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馆员新型职业能力:数据素养与服务

2022-01-04朱明松豆洪青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资源

朱明松, 豆洪青

(1.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2.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引言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的职业能力需从资源能力向新型服务能力转变[1],新时代图书馆的主要矛盾是用户对图书馆新型服务(学科服务、知识咨询、情报分析与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智慧服务等)的需求与图书馆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2],需要调整和重建馆员知识结构,重视新型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解决不同场景的用户核心诉求为服务目标。

1 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是专业馆员新型职业能力的核心

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是指具备数据意识和数据敏感性,并对数据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有效且恰当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提供数据服务。不同职业岗位以及不同服务场景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同,数据资源利用能力是专业图书馆员新型职业能力的核心。

1.1 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构建新型职业能力

初景利认为,智慧图书馆需要重新布局和构建新型能力体系,建立包括学科馆员、数据馆员等专业人才在内的新型人才队伍[1]。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数据获取与利用是馆员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图书馆在感知用户、理解用户及进一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并需要对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利用[3]。张晓林认为图书馆正从信息环境过渡到数据环境,工作中的数据对象都可以数字化、结构化、语义化地解析、标注、链接[4]。陈凌认为智慧化地分析用户行为、挖掘用户需求的能力是智慧图书馆馆员的必备能力[5]。

数据资源的多维融合和结构重组,是实现图书馆服务产品创新驱动和价值放大的杠杆和精髓。馆员对数据资源有效利用的过程,就是数据给馆员赋能的过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的融通,提高对用户的识别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对用户的触达能力。这种识别能力,归根于馆员对服务过程中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是智慧图书馆建设新环境下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的核心。

1.2 “循数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图书馆读者需求是馆员新型职业能力转型发展的基本导向。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时代用户行为是可以数据化的,精确服务的颗粒度是可以无限的,追求的方向是极度颗粒化的场景下的具体时间点的需求,提供按需服务。而这种场景的普遍化,需要数据智能。智慧图书馆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图书馆服务产品管道,在线的数据不断地被专业馆员融合、消化、处理,把图书馆与潜在用户联结起来,在利用数据的同时又产生更多的数据,单向数据流动变成数据交流,最终双方动态匹配,形成一种某个时间点的最优服务,并将随着用户的需求不断演化。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循“数”法则能够将数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文献资源、用户需求及行为的数据化,契合到传统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文献借阅、馆藏建设、参考咨询、数据库使用等服务的全过程,将分析结果转换成适合目标用户层次的服务,为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数据赋能,使服务更具有个性化、智能化和可预测性,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2 作为文献资源提供者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

2.1 作为文献资源建设者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

图书馆是对承载知识的资源载体进行收集与传播、促进知识的应用和转化的机构,馆员是文献资源载体的收集者、加工者与传播者。随着工作内容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文献资源建设者的判断和决断能力,以及对文献资源的发现和呈现能力,对职业实现至关重要。智慧图书馆建设通过知识服务和数据服务将整个服务环节链接到前期的数据处理阶段,为这种判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文献资源建设决策由静态化数据向动态化数据驱动转变,由独立决策向联合决策转变,由多元指标向个性化关联指标转变。

从纸质资源建设来看,馆员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体现在不仅要考虑书刊的质量,还应掌握各种数据资源,透过数据洞察读者的阅读趋势和发展方向,把握读者阅读需求[6],以之作为采购的决策依据;评估馆藏建设整体状况与发展趋势,优化馆藏结构,呈现更好的服务能力。如参考同类高校订购情况、分析学生借阅数据、相似图书读者构成、作者合作网络、全国图书馆热门图书整合、特定领域图书评价和阅读趋势等,再结合用户兴趣、阅读习惯等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文献资源服务。

从数字资源建设来看,馆员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体现为:可适时根据用户的兴趣特性和浏览行为(热门检索词),基于个性化推荐技术适度地向用户推荐、订购补充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学术资源;对于新引进的数据库,应不再局限于单个机构试用评价,还可结合同类对标机构采购后的使用成效作为参考,预测本机构使用成效;对已有的数据库,由单一考察数据点击下载量到结合数字资源总体成效、再进一步结合单体用户使用成效来考察。

2.2 作为文献资源加工者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

从文献资源发展趋势与特征来看,碎片化信息资源越来越庞大,用户很难获得某一领域的全部资源。当用户希望获取某一具体领域的细粒度知识或知识体系时,为解决需求与服务之间的矛盾,需要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的知识组织,馆员需从过去被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转变为主动去做知识发现。

作为数据资源内容加工者,其新型职业能力体现为开展研究数据收集、数据组织标准制定、数据长期存储等活动,需要熟悉元数据的标准与格式、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等,为个性化知识服务提供基础;建立、维护构建机构知识库和数据检索平台等,协助科研人员制定数据管理计划,获取、组织、分析、保存、发布数据,提供可供重复使用的数据集,为科研数据流通服务打好基础。

3 作为服务提供者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

3.1 传统借阅服务升级中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

纸质图书是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最重要的载体,读者最关心在规模庞大的馆藏中,哪些资源可能会带来帮助(一般不能通过检索解决)但自己缺乏了解,或对目的明确的资源,如何最高效、最精确地发现。传统借阅服务升级中的新型服务能力,在于如何实现数据赋能,盘活馆藏资源和激活用户,实现传统借阅服务持续迭代提升。

