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分析
2022-01-01武新颖
武新颖
(北京市大兴区旧宫中学 北京 100076)
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价值如下:其一,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更高,能打造“1+1>2”的高效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合作探究中掌握地理知识;其二,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能明晰倾听、尊重、互助的重要性,利于学生健全人格,还可增强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素养;其三,通过合作探究可培育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落实初中地理教改目标。基于此,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合作探究分析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 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地理教学原则
1.1 科学分组
学生合作探究的前提是科学分组,只有各组成员能共同创建生态化的地理学习氛围才能发挥合作探究教书育人优势。首先,各组成员需能互帮互助,从性格、学习能力、地理基础等方面来讲可以互补,创建支架式合作探究体系;其次,组员数量需适宜,通常情况下以4-6人为准划分地理学习小组,需要注意的是组员数量不能过多,以免有些学生游离在合作探究活动之外,亦不能过少降低学生地理探究学习活跃度;最后,灵活调整各组成员,依据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发展动态及在各组的具体表现予以调适,确保地理合作探究学习气氛始终和谐高效。
1.2 问题驱动
为使合作探究目的明确且学生能互助共进地理教师需提出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探讨、协作,例如教师在进行“地图”教学时可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问题,如“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利用比例尺”“电子地图有哪些特点”“地图上的标识分别代表什么”等,引领学生围绕问题合作探究,以免各组成员学习方向不一致,其中各组成员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地理合作探究学习任务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地理教师所提问题要源于教材、切合实际、符合学情,将问题转化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动力以及走进地理世界的桥梁,继而通过解答问题学习地理知识。
1.3 灵活引导
虽然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但教师仍应肩负“引导者”的重担,在划分合作探究小组、创设合作情境、解答学生疑惑的过程中下足功夫,旨在灵活引导学生优化合作探究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多民族的国家”教学时要率先明晰育人目标,如“掌握民族基本组成及分布等情况”“明晰民族分布特征”“了解民族政策”等,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体悟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用正确的民族观看待少数民族。在地理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可规设思维导图,达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目的,将教学目标设为导图的关键词并指引学生拓展性自学、合作、探究,在填充导图进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2 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地理教学要点
2.1 充分运用教材
与以往的课堂相比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思维活跃、积极表现、乐于讨论,使地理课堂更有趣,这是吸引学生走进地理世界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基于合作探究的地理教学活动趣味性、知识性兼顾,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充分运用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加强知识传导。例如,教师在进行“气温和降水”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回归小组探讨气温与降水对人类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重点讲解气温与降水变化、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鼓励各组学生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介搜集某一时段的气温、降水数据且绘制统计图,教师还可指引各组选择感兴趣的城市绘制气温、降水统计图,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情况培育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2.2 遵循课程标准
初中地理新课标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背景下诞生,指引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凸显地理学科特点并打造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将地理环境、人类活动联系起来,突出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及综合性,基于信息技术及开放式教育理念构建地理课程,引导学生立足现实生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优化学习体验、培养地理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时可运用信息技术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纪录片,用镜头语言指引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及地形,而后指引各组以“制作地势及地形的模型”为主题合作探究,在生活中搜集废弃物品制作模型,如布条、快餐盒等,从网上、书籍中查找资料,满足各组区域性地势及地形模型制作需求,期间培育学生创造力、自学能力、区域观念等素养,继而遵循课程标准提高初中地理基于合作探究的教学质量。
2.3 实时关注学情
通过对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地理教学原则进行分析可知,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及学习成长需要调整各组成员是关键一环,关乎学生生态化的合作探究成效,这就需要地理教师能实时关注学情,将学情看作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指南针”。例如,教师在进行“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教学时可鼓励各组合作探究选定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在此基础上协作分工,确保学生均能参与合作探究活动,多角度整合西藏、巴黎、埃及等地的旅游资源,从当地历史人文、美食美景等角度出发设计旅游方案,同时思考自然环境、地方文化对旅游及当地发展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能主动掌握地理知识并增强综合思维、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等素养。其中,教师鼓励各组学生以感兴趣的旅游城市为基点合作探究的过程就是关注、尊重、利用学情优化学生地理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的过程,用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合作探究自主性,规避地理教学阻力,使合作探究学习更为高效。
3 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地理教学路径
3.1 基于合作探究改进地理教学理念
除基于合作探究践行育人为本的地理教学理念外教师还需顺应教改热潮引入更多科学可行的教学理念,旨在端正教学观,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组织开展育人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的教学时可渗透科学发展观并践行STEAM理念,依托近期热度较高的综艺节目《五十里桃花坞》提出“打造理想社区”的合作探究主题,指引各组成员运用美学、工程学、科学、数学等知识创建社区模型,打通学科壁垒,整合育人资源,指引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突出地理课程的综合性,颠覆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中收获更多。
3.2 基于合作探究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基于合作探究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模式是拓宽学生学习成长渠道的关键,需教师在了解学情及强化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创新教法。例如,教师在进行“国际经济合作”教学时可采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搜集与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的实例,这些依托《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国与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其他政策所开展的经济活动对打造经贸多边投资体系有益,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助力,亦展现我国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成果,各组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实例不仅能对中国道路、政策、方针充满信心,还能对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及投资、人才、品牌等方面的全球化发展有更为深入的理解,继而落实初中地理基于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线上的案例丰富多元、能看能听,可打造多模态地理课堂,紧跟时代脚步的实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使学生合作探究更为积极主动。再如,教师在进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时可依托网络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邀请业内学者、自然学家、拍摄自然风光的摄影师等非教职人员参与到地理教学合作探究活动中,丰富探究主体,使探究成员不再局限于师生,在合作探究主体助力下让更多地理学科的知识引入课堂,拓展学生合作探究视野及教改资源来源渠道,将学科知识与专业领域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亚洲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的探究能更为深入。在“双师型”教学模式中地理合作探究范围更广,使教师不再过度依赖教材,能从地理专业研究、环境保护、自然之美等角度出发指引学生合作探究,助力学生增强区域观念、综合思维、创造力等素养,继而发挥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育人优势。
3.3 基于合作探究完善地理教学体系
首先,教师要树立协作育人意识,从合作探究场景、主体、内容等角度切入拓展地理教学范围,在家庭、企业、社区、地理博物馆等具有公共教育能力的机构共同努力下增强协同效应,充实“合作探究”内涵;其次,教师要在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区域观念、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不断强化的同时能树立环保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学会沟通与尊重,旨在基于合作探究落实初中地理教改目标;最后,教师要重视发挥“以评促教”的作用,能针对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进行自评,剖析相关教学活动的缺陷与成因,探索改进初中地理合作探究教学计划、内容、目标、方法的路径,继而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助力学生综合素养良性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中能坚持科学分组、问题驱动、灵活引导,创建趣味性、自主性、参与性兼具的生态化地理合作探究学习环境,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深入学习,在掌握地理知识基础上发展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素养,教师还需基于合作探究改进地理教学理念并创新育人模式,同时通过协同育人、以评促教、“双师型”教学完善育人体系,继而基于合作探究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