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以赛促学”模式研究∗
——以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为例

2022-01-03刘小凤卿太祥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财经大赛

刘小凤 卿太祥

(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 611130)

1 引言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的核心,是数字时代的一项基本人权。多元化的新型信息环境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对于大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1]。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都尤为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导信息素养教育工作。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后又于2015年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机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性文件[2]。2004年澳大利亚发布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及实践》,指导教育系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2011年英国国立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协会(SCONUL)发布了新的《信息素养七支柱标准》,应对全球化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2014年日本国立大学图书馆协会和教育学习支援检讨特别委员会联合公布了日本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指导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2015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其中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3]。2018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办好各类信息素养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4]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已经在制度层面得到认可和强化。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如何开展富有成效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应对多元信息环境的综合能力,是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者需要应对的紧迫问题。

2 建立信息素养教育“以赛促学”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面临的整个信息生态环境正发生着颠覆性的变革。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在开展面向在校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5]。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判断能力,但是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6],这些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利用信息素养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7]。因此,面向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有待加强。然而,在大学生“双增双减”的影响下,信息素养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生存空间有限。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图书馆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特征和现实环境的变化,充分把握大学生需求,创新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形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在此过程中,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

(1)信息素养重要性从宏观到微观的落实。从国家层面上,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从制度层面明确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图书馆应当扮演的角色。从行业层面,信息素养一直是图情类学术会议的重要主题,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从图书馆层面,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然而,从学校层面,大部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都处于边缘化状态,信息检索课多为选修课,课时设置较低,无法达到检索课的教学目标[8]。从大学生层面,还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轻视信息素养提高的问题[9],多数学生参与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动性差,单纯为了获得学分而选择相关课程[10]。实际上,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大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提升知识、能力、技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习惯,对大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在适应学校环境的前提下,图书馆要通过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方式深化大学生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2)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有调查研究表明[11],目前国内的信息素养教育呈现传统信息素养课程的普及化、层次化、系列化;专题培训立体化;新生培训创意化;“嵌入式”教学策略化;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丰富化;师资队伍专业化等特征。换言之,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智力资源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但学校之间参与教育活动的读者人数相差巨大。对于不同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参与状况也存在差异。课堂教育和讲座培训参与情况较好,而在嵌入式教育的参与情况不甚理想[12]。追根溯源,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教育形式对读者缺乏吸引力,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创新宣传推广形式,构建适应读者特点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是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应该要着重要考虑的问题。

(3)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切实提升。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用哪些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通过哪些手段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变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占重要比例,利用大学教育期间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大学生发展终身受益。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帮助他们主动探求未知领域,实现终身学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应当有所作为,充分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能,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近年来,以赛促学模式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开始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图书馆资源技能大赛、文献检索大赛、信息检索大赛、信息素养大赛等赛事在多所高校成功举办,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效果。究其原因,与大学生的特征密不可分。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竞赛能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引”[13],效果自然事半功倍。竞赛的想赢心态会促使大学生为参赛做准备而深入学习信息素养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和信息渠道,促进了信息素养知识技能的消化、吸收和巩固。比赛模式兼具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把相对枯燥的纯理论知识转变为触手可及的实际应用[14]。此外,比赛模式能在短期内检验学生对信息素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学习效果,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实证参考。总而言之,以赛促学模式能够通过比赛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技能提高,同时总结各类大赛的特点和取得的经验能够在教学中促进教学项目的改革,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养教学,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目的。除了校内赛事,全国性赛事由于其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以赛促学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3 信息素养教育“以赛促学”模式的顶层设计

大赛自2017年创立,分区域赛和全国赛两个阶段,每年下半年启动,各高校开展校内区域赛,第二年上半年举行全国总决赛。截至目前,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经过三年来的摸索实践,大赛无论是比赛定位,还是比赛实施都日趋完善。

