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城市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022-01-01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运城市日光温室设施

杨 杰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运城 044000)

运城市设施蔬菜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运城市政府提出发展拱棚计划,开始进行“7315”型日光温室以及钢架大棚的蔬菜生产,使蔬菜栽培由冬春一大茬发展到周年综合生产,栽培作物由黄瓜扩大到西葫芦、番茄、茄子、辣椒等喜温果菜和叶菜类蔬菜。2011年,随着山西省“建设百万大棚计划”的实施,运城市设施大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已初具规模,覆盖全市13县(市、区),尤以夏县、新绛、闻喜发展最为迅速,占到全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的87%,设施蔬菜产量的88%。目前,设施蔬菜已经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接壤,东至中条山和晋城毗邻,介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34°35′~35°49′,位于国家规划的蔬菜保护地最佳地理范围之内,发展蔬菜产业得天独厚,素有山西“菜篮子”之美誉。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通过省、市农业部门的项目支持和技术支撑,多措并举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并结合多方经验努力探索适宜运城本土的设施大棚钢架结构,成功将“运城蔬菜”这一区域公用品牌推向市场。目前,运城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73×104hm2,产量100×104t,超过运城蔬菜总面积的30%、总产量的40%,是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业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的民生产业。为了推进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13个县(市、区)25个生产基地,实地走访了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等,并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实地考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运城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1]。

1 运城市设施农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1.1 产业布局

全市13个县(市、区)在发展蔬菜产业上充分发挥其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如新绛的番茄和甘蓝,夏县的夏乐西瓜、辣椒、芹菜和广东菜心,闻喜的叶菜和露地西红柿,永济的小乳瓜和香椿,盐湖的韭菜和甜瓜,万荣的香菇和大葱,河津的山药和韭菜,临猗的莲菜,芮城的芦笋和莲菜,垣曲的香菇和辣椒,平陆的西瓜和露地番茄,绛县的草莓,稷山的食用菌等都在当地享有盛誉。打造了“夏鲜蔬菜”“夏乐西瓜”“绛州绿”“万荣果木香菇”“42度光照韭菜”“临猗白莲”等品牌,同时,芮城芦笋和香椿、万荣三白瓜和大葱、连伯韭菜、闻喜莲藕、涑川茼蒿、夏县西瓜、泗交黑木耳等9个蔬菜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1.2 设施类型和主推技术

设施蔬菜种植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小,可以实现周年种植,分为春提早、秋延后,解决了运城市冬季蔬菜生产供应的问题。目前,运城市设施类型主要包括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拱棚等3种,日光温室跨度一般为10~12 m,个别新建可达15~18 m;钢架大棚12 m左右;拱棚一般为种植西瓜和韭菜,跨度6~8 m。种植种类主要有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西葫芦、香椿、叶菜类、西瓜、草莓等。运城市瞄准节本降耗和提高蔬菜效益的关键环节,主要推广日晒高温覆膜法、高温闷棚、土壤消毒、蔬菜生产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1.3 生产成本

由于蔬菜种类较多,受季节、市场、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成本无法严格统一,以运城市种植面积较多的中拱棚西红柿为例,每0.067 hm2成本大约9 000元,其中种苗1 500元,有机肥、冲施肥等肥料需1 300元,农药需800元,农膜1 000元,人工成本2 300元,地租800元,其他成本800元。日光温室蔬菜品种以西红柿、黄瓜、辣椒为主,每0.067 hm2成本约30 000元,其中种苗2 000元,有机肥等4 000元,杀菌剂2 000元,农膜2 500元,人工成本2 000元,占用土地棚内外租地1 000元。

1.4 销售方式

主要供应全市13个县(市、区)市场,同时销往西安、太原、郑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近年来,随着电商、网络平台的兴起,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跨省跨地区运输的困难,各个蔬菜基地都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结合“线上+线下”的宣介手段,销售方式也逐步多元化,现代化。

1.5 生产效益

根据调查得知,目前拱棚年产值约18 000元/0.067 hm2,利润9 000元左右。日光温室年产值约37 000元/0.067 hm2,利润20 000元左右。蔬菜生产基地以夫妻二人经营为例,一般夫妻2人可以管理3~8个日光温室(以3个棚居多),每棚0.1 hm2左右,则3个棚每年利润可达90 000元。

表1中设施蔬菜成本按年度计算,越冬一大茬按照茬口计算,一年两茬、一年多茬按多次茬口分别计算后加总。其他成本主要包括燃料动力、技术服务、工具材料、修理维护、棚室折旧等。从表1可以看出,小拱棚以叶菜类为例,除去种子、肥料、农药以及农膜的损耗等生产成本,净利润可达6 175元/0.067 hm2;中拱棚以运城市种植面积较多的番茄、黄瓜、菠菜等为例,净利润可达7 350元/0.067 hm2;大拱棚净利润可达9 010元/0.067 hm2;日光温室净利润可达15 000元/0.067 hm2。由此可见,设施蔬菜收益相当可观,不仅将过去的“冬闲”变成了“冬忙”,更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

表1 运城市主要设施蔬菜年度生产成本收益统计 元/0.067 hm2 Tab.1 The annual production cost and income of vegetables in main facilities of Yuncheng City

2 运城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优势

2.1 政策环境优势

近年来,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助力“运城蔬菜”公用品牌打造,明确指出要加强宣传推广,并在港澳采用市场化手段举办展销活动,在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推介力度逐年加大,举办了抖音直播带货、蔬菜产业大会、农民丰收节、“抗疫助农暖心行动”等活动。在政策资金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新建连片3.33 hm2以上的蔬菜基地,进行3×104元/0.067 hm2的补助,对盐湖、芮城、临猗、河津、闻喜、夏县、绛县、垣曲等8县(市、区)蔬菜规划区域分别补助10×104元打造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大力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强化项目用地、厂房、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帮助企业无障碍落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2 育苗能力空间大

