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的思考及建议
2022-01-01罗秋丽
罗秋丽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经济的顶梁柱和主力军。国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列入各国企十四五战略规划中的转型发展方向,而在这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于国企改革推进至关重要。
一、经营绩效考核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经营绩效考核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目标和改革目标与国有企业经营目标有机结合,通过绩效考核将监管内容细化、量化纳入企业管理之中,便于将国有监管责任落到实处,经营过程得到及时监控、经营结果全面反馈,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管理向制度化、市场化的监管方式转变,更好地理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关系。
经营绩效考核与企业工资薪酬紧密相连,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国有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目标实现的过程,经营绩效考核内容对于企业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更侧重经营目标的完成。
经营绩效考核也是企业文化培养的催化器,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长远发展、践行改革的软实力。企业文化支持和认同国企改革方向,员工的政治大局观和责任感会被激发,从而引导员工不因岗位的变动或利益受损而阻碍改革进程,为国企改革提供助力。
二、经营绩效考核对国企改革的保障路径
一是公平公正的市场化经营绩效考核制度和上下联动的薪酬体系是保障经营绩效考核地位的根本基础。只有建立了配套完善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经营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以及薪酬根据考核结果联动才有依据。而公平公正是市场化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将员工的积极性最大化地激发。
二是制度体系的应用和贯彻执行是巩固经营绩效考核地位的有力手段。通过执行考核制度和薪酬体系,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可以将指挥棒的作用逐层传导到各个层级,保障执行的畅通。
三是经营绩效考核目标的合理设定是经营绩效考核地位的关键核心。只有充分将国有企业长期战略发展、中期的改革转型和短期经营稳定相结合,并量化为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细项考核指标,才能明确地引导下属企业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包括业绩考核目标逐层分解和传导,以及经营主体责任的压实等。
四是充分有效的授权和监督是经营绩效实现的保障。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引导国有企业走市场化的公司治理道路。
三、国企改革背景下经营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及方向
自国务院开始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开展了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改革经验,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进政企分离,以管资本为主,建立“资本层—资产层—生产经营层”的三级管控体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具体做法包括总部机构改革,落实董事会授权放权清单,以市场化的公司治理为渠道履职,探索混改、职业经理人等新企业经营机制,提高资本化率、清退无效资产、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等。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经营绩效考核对各层级公司主体的改革方向加以引导。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经营绩效考核,主要从资本角度出发,主要关注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和增长率等投资回报指标,倡导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化制度体系。同时,为鼓励改革创新,设置改革加分项和容错纠错机制,在考核时予以特殊考虑,为强调法纪和安全责任,设置“一事降级”制。
二级产业集团公司的经营绩效考核,主要从资产角度出发,主要关注企业的资产收益率等财务类指标、投资等发展类目标、政策补贴争取等鼓励类指标以及党建纪检等全面监督指标。
其中,财务类指标,主要来自整体经营目标分解,包括经营收入、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经济增加值、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等指标。发展类指标,来自企业战略目标、年度重点工作分解;体现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与经营目标达成情况,包括生产指标及市场拓展、投资计划及进度、自主融资能力、降本增效(亏损企业治理和无效资产盘活或退出)、资本运作(混改、引战、上市、并购等)、内部协同。鼓励类指标,关注协同发展、关注未来潜力、关注整体贡献,来自内部协同部署、市场化发展或个性化任务的分解,体现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额外成绩的认可,包括政策补贴争取;全面监督指标,包括党建指标、纪检、合规、风险、财务监督(税务、核算、预算管理、分红、资产负债率、两金和三项债权压降、审计和巡察整改等)。
三级生产运营公司的经营绩效考核,主要从一线生产经营角度出发,关注单家企业的营收、利润、产销、投融资、技改、资本运作、客户关系等指标。是二级产业集团经营考核指标的细化和补充,也是业绩考核指标落地的最后一环。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业绩考核根据“下管一级”原则,只考核到子公司层面,子公司内部考核,由子公司自行组织实施。
四、国企改革背景下经营绩效考核的重点及任务
为充分保障国企改革的推进速度和效果,需要在经营绩效考核时,合理融入国企改革目标,并加以量化、细化。
一是强化法人治理体系建设。在经营绩效考核中,加入制度体系建设指标,以产权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厘清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职责边界,强化权责对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有企业。
二是强化全面预算的指导作用。严格按照经营目标编制预算,将各维度经营管理指标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同时加大国企改革方向的相关指标的考核比重,并将预算执行率与经营绩效考核关联,强化预算的指导效果。
三是强化对标管理。国企改革和国企三年行动计划的另一重点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对标,并将对标结果运用在经营绩效考核中,提高国有企业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
四是强化经营绩效考核与企业负责人薪酬的紧密程度,同时压实经营主体责任。既强调经营目标和国企改革目标的分解和压力逐层传导,又重视员工持股和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等路径的经营绩效正向激励作用。同时,考核过程融入民主测评等360度监督评价指标,全方位评价企业经营绩效考核结果,引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五是强化提质增效。引导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压缩成本费用率,治理亏损企业,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推动企业改革,践行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国企经营绩效考核的思考及建议
结合国企改革近年来出现的“倒退”“翻牌”“牟利”等现象,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坚决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
一是国企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区别个体情况,根据其所处发展阶段和任务使命不同,对各类发展指标赋予不同比例的权重,实施“一企一策”,切记“一刀切”,避免形式主义。
二是经营绩效考核要制定公平、统一的评价标准,包括收入确认、经济增加值调整因素、研发支出、税收优惠以及疫情影响等。只有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才能激发员工活力,确保绩效考核落到实处。
三是经营绩效考核除了“惩劣”外,也需要做到“奖优”。通过考核双向激励机制,对在经营中取得巨大成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工作取得至高荣誉的,在经营考核时,应予以加分,并相应提高工资薪酬额度,最大化地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四是经营绩效考核不是万能的,不能指望仅通过经营管理业绩考核可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切问题。企业正常经营管理,除了依靠绩效考核列明的标准外,还需要依赖于企业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党建文化宣导,以及责任感、危机感的培养,增强集团归属感,减少信息不对称,企业、领导主动作为,承担社会责任。此外,应探索更好的经营绩效考核机制,鼓励企业高报目标且高水平完成,使经营绩效管理从被迫强制变成积极主动。
五是要通过经营绩效考核,严防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强化监管责任。在经营绩效考核时,可设置回头看指标,且适当地引入审计、纪检等,对考核结果进行多方面审核,确保国企改革方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