量方式

目前,文化距离的测算公式最常用的有以下四种:KS指数[7]、改进后的KS指数[10]、EDI指数(欧几里得空间距离测算方法)和WTI指数[11]。如表1所示。

表1 4种常用的文化距离测量公式

KS指数是Kogut和Singh(1988)以Hofstede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计算而来的,为后来许多进行跨文化研究以及对文化距离进行测算的学者提供了方法与思路。但文化是不断变化的,Hofstede文化维度一直沿用1967~1973年实验得到的数据,自那时以来,世界各地发生了重大的文化变化,Hofstede文化维度有过时的风险[10,12]。綦建红将两国间的建交年数纳入考量,用来反映文化距离这一动态变化。另外,EDI指数基于每个文化维度的影响程度不是均等的前提,将各国在四维空间中的文化距离计算为每个文化维度分数平方差总和的平方根。WTI指数[11]则是基于Inglehart设计的世界价值观调查发展而来,其将人类价值观划分为TSR文化维度和SSE文化维度。目前已发布第七次调研数据(1981~2020年)。

(三)文化距离公式的实际运用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基于Kogut和Singh(1988)和綦建红等(2012)构造的文化距离测算方法。陈昊[1]在实证检验文化距离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时采用KS指数测算文化距离:田晖[9]在计算两国(地区)之间的总文化距离时也采用了这一公式。彭继增等[13]则使用綦建红等(2012)改进后的KS指数:尽管如此,文化距离的测算方法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指出KS指数研究的维度较少,不适合测量国家间文化距离。王立非和金钰珏[14]在研究文化障碍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流量的影响时采用WTI指数:TSRch分别表示国家j与中国在传统-世俗理性价值观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表示国家j与中国在生存-自我表现价值观维度的平均得分。李俊久等[15]在研究文化距离与对外直接投资时使用EDI指数度量文化距离:CDjc

三、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16]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由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所构成。Williamson将交易成本的主要来源于归纳为投机主义、有限理性、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六项,并在进一步研究中将交易成本概括为事前与事后交易成本两大类;事前交易成本包括搜寻信息、协商与决策和契约成本,事后交易成本包括监督、执行和转换成本[17]。

事前交易成本。由于企业对国外市场和规则的不熟悉所产生的文化距离,会造成信息收集和沟通成本,从而阻碍国际贸易活动。人们普遍认为,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理解、控制和预测他人的行为变得困难[1,18],也使得国家间互动变得复杂。Neal[19]提出,认知上的差异使人们的交流复杂化,并阻碍了信任的建立,不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这表明,国家间巨大的文化距离会使得交易成本增加,进而减少它们之间的国际贸易活动。

事后交易成本。贸易达成后,受到跨国监管、人力、文化理解等条件的限制,可能会出现投机行为。机会主义的发生增加了交易成本,而文化是对机会主义的制约。机会主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具有共同信仰、规范和习俗的社会关系或机构的约束[20],受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种文化先天条件的影响。当与“圈内”(ingroups)成员进行交易时,个人主义者比集体主义者更易成为机会主义者;当与“圈外”(outgroups)成员进行交易时,集体主义者比个人主义者更易成为机会主义者[21]。因此,理解各国在个人-集体主义维度上的文化距离可以增加对机会主义的认识,从而减少交易成本,更好地开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活动。

四、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视角

(一)基于贸易流量分析

在研究文化距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路径上,我国学者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研究对象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为文化贸易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相比较其他产业,文化产业有更厚实文化内涵,文化对其的影响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基于这一现象,也有学者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对比研究。尽管研究的角度和样本数据各异,但总体来说,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距离和贸易流量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三种:正向、负向和非线性关系。

第一类,文化距离对贸易流量存在正相关性。Linders等[2]通过分析1999年92个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流动的样本,发现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有积极的作用。同样,Lankhuizen等[22]也通过实证检验论证了文化距离会对贸易流量产生正向作用。

第二类,文化距离显著阻碍双边贸易流量。Tadesse和White[23]实证检验发现文化距离会减少一国的出口总量,具有消极影响,虽然通过移民减少了文化距离对贸易流动的负面影响,但无法完全消除。吕延方和王冬[24]使用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与“一带一路”北线、中线和南线国家之间贸易发展的趋势特征,发现文化距离指标均显著阻碍贸易流量。曲如晓和韩丽丽[25]对文化产品和非文化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文化距离与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负相关,而对非文化产品没有显著影响。

第三类,文化距离与贸易流量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影响机制呈现倒U型。阚大学和罗良文[26]利用1996~2008年我国与2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做实证研究指出,文化差异与国际贸易流量呈现倒U型关系,当文化差异较小时,会促进对外贸易流量的增加,但当文化差异较大时,贸易双方的协调和沟通成本较高,会减少对外贸易流量。田晖和蒋辰春[27]研究发现,当国家文化距离作为一个整体变量时,将负向影响中国进口贸易,而作为组合变量时,单一维度的影响程度各异。

(二)基于贸易效率分析

贸易效率是实际贸易水平与贸易潜力的比值,通过贸易效率可判断国家间贸易发展的水平和潜力。在学术界,研究文化距离与贸易效率关系的文献较少,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类观点:

首先,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效率有负面影响。彭继增等[13]分析了58个国家2008~2017年的贸易数据,发现文化距离阻碍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的进口贸易效率更容易受到文化距离的影响。第二,文化距离促进贸易效率。冯根尧和陈霄[28]基于2003~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产品的贸易数据,计算了文化产品的贸易效率和出口潜力,发现文化距离越大,文化产品的贸易量越大,表明文化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了消费国的需求。第三,文化距离与贸易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范兆斌和黄淑娟[29]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2007~2014年的贸易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发现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随着文化距离的增加,国家间的文化产品贸易量将先增加后减少。高长春和张买叶[30]发现,文化距离和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效率呈U型,即文化距离小会阻碍出口效率的提升,而文化距离大则会促进出口效率的提升。

五、述评与展望

本文对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发现文化距离对贸易流量的研究相对成熟,可以系统地归纳为以下三个类别:正、负、非线性关系;在对贸易效率的影响上,二者关系也可以归纳为促进、阻碍和非线性三大类。且目前的研究趋势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大部分文献关注文化距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较少文献分析其对贸易效率的作用机制;第二,研究文化距离与服务贸易关系的成果较少;第三,主要使用KS指数测算国家间文化距离;第四,侧重于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针对现有研究特点,本文认为未来文化距离和国际贸易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扩展。

1.研究文化距离对进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机制。目前学术界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分析文化距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和成熟,对贸易效率的影响研究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2.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代替引力模型来分析贸易潜力和效率。引力模型假设无摩擦成本得到的结果是估计效果的平均值,因此其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和怀疑。还有研究认为引力模型一度缺乏理论基础,信息含量相对较小,只是对横截面数据的分析。相对而言,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贸易效率的计算更加完善,准确度更高。

3.选择多样化文化距离测量指标做比较研究。可尝试探索基于Hofstede文化维度的KS/EDI/改进KS指数、基于Schwartz文化维度的KS/EDI指数、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的WTI指数,以及基于GLOBE项目的KS指数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可能实现的多元化文化距离测算方法。

4.对文化产品以及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分类研究,如开展文化距离对核心文化产品和相关文化产品的比较研究,在细分维度上寻找差异性,为文化产品的出口寻找可能的增长点。

5.在研究中加入制度、自贸区等其他变量共同考虑文化对贸易的影响,可以增加研究的多样性与可行度,更有意义,也更符合当今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以及影响一国贸易的因素的多元化。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国际贸易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