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下儿童情感创造力培养的反思
2022-01-02严倩颖邹长生
严倩颖 邹长生
摘要:“小莞家”儿童创意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小莞家”)是东莞鹏星社工驻南城妇联白玉兰中心在2021年度推出的以服务辖区儿童为基础的品牌项目。通过运用印度河滨学校的瑟吉校长 (KiranBir Sethi) 发起的 “DFC”(儿童创意行动计划)活动 “感受、想象、行动、分享”四个步骤,鼓励儿童大胆创意想象,激发儿童的情感创造力。该项目大力链接各方资源共同给予儿童感受新情境、领略新收获的体验。目前项目社工已在暑期完成了一个小组、两场夏令营活动。该项目也获得了东莞市妇联与爱心党支部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儿童;情感创造力;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儿童情感创造力的培养
(一)儿童情感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
当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世界各国也纷纷意识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焦点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并大力将创新人才培养纳入教育目标,我国也在积极探索打破应试教育枷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而情感创造力正是创新的第一步。
情感创造力是有效而真实体验与表达混合情感的一种能力。Averill在90年代提出“情感创造力”(emotional creativity)的概念,试图把创造在认知领域的成果引入情感领域,从而建立情感研究与创造力的有效链接1。情感创造力的意义在于:(1)强调生活意义;(2)积极情感体验。
(二)儿童情感创造力培养的途径
儿童情感创造力的特征以Averill提出的“新奇的”、“有效的”、“真诚的”三个方面为测量标准,结合在“小莞家”项目中的运用:(1)新奇的:即体验不寻常的情感。参与夏令营的儿童离开学校课堂与家庭来到拓展基地,与互不相识的儿童共同经历一段团结合作、不畏困难之旅。运用DFC“感受、想象、行动、分享”四个步骤,感受丰富多彩的活动、想象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该如何解决、将想法化为行动与大家分享情感体验。(2)有效的:从自我的情感中收获与成长。儿童通过问题解决产生成功的体验,创造教育机智的能力与提高情感信息的利用率。如通过夏令营活动中的“红船知识定向”游戏挑战一项项关卡,学会付出与合作。(3)真诚的:敏锐地发现自身的变化,真诚地表达内心的感受。真诚包含着在小组或夏令营活动中内心的体会与领悟,鼓励儿童以有创意的情感方式表达自身的价值与信念。如在“DFC童心向党”小组中,小组成员们绘制了自己的游学路线图,最后以快板、情景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达自己在该次小组中的学习成果。
二、情境教育下儿童情感创造力培养的实践
情境教育是所在空间与多维互动的心理场。作为情景交融的教育场所与理寓其中的靶向情境,情境教育下儿童情感创造力培养的实践从外部环境与心理场两个角度诠释:
(一)营造新奇的课外“学习”环境
以考试为手段、升学为目的教育方式占用了儿童大量的课余时间在课外补习之中,切断了儿童与生活的联系,将儿童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学校与补习机构中。尽管国家已采取“双减”政策为儿童减负,但儿童仍需要逐渐建立与生活的联系,情境教育给予儿童更新奇的情境体验并且回归生活。“小莞家”项目为儿童链接平台资源,让儿童通过历奇的方式,学习到团结合作的精神与提升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在课内体验不到的知识,有效培养了儿童的情感创造力。后续还会链接爱心党支部的资源,开展更多类似活动,如体验“主播”职业、打造“模拟法庭”让儿童可以在更多平台体验生活,收获成长。
(二)打造内生环境——多维互动的心理场
勒温提出的场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发生于“心理动力场”之中,人的行为由场域决定,他在公式B=F(PE)中(B表示行为、P代表人、E代表环境),直观说明了行为受个人需要和环境的影响。因而在给予儿童一个新奇的新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建构儿童之间、儿童与社工之间、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多维互动的心理场,完善儿童的认知结构,激发儿童的情感创造力。在“小莞家”夏令营之中,儿童通过建立小队、完成各项任务形成儿童之间的互动以及社工每天的小结分享与陪伴和最后一日家长到现场听取儿童的情感分享、共同感受孩子内心的成长,为儿童情感创造力的培养打造内生环境——多维互动的心理场。