全市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29家,育苗棚面积20 hm2,年育苗株数2.3×108株,主要集中在新绛、闻喜、临猗等8个县,盐湖、万荣、河津等5县目前仍没有育苗基地。目前,全市蔬菜移栽面积约1.33×104hm2,设施倒茬种植,以7 000株/0.067 hm2为例,种苗需求量达9.2×108株,缺口达6.9×108株。因此,发展育苗场,并且在降低育苗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时间上下功夫,育苗利润将相当可观。

2.3 延伸产业链条意识加强

蔬菜产业的发展受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较大。因为蔬菜作为老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饮食结构、饮食习惯、人口数量将直接影响蔬菜产业的市场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已经成为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共识,同时年轻人青睐的“三分钟上桌”快捷方式,也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各个生产基地都在积极探索蔬菜产业链条延伸,通过走出去、引进来,逐步在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汁、饮料等新型蔬菜加工制品以及方便净菜、袋装蔬菜、真空保鲜蔬菜等鲜切蔬菜上做文章,不断提高蔬菜商品化处理包装率,生产多种类型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3 设施蔬菜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

3.1 新建、改造提升设施困难

运城市日光温室大多在2012年前后建成,当时的建设标准低,经过10余年发展,部分日光温室大棚老、旧、破。而新建和改造设施大棚建设投资大,政府补助资金要求不超过总投资的1/3,由于农户自筹资金数额教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改造积极性不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也是影响设施蔬菜大面积发展的一方面原因。

3.2 发展设施蔬菜技术水平不高

尽管目前各个蔬菜基地都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装备,部分配备了“小喇叭”智能管控等设备,但是,整体而言,运城全市设施蔬菜管理机械化程度低,机械化率不到30%,不到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的50%,且适用于蔬菜品类的专用机械装备缺乏,大部分工作依靠人力,费工费时费事,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下。技术人才缺乏也是蔬菜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运城市在大棚建造、蔬菜种植等关键环节本土人才培养难、缺口大,基本上都是雇佣山东、河南等地的人员,存在费用高、风险大等问题。以嫁接育苗技术为例,通过嫁接育苗可以提高植株的生长势,增强抗病抗寒等抗逆性及适应能力,防治土传病害,防止连作障碍。但运城市农户在蔬菜嫁接技术方面比较落后,夏县蔬菜生产基地在种苗需求量大时,要从山东等地聘请专门工人来进行嫁接,以满足生产需求。因为茄子嫁接时,当地农户采用的是劈接法,这种方法相较于外地嫁接工人的插接法,嫁接的速度较慢、造成的伤口较大,愈合时间较长。个别传统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客观上也造成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应用处于较低水平[2]。

3.3 蔬菜冷链物流滞后

据有关报道,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的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而运城市大多数蔬菜生产基地产品不经过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即进入储藏、运输环节,造成大量的生理、生化变化。配套的蔬菜包装材料生产厂家少,增加了运营成本。

4 促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运城市设施蔬菜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我国蔬菜发达地区相比,在装备水平、配套设施、运营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结合实际,运城现代设施农业应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配备智能管控装备、配套冷链物流、加强育苗能力和技术创新推广,逐步实现生产、加工、运输“三产融合”一体化发展,带动全市乡村振兴全面提速。

4.1 稳定设施蔬菜面积,提升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

运城市设施蔬菜发展一直稳居全省前列,面积发展日趋饱和,下一步应以提升标准化生产为指导思想,重点加强对现有设施的提档升级改造工作。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大力扶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着力将新品种、环境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节能环保、种植标准、轻巧省工等设备与技术应用到我市设施蔬菜生产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2]。

4.2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蔬菜产业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运城市设施蔬菜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扩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对新技术、新理念的需求更加迫切。应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技术员指导等措施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户在优种选用、标准化生产、统一销售、品牌创建、链条延伸等方面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同时,要积极引进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运作、有销售渠道、有订单的龙头企业在全市发展速冻蔬菜、净菜加工、果蔬汁等产品,示范引领,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益。

4.3 完善冷链物流,加快运城蔬菜销售市场建设

运城市在2020年开始加大了仓储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力度,对全市153个主体503间冷库进行了补贴,在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下一步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冷链物流,引进压差预冷、真空预冷以及蔬菜包装设备等,提高预冷效率,降低能耗。建议以新绛和夏县2个蔬菜生产重点县为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引领的原则,打造两个全方位、多角度、高度融合的蔬菜冷链物流服务中心。以产地市场为依托,建立“运城蔬菜”直销窗口,通过新绛县蔬菜批发市场、世邦农业、夏鲜产业园等企业打通在广州、深圳等知名蔬菜批发市场档口,实现生产、加工、运输“三产融合”一体化发展,助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带动全市乡村振兴全面提速。

4.4 加强育苗基地建设,带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运城市年育苗能力1 000×104株以上的企业仅7家,且全部集中在新绛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运城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跨地区运输难等问题也促进了本地育苗场的发展。政府应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对优势产区内的集约化育苗设施、灌溉喷淋设备、自动育苗机械、增温保温等棚室环境智能调控设备、病虫害防控设备等实施补贴。同时对空白县予以日光温室转型改造,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训等措施,加强育苗基地建设。引导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设施蔬菜聚集,全方位推动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运城市日光温室设施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荷载组合方法及应用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民生设施非“摆设”
葡萄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新技术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