3.1 机构设置

大赛有完善的组织体系,保障大赛的顺利开展,具体包括:①指导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②主办单位。全国财经高校图书情报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落实大赛相关工作。全国财经高校图书情报专业委员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财经分会下属的一个专业工作团队,致力于推动全国财经高校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与交流合作,于2007年在浙江财经大学成立,现有全国近50家独立建制的公办高等财经院校成员单位。③承办单位。承办全国总决赛的财经高校。④支持单位。一般是与财经高校图书馆合作密切的电子资源数据商,赞助周期为三年。前三届大赛的支持机构是北京福卡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EPS数据)。⑤参赛单位。全国各财经类高校,目前每年的参赛财经高校数量为40所左右,均为本科院校。为了保障大赛期间各项工作的稳定推进,大赛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具体构成及工作职责见图1。三个部门分工协作,共同促进比赛的顺利开展。

图1 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组织架构图

3.2 比赛主题与宗旨

大赛以信息搜索,知识发现,价值创造为主题,层层递进,覆盖信息素养的各个维度。大赛的宗旨包括:①推进信息素养概念和技能融入财经高校教学和科研;②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共享能力;③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技能的学习和关注度;④加强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宣传推广。通过大赛的推动,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促使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服务举措与学校教学科研融合,以此促进图书馆资源服务利用率的提升,对大学生、图书馆和学校三方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3.3 参赛对象

大赛紧随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开拓进取,创新务实,积极将《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有关大力推动高等学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中,增强全国财经高校将信息素养纳入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大赛将本科生设定为参赛对象,期望通过大赛的推动,培养大学生检索、分析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3.4 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的完善是信息素养大赛规范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主办单位全国财经高校图书情报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竞赛章程(试行)》,对大赛的定位、组织机构及职能、组织实施、争议处理和承办等进行了规范,形成了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比赛开展的公平公正和持续性。

4 信息素养教育“以赛促学”模式实施方案:“3+X模式”

在大赛定位的指引下,围绕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服务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赛促学”实施方案“3+X”模式,模式具体内容见图2。

图2 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实施方案

4.1 信息素养与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

信息素养教育脱离专业教育会导致情景体验的缺乏,专业教育脱离信息素养会忽视隐含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背后的文化、情感和方法论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创造力和专业发展后劲不足[15]。脱离专业教育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已不足以支撑信息素养教育的新目标。财经高校图书馆主导承办的信息素养大赛把信息素养教育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聚焦数字时代信息素养,财经特色鲜明。实现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常识之间的有效融合与相对平衡。从比赛内容方面,既有信息素养基础知识,又综合了财经专业知识。比赛题库中含有大量信息素养与财经知识结合的题目,运用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解决财经问题。从比赛目的角度,既推广信息素养的规范性,又注重财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真正实现价值创造的主题。无论是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还是信息分析能力,信息综合表达能力和学术规范,都在财经语境下考察,体现财经高校的专业特点,注重财经问题的分析及表达能力培养。

4.2 竞争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

竞争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16]。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具有激励作用。自我提高的需要在竞争状态下容易被激发,有助于个人情绪、智力、体力的充分调动,从而激发出个人潜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合作性学习把传统教学模式下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小组的评价方式,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的新格局。大赛的参赛方式设置了个人参赛和团队参赛两个环节。个人参赛强调个人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会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其努力学习信息素养相关知识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竞争性学习为大学生提供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能够帮助大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团队参赛选取团队长带领团队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各自特长,将比赛内容分解成既独立又协作的多个环节,在团队中进行合理分工,形成个体独立学习、内部合作学习、外部竞争学习的学习新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团队参赛还提供了团结协作的锻炼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中成长。

4.3 兴趣培育与能力提升相结合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可以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实践和学习[17]。信息素养大赛通过全国性赛事的组织及传播强化信息素养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发展的影响,与财经专业领域密切结合,从需求角度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素养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通过答题、撰写论文、制作PPT、展示汇报、趣味竞答等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培育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的兴趣。同时,信息素养大赛强调大学生运用信息素养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财经专业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提升大学生的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此外,信息素养大赛的比赛内容注重学术的规范性,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水平,促进研究性学习。

