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现状应对策略
2022-01-02李娜娜
李娜娜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转向城市,这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尤其是西部地区一些农村,大量的孩子缺少父母陪伴和关爱,成为留守儿童,进而在成长以及受教育方面衍生出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现状,并提出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学校、家长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对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生存;教育;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留守儿童主要就是未满18周岁,但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其缺乏监护的群体。留守儿童的出现与我国城市化发展存在直接关系,其中一些农村家长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或者处于某种原因,常年在外打工,造成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与照料,导致其在心理上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正常健康成长。而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受教育程度与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积极应对。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现状
生存现状: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镇为例,农村地区大部分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主要是与祖辈一起生活,还有部分留守儿童是由亲戚、邻居监护或者托管, 这些情况非常普遍,该地区的留守儿童在吃饭、睡觉、穿衣等方面可以得到满足;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照顾,导致留守儿童生活非常单调,心理世界空虚,得不到应有慰藉,容易在心理以及精神上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自卑、思想消极、情绪暴躁,甚至更加严重的抑郁;而留守儿童自身由于年龄小,思想和行为意识还不成熟练,缺乏自我约束与自控力,所以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影响,出现盲目随从、被诱惑,甚至遭受意外伤害的可能;正是由于当前的祖辈以及邻居等监护人管教缺乏,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上非常低下,整体素养情况不容乐观[1]。
教育现状:由于多数为隔代教育,而祖辈一代受教育有限,文化水平非常低,所以很难与孙辈之间进行沟通,其中一部分还要维持日常生计,所以,很少有时间照看孙子,导致家庭教育非常缺失,这些隔代家长也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或者心理上的有效辅导;虽然可以满足孩子基本生活需要,但由于缺乏精神和道德教育的指导,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也不端正,久而久之,学习成绩自然不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难上加难。
二、应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现状的有效对策
(一)调整农村政策,解决留守儿童增加問题
对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不断增加的情况,作为政府,需要发挥职能,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布局的力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全面发展地域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借助地方产业特色,解决农民劳动力问题,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或者就近就业。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长期务工无法照顾孩子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对此,政府需要注意管控农民工创业、就业的门槛标准,更不要差别化对待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在政府要的政策帮扶与保障下,能够为农村家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使得留守儿童可以受到良好保障。
(二)学校要完善留守儿童帮扶体系,增加关爱与温暖
对于农村地区部分缺少监护的留守儿童,各级村组织可以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在农村中小学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设寄宿制学校,也可以优化学校现有校舍,增设寄宿管理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生活上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本班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留守儿童各阶段成长情况,通过档案深入了解留守儿童信息,从其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掌握留守儿童思想变化,并进行及时沟通[2]。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留守儿童真实、坦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从精神层面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三)促进家校形成合力,科学教育留守儿童
学校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机制,与留守儿童家庭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生活、教育、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作为留守儿童成长阶段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系统工作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定期与其沟通孩子在校表现以及出现的问题,督促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关爱孩子。同时,也可以通过微信分享,给家长提供一些相关的教育资料和有效的教育信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此外,也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让时间条件允许的家长、监护人进入教室中,参与到学生学习中,而后共同讨论,为留守儿童创造出健康的生长环境。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关爱留守儿童
可以组织社会上的志愿者,构建“留守儿童援助体系”,推动热心捐赠、组建公益活动等支持农村教育。可以积极组织大学生群体, 深入到农村地区,利用其活力、正能量等积极因素,帮扶留守儿童,促使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同时也解决了农村教育需求问题。
结语: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与教育问题,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注,为留守儿童构建出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苗青青.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镜像的“去问题化”——基于关爱保护行动的反思[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7(06):100-107.
[2]马保平,杨红蕊.六盘山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状况与生存现状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66(03):157-158.
注:本文系庆阳市2020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现状研究--以正宁县山河学区为例》研究成果,课题号:QYLX(20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