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2-01-01中共肥城市委党校周立娟
中共肥城市委党校 周立娟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一、为什么要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农”问题既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农业发展处于产品价格逼近极限,生产成本提高得很快,农业各种补贴政策已经没有继续运用的空间,资源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严重等挑战。这一系列问题使得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尤为重要。
(一)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很多问题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长期以来,为了追求连续增产,粗放农业占据主导地位,集约农业发展缓慢;过度开发农业资源,而且利用率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上限;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低端农产品无法满足,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农业生产既难以继续提升产品价格,又无法降低生产成本;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造性人才,但长期以来农业劳动力大规模从农村向城市迁徙,农村面临着劳动力缺失的局面,特别是青壮年流失、高素质人才匮乏的问题。解决农业发展结构性失衡问题和农产品价值链上各利益主体的分配不公问题,必须依靠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入成熟稳定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城乡连接越来越紧密,产业分工更加明确,产业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扫除不同产业之间的障碍,实现各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但在农业生产方式中,种植业和养殖业仍为主要方式,其产业化发展和农产品的深加工依然处在低水平,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发展体系。所以,要充分利用工业化发展的成果,在农业领域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从纵向和横向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价值,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农业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发展是必然的选择。所以,要从全局的角度认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发展定位在“大农业”上,通过不同产业间的相互扶持、共同发展,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打造新模式来延伸、创新农业产业发展链,由一产向二产和三产延伸,打造农业产业联合体和综合体,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解决“三农”问题的效果日益显现。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农业产业融合就是要一方面支持农户实现经营多样化,既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又要从事农产品的加工、流通、销售以及旅游等二三产业,这样农产品附加值才会增加,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要把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业化、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到农业中。但是,现在农业没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也没有广泛引用先进技术,这就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的增值和农民的增收。
(二)利益联结不紧密
当前产业融合发展时间不长,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紧密。首先,个别经营主体没有发挥好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农民难以享受到产业融合带来的好处。大企业实力雄厚,和农户地位不对等,所以在谈判时双方不能平等对话,影响农民的利益。农民参与融合的积极性因此降低。其次,农户和企业不能互相信任,他们之间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承担风险损失的关系难以形成。农业企业没有真正融入农村,与农户之间较多的是存在租赁土地、用工等松散型的劳务或买卖关系,企业的发展和农户的发展没有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当市场变化、自然风险等因素导致原料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双方由于缺乏充分信任,导致违约风险加大,给企业和农户造成一些损失,影响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融合度不够
很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工商资本出现在农业中,虽然总体上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由于新型经营主体大部分规模比较小、水平比较低,也没有强烈的产业融合意识,虽然存在资金和土地入股的情况,但仍以个别投入、单纯经营为主,规模化、现代化、产业融合程度均不高。而农民作为农业主体,并没有把经营农业作为一种职业,他们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普遍依靠传统经验经营农业,如很多地方正在积极发展的休闲旅游农业,大部分人员是文化水平有限的当地农户,没有专门学习如何经营农业,所以在经营农业的时候,没有相关的知识来指导,存在经营管理知识缺乏、服务意识不强、综合利用创新观念不强等,他们大部分人只关注短期收益,对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没有传承民俗文化,失去了休闲农业独有的特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随着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农村需要更多的电子商务人才,但由于收入低、生活居住环境差等原因,高端人才不愿意到农村来,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制约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1]。
(四)农业服务欠缺
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个体农户,随着农村中老年人越来越多,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到城市打工,在城市买房安家,农村空心化严重,农业不再是农民的主业,这样的农业农村与现代农业发展是相互矛盾的。同时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不能或不愿使用新的生产技术,对生产资源利用率不高,所以农业的生产率也不高。他们没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主动应用新品种、开发新产品。特别是一些企业进入到农业后,没有带动农民,在一些方面还取代了农民。农户在农业中被弱化了。农业的常规技术多,但是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少。一些地方农技推广队人员少,知识结构单一,整体年龄偏大,跟不上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2]。
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利益联结
农村产业要融合发展,就要把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在这里,首先要充分保障农户的权益,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要成为利益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用多种形式密切他们的关系,要找到企业和农户都满意的分配方式,建立约束制度,让龙头企业与农民都诚实守信,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实现“双赢”。另外,还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农户参与到农村产业融合中,让他们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能力得到加强。要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降低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风险,提高他们的收益[3]。
(二)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融合度
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融合,形成从源头到成品、从一产到三产融合的协作互补、纵深发展。一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国家层面制定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留下来,扭转农村空心化的局面,让农村拥有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和专门培训的新型农民[4]。二是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要准确定位,有侧重地培育,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进行大规模生产,要打造知名品牌,制定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要进行扶持和加大补贴,要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产业融合,方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用于农业发展。三是发展龙头企业。要以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为目标,发展一优二高农业,全方位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把农产品做精做深,把农业产业链激活,催生新业态,创建三产融合示范基地,成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然之路[5]。
(三)加强农村农业投入
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制定增加财政投入的政策,建设基础设施,为产业融合服好务。对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主体,要给予奖励或补助。持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设,形成以专家+技术员+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为核心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推广团队,用科技发展带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