4.4 图书馆团队凝练与校内外协同相结合

大赛的顺利实施必须通过馆内外和校内外多部门的有序协同予以实现。图书馆是大赛的承办单位,大赛的实施需要调动各类资源,单靠图书馆几位信息素养教育馆员的力量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大赛在校内是图书馆的名片,领导班子须高度重视,成立工作小组,集全馆之力组织筹备。馆内各部门要进行协同,开展专业知识保障、宣传推广、技术保障和组织落实工作。为了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图书馆必须与校内相关机构协同,开展赛事的宣传推广和组织动员工作,比如教务处、校团委、学工部、各学院等,将大赛信息推送给大学生,使其关注到比赛并积极参与。大赛的开展需要与全国财经高校图书情报专业委员会及兄弟院校图书馆协同,接受专业委员会的指导,配合承办馆的比赛方案,借鉴兄弟馆的比赛经验。图书馆还需要与校外支持单位协同,全国性比赛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和专业的技术支持,与支持单位合作,促进大赛的开展,实现双方的互惠共赢。

5 信息素养教育“以赛促学”模式的成效及价值

5.1 “以赛促学”模式提升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在高校尤其是财经高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参赛高校和参赛人数逐年增加,详情见表1。在财经高校中,大赛已经成为兄弟高校间交流互动的一项重要赛事。各校高度重视,选拔精锐,充分备战,出征全国总决赛,部分学校甚至选派两支队伍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大学内部,大赛已经成为一项有影响力的校级比赛[18],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好成绩体现了学生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也是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能力的认可,部分高校加大了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投入,有效提升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水平。部分高校将信息素养大赛纳入学校“第二课堂”的学分认定工作中,在保研和评优中还有一定的加分。还有要求本科生全部参赛,体现出学校对信息素养和大赛的重视,也从侧面肯定了大赛乃至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大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学校的重视引导学生提升信息素养,图书馆的大赛实践丰富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三位一体真正做到以赛促学。

表1 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逐年参赛情况统计

5.2 “以赛促学”模式拓宽了图书馆的育人途径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高校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图书馆的工作要与学校的根本任务保持一致。高校图书馆开拓新思路,通过“以赛促学”模式,把立德树人的途径从馆内“润物细无声”式的服务育人拓展到“耀眼夺目”的学科竞赛层面,为大学生搭建学院之外的专业竞赛平台,让大学生在竞赛中感受信息素养的魅力,提升信息素养水平,深刻理解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学习的共振和鸣,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注入动力。因此,“以赛促学”模式有效拓展了图书馆的育人途径,是新时期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尝试。

5.3 “以赛促学”模式为图情学研究注入了新活力

信息素养大赛的开展探索了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嵌入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与方法,是对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创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未来,围绕“以赛促学”模式,可以开展“以赛促学”模式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升的能效研究、“以赛促学”营销研究、“以赛促学”要素研究等,对“以赛促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丰富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纵深式发展提供新引擎。

5.4 “以赛促学”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良好的推广

大赛是国内首个全国性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具有积极的首创示范作用和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以赛促学”模式是财经高校对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的一次重要大规模探索,提供了完善的实践样本,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行业性院校可直接复制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的模式,而区域性比赛可在大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框架下开展。在大赛的带动下,CALIS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大赛、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大赛、江苏省信息素养大赛等赛事逐渐展开,为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6 结语

信息素养教育“以赛促学”模式是高校图书馆适应新时代条件下大学生信息特征的一次重要探索,创新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高校图书馆要在现有模式基础上,深入探索,长期积累,勇于创新,保持“以赛促学”模式鲜活的生命力,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财经大赛
财经日历
财经阅读时代
敢拼才会赢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财经神回复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