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与学走向以美育人

2022-01-02单湘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美术小学育人

单湘艳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素质教育才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而教育的现状是知识的教育、分数的教育,很难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重要学科,以美育人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小学美术以美育人的实践探究,促进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贯彻,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小学;育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美术育人现状

(一)缺乏对小学生审美认知的引导

小学生的审美心理有其复杂性,当学生在审美的时候会产生审美情感、审美感知等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的变化或者出现也对小学生的审美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小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停留在直觉性的、较为肤浅的层面,没有对事物的美进行深入地思考和鉴定。而如今社会环境瞬息万变,网络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网络上的信息各种各样,小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社交网络获取碎片化的信息,而通过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得到正确的信息,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不良言论影响,不利于学生正确认知的发展。另外,一些庸俗化的网络视频也在慢慢地影响着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小学生进入社会的时间较短,有时候不能了解网络信息的真正意图,容易陷入肤浅美的现象中,慢慢失去对崇高美的追求,导致审美认知的偏差。

(二)以美育人理论与实践分离

近些年来,我们的以美育人理论在不断的完善,但在小学层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以美育人理论和以美育人实践的相分离。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多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学校对美术课堂重视程度也不高,学生缺乏对美术的系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做到以美育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大多时间用来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美术理论,进而造成了艺术小学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重视程度不足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也带来了重利益、轻审美的现象。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文明,渐渐忽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物质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被最大化,社会的物质化也在慢慢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观念。这种背景下,小学生的家长更愿意让孩子有一个好成绩,将来能够考上好的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份稳定高收入的工作,甚至一些教育理念滞后的家长认为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学习美术就是不务正业。学校教育也渐渐迎合了家长的这种需求,教学中更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入名牌小学读书,渐渐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缺乏情感教育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师课上大都持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课,不能交头接耳。学会在学习中除了能听到教师的训斥,较少体会到教师的积极情绪。最终导致学生难以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术创作中,造成以美育人的效果不佳。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体会不到学习美术的意义,学习兴趣就会日益消减。

二、小学美术学科育人的策略

(一)加强对小学生审美认知的引导

审美认知在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生缺乏足够的审美认知能力,那么他的审美只能停留在事物表面,无法实现对事物的深度思考。因此,学校更应重视对小学生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小学生审美认知的引导,帮助他们把握正确的认知方向。只有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审美认知能力,才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心理,避免出现审美偏差,出现功利化的价值观[1]。

(二)促进美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开展以美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理论课程的建设,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眼球,让小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还应该加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结合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精心策划各种与美育有关的活动。比如多组织小学生到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参观,参观过程中向学生详细介绍收藏物品,提高小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了解认识,学生也能够设身处地的欣赏美、感受美,进而丰富他们的情感。学校也应该时常组织艺术等活动,鼓励班级学生都参加,对学生的艺术创作品给予肯定,增强其继续学习的信心。以此丰富小学生在学校的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将美育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育中受到熏陶,感受到美的魅力[2]。

例如,教师在讲解《趣味动漫》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漫人物,然后将脑海中的形象画在绘本上。过程小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会仔细思考,将自己认识的动漫人物在脑海中过一遍,从中选取最熟悉的一个。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指导,促进他们进一步提高。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

(三)提高对美育的重视程度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与德智体的地位相当,学校应该将以美育人落实到美术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每个学科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式都不尽相同。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将以美育人理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标准中,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规划,然后根据规划进行有条不紊地教学活动,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规划。同时,学校应该给予美术应有的尊重,不能够被其他课程随意替代,时常组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以美育人的深入贯彻[3]。

(四)融入情感教育

教师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情景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的场景,让学生亲身处于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一定的情绪情感,从而深化他们对美的理解。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提高。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来创设不同的情境,达到充分的情感教育。

例如,教师在讲述《生日快乐》时,可以询问有没有过生日的学生,如果有的话就可以让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快乐歌,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然后引导学生画一幅过生日同学的画像,画完之后可以赠与過生日同学,并在此祝他生日快乐。以此让学生从美术学习中感受到幸福,以及同学之间的感情,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亲相爱。

结束语

简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以美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探究教材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育人资源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运用到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宿强,罗锦霞,张怡.从美术教学走向以以美育人人——成华小学美术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1(16):67-69.

[2]陈绿娜.与德同行 以以美育人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21(06):160-161.

猜你喜欢

美术小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