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
2022-01-01魏学庆
魏学庆
(江苏海洋大学 江苏·连云港 222005)
教育是国家的希望,教师是教育的依靠。在第二十三届教师节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是教师,应该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不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属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涌入各种腐化思想,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致使师风不纯、师德下滑等现象出现,使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受到严重阻碍,所以现阶段必须对阻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制定有效的建设路径,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
从内涵理论方面分析,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一是由于传统文化优秀思想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是西方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引进。
师德师风的内涵结合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师做人之本,结合了教师行业品德和公民的一般性约束,结合了教师专业技术素养和品质素养,结合了榜样性和自我建设与运用品行操守,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出以德施教、以德治学、以德立身。也就是说教师也是社会人,存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和个人价值,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满足师德师风身份的要求,但并不是全部教育身份的全部内涵。
师德师风建设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兼具职业的常人性和角色的圣人性。作为一种职业,教师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公民,是一个普通的社会角色,但是自古以来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品格,赋予教师神圣的烙印;二是师德师风兼具底线化和高标准化。社会大众以及政府主管部门都希望所有教师能够达到模范教师的要求,实现更高标准的师德师风,同时部门还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底线进行明确,约束了教师严重损害师德师风的行为。
2 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使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
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以及保障现代建设,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在高校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师德师风建设是优先事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迫切追求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公平,同时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师德师风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能够对人们心中的教育形象产生直接影响。想要使教育得到人们认可,必须保证师德师风纯正。师者百行,以德为先。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够构建更加牢固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根基。
2.2 使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得到满足
教育部明确指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追求卓越与成长的重要精神动力,是教师得到职业认同和职业认知的内核要义,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和职业发展。作为教师职业价值的核心和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风向标,师德师风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在现阶段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过程中,更应该突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位置,完成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立,从而保证高校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研究科学、转化成果等任务更好地完成。
2.3 使立德树人的要求得到满足
在高校中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使命担当。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够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培养成效,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加强,能够使立德树人任务的根基更加坚实。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会受到教师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师队伍的立德修身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事业的劳动者,教师与其他的职业劳动者不同,其言行能够对学生产生引领性、示范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对自身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行增强,有效落实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
3 现阶段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教师责任意识缺乏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责任意识是基础。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要求广大教师“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在才能学识、思想品德、生活态度、语言谈吐等方面影响学生。教师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潜移默化的。但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部分教师对自身修养不够重视,功利性较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
3.2 不够爱岗敬业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不良的外部环境开始影响教师的理想信念,开始削减教师的敬业意识,导致教师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越来越重视,进而出现工作态度不积极,备课不认真等现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兴趣不足,职业荣誉感缺失,对学生培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3.3 学术科研不规范
现阶段,部分高校教师学术科研精神缺乏,对自身学术科研道德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理论依据无法有效支持学术科研,致使学术失范现象出现。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但部分教师与学术道德要求背道而驰,在学术科研过程中存在抄袭、拼凑等学术腐败现象,对教师形象产生严重影响,使学术进步受到阻碍。
4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4.1 对理论学习进行加强
与现阶段教师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相结合,高校应该对教师的理论学习进行加强,组织教师对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等先进思想进行学习,协助教师完成科学发展观的树立,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国家的法律,对教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进行加强,树立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规范自身行为,乐于奉献;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进行抵制,完成良好职业道德形象的树立;对社会利益、学校利益、个人利益进行有效处理。在敬业精神上,需要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绝对忠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和职业观,积极履行自身职责、爱岗敬业,高效施教、科学治学,实现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对教育教学改革规律进行深入探索,保证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并且在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过程中对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不断提升。
4.2 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高校应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利用学徒制、传帮带等措施,帮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对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在培养学生的全过程有效融入师德师风理念。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应该对自身言行进行重视,对其他优秀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学习,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主动向模范教师寻求社会支持。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度进行加强,公平公正地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榜样的选举,有效利用融媒体和新媒体强化师德师风影响,对符合新形势的师德宣教活动展开积极探索。
4.3 对制度建设进行加强
对于任何工作来说制度保障都非常重要。在制度方面,高校应该与各级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相结合,对适合自身的实施方法进行制定。在招聘教师时,不仅需要对新进教师的学术水平进行考核,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其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了解,提高新进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在考评师德师风时,应该对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进行建立,严格约束教师学术权利的使用,防止师生关系异化。同时,应该对监督教师师德师风的工作进行重视,争取尽早发现和制止教师的违规苗头和现象,严厉处罚出现的不端行为。另外,在社会氛围上,应该对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树立教师职业荣誉感,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4.4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现阶段,我国仍然处理快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时期,保证教师拥有足够的社会地位、生活待遇、工作条件,是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教师师德师风的提高。首先,应该有效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实际问题,在高校自身能力水平范围内,对教师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进行改善,使教师能够将全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其次,应该对激励制度进行完善,对于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有效开展高校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对现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通过规范,有针对性地引导完成高校教育工作体系的建立,为顺利开展各项教育工作提供保障。与现阶段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相结合,外在形成机制和内在驱动力越来越成熟,能够为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在进行实际建设时,需要高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肩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助力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这样一来,必然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质量,促进理想的建设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