纸质图书除了在数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MARC目录元数据以外,还可以根据其运行状态产生更多新的标签数据,如新书、刚归还上架图书、热门、推荐、电子书、阅读圈等。理想的OPAC系统,应该是充分挖掘这些标签数据,实现图书的各种状态立体展现,并精准向用户推荐,如利用虚拟书架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全程记录用户所有的行为大数据和阅读数据,使其成为进一步指导用户阅读的基础。

在立体展现的同时,通过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深化细化,逐步建立个人用户大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反向实时推动文献资源的建设和评价,通过用户群体画像和个人画像为新用户和睡眠用户提供精准服务,激活线下用户,创新服务模式。

3.2 学科服务中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

学科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馆员在了解用户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动参与到用户的学习、科研等过程。如果传统借阅服务升级可通过内部数据挖掘实现,那么学科服务的基础是外部数据的获取与内部数据的结合。

学科服务过程中的内部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内容资源数据、用户数据等,主要用于让学科馆员了解用户,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外部数据是学科馆员提供学科服务内容的主要数据来源,包括科研项目、奖项、学生成绩、学科排名、学科师资情况,以及各文献资源服务商提供的科研成果数据等。这些用“用数据说话”的工作,需要学科馆员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包括数据分析、数据关联、数据应用、数据工具使用等。

新时代图书馆需要图书馆员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依托学科服务与情报服务不断创新,拓展服务高度、深度与广度,体现为:拓展文献计量知识,深入了解信息分析数据与工具,熟悉数据资源、数据格式(数据描述元数据),跟踪、探测、分析和揭示以及提炼热点趋势,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内部及外部数据资源,面向战略决策、科研管理、科学研究、第三方评价等,探索更深层次的服务内容与方式,展现学术图书馆科研情报服务的新维度和新高度。

3.3 作为空间服务者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

图书馆空间服务,主要是馆藏布局与依托场馆的阅读导引服务,以及各类体验服务的优化。图书馆空间的智慧化,为全面感知用户行为需求提供了基础,空间优化与有效利用,在新环境下日益被重视[7]。馆员的空间优化支持能力,包括馆藏优化展示、空间座位与功能优化、空间设备布局优化、空间体验优化的能力,以及在阅读推广中利用数据公开实现服务导引功能等能力。

在空间布局展现方面,目前主要以平面图方式在物理空间展现空间分布,如馆内导航图等,或线上以三维立体方式展现,主要用于新生入馆教育等应用场景。这种图书馆空间布局展现方式,缺乏用户对空间使用偏好、区域馆藏公开数据呈现,馆员应综合借阅情况,如热门图书、零借阅图书、现有的空间利用情况以及读者历史空间数据、学科背景和兴趣、使用时间等,动态推荐更合适的空间,在空间位置中显示该区域新的资源,引导用户阅读[8]。

馆员在空间服务优化中的数据素养,应包括两个部分的数据应用能力:一是用户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时间、空间轨迹等数据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二是用户历史数据,包括基本使用数据、历史需求数据、行为偏好等数据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

3.4 新服务的拓展——科学数据流通服务中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

科学数据流通是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过程。当前,科学文献、科学交流、科学数据的规模急剧增长,而“数据孤岛”在科研创新领域依然存在。科研人员开展学科或交叉研究需要数据来构建模型、生成报告、作出结论。图书馆有责任参与数据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开展内部、外部各类数据的流通服务,构建数据流通生态,为用户提供精准、客观、全面的数据服务。主要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保证数据是可用的。完善科学数据标准管理规范,保证在科学数据流通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数据质量核查机制,保障数据准确性;提升馆员对科学数据清洗、加工和融合的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的规范、标注、映射、查重等汇聚各类型科学数据,按照数据的不同属性、特征、元素和用途建立数据分层分级分类模型,形成不同等级的数据目录,增强数据流通的透明度。

二是划分数据流通范围与层级。必须清晰界定数据本身与数据使用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涉及到谁可以使用该数据、使用数据所应当遵循的权利规则等问题。馆员应根据其具体边界,视实际情况对数据权能进行调整,明确数据的所有权及使用、修订等权限,制定数据所有权管理规范。

三是需要建立以图书馆为主导的开放的科学数据流通平台与制度,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平台、存储平台、检索分析平台等,规范机构内部各部门数据与功能模块的互联互通。图书馆充当数据流通与知识传播系统中的重要节点,通过制定完善的科学数据流通服务管理规范,确保单位和个人在权限范围内检索、识别、选择、处理数据,拓展数据流通范围和程度,丰富数据产品,提高数据的重复使用率,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

4 专业馆员新型职业能力分层模型

本研究从专业馆员数据素养与服务角度对新型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建立了专业馆员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分层模型,如图1,以进一步明确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划与方向。

图1 专业馆员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分层模型

5 结语

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是依托各类资源向读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技能集,随着专业内涵及专业技术的变革,能力属性在不同阶段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地丰富。对数据资源的收集和支配、开发利用能力是新时代图书馆专业馆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高效、准确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提供数据,提供以数据资源为对象的新型服务,是解决目前图书馆服务过程中需求与能力不足之间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也是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升级的关键。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