三、情境教育下儿童情感创造力培养的反思
(一)以儿童活动为焦点,促进儿童能力提升
搭建儿童活动平台,给予儿童更多的“体验性”学习。所谓学习并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生活体验更是学習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莞家”项目之中,无论是在小组内合作创意表演还是夏令营拓展挑战关卡,无论是新奇的职业体验还是活动之后的小组分享,项目都致力于打造不同于课堂的新情境,提升儿童的情感创造力并不能只是单纯的把孩子束缚在室内课堂,而是要积极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链接,最终让儿童回归生活,在活动体验中发现灵感、强化感受,享受童年时光。
(二)以“思”为核心,营造儿童创造空间
1.在环境中注入让儿童“思考”的契机。培养儿童的情感创造力,需要引导孩子破除刻板思维的局限,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创意思维想得更多、更新奇。在童心向党小组中,社工通过前期对党建主题公园的踩点设计了儿童历奇打卡的任务点,鼓励儿童运用DFC的方法首先去感受公园全貌和党史知识点,再通过发挥想象和行动,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党史小故事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最后与家长和其他儿童进行交流分享。以DFC方法入手促进儿童去思考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儿童在活动中通过系列活动更有所思所想,其中一位参与小组活动的儿童根据参与情况绘制出了一幅充满创意的“研学路线图”,根据这个灵感获得了东莞市绘测比赛的奖项。
2.根据儿童所处的年龄与心理状态营造适合儿童发展的空间。参与活动的儿童均处于9-12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中处于童年期面临的是勤奋与自卑的挑战,需要树立自信与建立信任感。因此在“小莞家”夏令营中,鼓励儿童在拓展基地完成各项挑战,“重走红军路”、“红船知识定向”等环节的设立让儿童学会去合作、勇敢克服困难并对自己负责。儿童在情境中自由探索、在发散思维中积极体验,为情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以“情”为纽带,激活儿童情感创造潜能
情感是情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莞家”夏令营中家长与社工对孩子倾注期待,在整个活动中社工都始终相信孩子的潜能,对于孩子取得的进步及时发现并表扬,在儿童遇到挑战时从旁鼓励,在儿童分享环节肯定每个儿童的收获并鼓励他们做的更好。在每期夏令营最后的感恩教育环节中,儿童们拥抱了自己的家长,更深化了亲情之间的链接也激活了儿童情感创造潜能,其中一位儿童至今仍坚持着每日写日记发与社工分享。以情感作为纽带,可以极大的激发儿童的情感创造潜能,儿童明白了生活的意义与充实了积极情感体验。
(四)链接各方资源,丰富品牌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项目中的角色不仅是“活动开展者”,更是一位出色的“资源链接者”,项目做好需要各方资源的联动。以“小莞家”项目为例,通过“党群公益汇”项目形式,各爱心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项目出谋划策共同探讨项目发展规划,如南城女企业家协会党支部提出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排小朋友参与学习、国岸医院党支部提出给孩子开展爱眼方面的教育等。各个党支部结合自己所拥有的优势,给予项目不同程度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这样的资源链接有效增强了项目开展所需要的正式支持网络。
链接各方资源充实了项目内容的同时更是给予了儿童更多样更新奇更有趣的体验。社工动员多方展开合作,打造儿童活动平台、丰富情境内容、深化活动内涵,对儿童的情感创造力提升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庆.儿童情感创造力培养: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139-140.
[2]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社,2001.
作者简介:
严倩颖(1997—),女,汉族,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在读
邹长生(1975—),男,汉族,广东东莞,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见习督导,东莞市妇联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南城街道) 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