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军事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22-01-01石超
石 超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1617)
0 引言
为培养学生自主化与个性化教育目标,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通过对课堂时间与学科课时的重新调整,通过应用现代化技术教学,使传统军事理论课教育模式得到改革创新,军事理论课翻转课堂模式通过互联网与教育的融通引用,突破陈旧教育理念的限制,培育学生主人公意识,将学生视为教学与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切实融合到军事理论课知识探索与学习中,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实效,优化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
1 翻转课堂的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是借助现代化信息教育环境,通过改变学生角色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定位,重新规划授课时间和行程的现代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明显特征为改变课后知识内化和课堂知识传授的教学步骤,授课老师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准备的视频和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占用上课时间讲解内容知识点,学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完成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通过交流、研讨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互动交流学习,借助新型学习模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学习目的与学习任务,也能够对自己的疑惑更加清晰,课堂参与率与课堂氛围也会随之提升。
2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军事理论课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内容照本宣科与时事结合较少,缺乏现实有关的案例和素材,造成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情绪不高,提不起兴趣。而军事理论课程更侧重于基础性、系统性与概念性的内容,对当前最新研制的军事技术引入不够,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对接不足,整个授课课程会出现只有道理、没有故事的局面,学生也对这种枯燥的授课模式难以接受。
2.2 大班授课模式效果欠佳
军事理论课作为普选的必修课,高校整个专业或院系共同上课,各高校因场地、师资、课程设置等原因,多采用讲座的形式在大阶梯教室或者报告厅进行群体性授课,故上课人数居多,同学间对课程状况缺乏关注,课堂纪律性缺乏有效监督,课堂效果也不尽人意。授课结束后也多采用写论文、大作业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甚至是开卷考试,但授课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的效果。
3 构建军事理论课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3.1 改变传统军事理论教育方式
传统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单一选择教材中相应知识点,往往将讲解知识作为主要内容,课余时间布置作业也仅仅是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掌握。传统教育模式容易限制大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课余时间作业完成也仅仅是一种学习目标,不能够体现出对军事理论课知识的思考及认知过程。而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应用,在细致考虑教育全过程情况下,充分发挥为大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主动探讨知识的机会。教师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军事理论课授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存在的学习问题与思考,表达对相关知识见解。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见解与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与解答,使学生充分了解知识含义,学生将军事理论知识充分内化在日后灵活应用。
3.2 落实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地位的转变
在原有军事理论课堂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对师生沟通、互动缺乏重视,学生在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造成学生对军事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通过引入翻转课堂,使以教师作为传输知识的主体地位发生改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管理者与教育主体。翻转课堂的引入,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适时指导,增加学生间交流,根据课堂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探讨,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学习问题,还能够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
3.3 充分呈现学生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的引入,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及学习习惯,这与新教改中要求确定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不谋而合。教师在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度构建与探索过程中,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同时培育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通过课堂交流与表达等多层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翻转课堂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科学调整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开展针对性学习,深入了解军事理论课难点、重点。通过翻转课堂,学生汇集各类学习资源,充实学习知识量,形成自身军事思维方式。
4 军事理论课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优势
4.1 提升大学生军事理论课自学能力
现阶段,大学军事理论课教育中,教师常常是课堂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组织者,大学生在学生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聆听讲解,并记录重要知识点,教学内容是否吸收,教学知识点是否理解有待商榷。大学教学活动脱离学生与教师固定接触机会与实践,学生学习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答,学生自学能力加强,学习自觉性较低。借助“互联网+”下的翻转课堂,学生可通过慕课等平台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依据知识掌握程度和自身学习状况进行自主学习,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知识点不熟悉、不理解可反复观看教学资料,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限制,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借助互联网资源可以研究课外学习资料,拓展自身眼界与知识面。
4.2 开拓大学生学习时间及空间
借助“互联网+”创建翻转课堂教学脱离原有教学模式,能够有助于学生有效领悟教师讲解的军事理论知识。翻转课堂教育理念引导下,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系统性预习,并对预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进行记录,应用互联网平台中庞大资源探究课堂知识。也可以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寻求同学与教师帮助,在锻炼大学生军事理论思维同时,进而拓展大学生学习空间及时间,延伸军事理论知识传播范围。通过课前预习、课间互动交流有助于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军事理论能力的提升。
5 翻转课堂对军事理论教学带来的影响
5.1 对教育教学理念及学习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环境下,通过翻转课堂及信息技术的结合,学生在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时,可落实个性化学习、合作化学习及自主学习等方式,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获取学习资源,使学习突破时间及空间制约。学习知识途径也不只是教师授课,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引入能够满足传统课堂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的新时代大学生发展及学习要求,也能缓解传统教育理念中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难题。同时互联网教育平台兴起,对高校大学生学习方法也产生冲击,学生应在课后复习课堂所学知识,预习新知识,强化自学能力,提升综合能力。
5.2 对高校教师综合素养带来的挑战
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师教学水平有很大关系,“互联网+”时代下,军事理论课创建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流程及思维产生重大影响。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熟知多种互联网教育平台,对教师教学水平也提高要求,授课教师也要掌握教学视频制作及发布技术,同时通过教育平台了解学生学习反馈。但目前部分大学对培育教师互联网教学能力不足,出现教师在军事理论课教学活动中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性不够,授课教师,改革创新意识不足,对翻转课堂教育模式认知性不足,固守原有传统教育理念,限制了翻转课堂在大学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5.3 丰富高校设备环境
翻转课堂需要的视频制作对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热门互联网平台、软件与社交工具,为翻转课堂需要的案例分析、微视频等教育资源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便捷广阔的利用平台。翻转课堂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还可以形成微视频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体化设备服务环境,
6 创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措施
6.1 合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不同于陈旧教学方法,它更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科学引进互联网教育资源与设备,将教学作为主体与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保障翻转课堂的有效构建。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水平日益调高,信息化、科技化教育逐步深入大学教育体系。互联网技术应用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与学习提供便捷,大学军事理论课授课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资源的优势与价值掌握网络应用技能,将互联网教育平台渗透到军事理论课课前预习、课间互动、课后复习中去。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应用,大学生依据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在教育平台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丰富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进而落实翻转课堂教育理念。
6.2 充分认识翻转课堂教育理念
翻转课堂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兴教学理念,教师、高校均要有创建完善翻转课堂教育意识,充分认识了解翻转课堂所具有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理念,加大对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研究,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在建设翻转课堂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适合的学习方法,恰当的方式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教师在备课时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与授课大纲相符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等,在课堂授课时,借助网络教育资源保证教学氛围充满趣味性,同时突显教育内容重点,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入翻转课堂不仅使学习手段更是大学知识学习的理念与过程,军事理论课授课教师需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对重点、难点共同研讨,创建牢固的翻转课堂基础,促进军事理论教育质量的提升。
6.3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军事理论教育,其教学评价应包含多个层面,如学生成绩、综合素养、实践训练能力等。学校在设定教学评价体系时,应将网络时代特征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为学生制定全面性、系统性的学习方案。在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在翻转课堂通过布置下一课时所讲知识,课堂中学生讲解对知识学习理解状况,了解学生对军事理论知识学习状况,增进师生互动沟通。在教学评价中,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为适应时代要求,革新教育理念及手段,教师应构建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使互联网时代教育理念与翻转课堂相适应,促进大学军事理论教学发展。
4 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网络时代下新型教育方式具有转变原有学生与教师角色的优点,重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倡导创新教学及课堂理念,重视教育教学过程,通过教育活动与学生学习有效融合,提升师生间交流效果,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推送教学质量优化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