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五河县干旱致灾普查情况及建议

2022-01-01张海龙

治淮 2022年6期
关键词:五河县旱情抗旱

张海龙

一、前言

安徽省五河县位于淮北平原东南部,大部分是冲积平原,县境东北部天井湖以东丘陵一直延伸到江苏省泗洪县境内;东南部淮河以南为低山丘陵,与明光、凤阳丘陵相接。

五河县受东部季风气候影响,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为半湿润农业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气候的过渡性及资源的变异性,也常带来旱涝、连阴雨、低温、霜冻等气候灾害。

五河县干旱致灾普查从四个方面入手:供用水情况、抗旱工程及非工程能力、城镇水源情况、旱情及旱灾损失。对五河县干旱致灾的情况进行普查汇总,以及对致灾的情况提出应对措施,可为五河县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支撑,以进一步推进五河县旱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二、普查范围及内容

(一)普查范围

五河县本次干旱致灾普查范围涵盖全县12 个镇、1 个乡、1 个民族乡,分别是:城关镇、新集镇、小溪镇、双忠庙镇、小圩镇、东刘集镇、头铺镇、大新镇、武桥镇、朱顶镇、浍南镇、申集镇、沱湖乡、临北回族乡。

(二)普查内容

各县级行政区,收集整理水资源量、供用水结构等基础资料,蓄、引、提、调等工程防御能力及监测、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防御能力资料,城镇供水水源结构现状,多年旱情旱灾及抗旱情况资料;通过水旱灾害调查分系统录入信息,并审核汇总上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1.2017—2020年水资源总量、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供水,居民生活、生产等供用水资料。

2.现状(2020年)蓄、引、提、调、灌区等抗旱水源工程防御能力,监测、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防御能力。

3.现状(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情况。

4.2008—2020年各次干旱灾害事件的发生时间、原因、范围、气象水文情况、农业和城镇等受灾及损失情况,以及历年实施的抗旱措施、投入人力物力、抗旱效果效益等。

三、普查方法

(一)技术路线

县水利部门按照管理权限组织实施干旱灾害致灾调查,按照《干旱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编制技术要求》,采用典型调查与统计上报相结合的方法,填报干旱灾害致灾调查附表,成果整理、自审合格后,通过水旱灾害调查分系统录入。县级调查成果自审通过后上报地市级水利部门。地市级水利部门对县级提交的调查成果审核汇总后,上报省级水利部门。

(二)主要技术方法

1.调查对象的选定方案

此次干旱灾害致灾调查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就调查对象来说,基本涉及了水利行业各个业务对象,对象复杂,空间分布多种多样。为使调查工作更具针对性,采取分类统计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特点,可以分为点状类、线状类、面状类三种类型。点状类包括水利工程、地下井、工业生活用水情况等;线状类包括河流、堤防工程、保护河流段等;面状类包括湖泊、地表水源和区间流域等。

各调查对象的调查信息主要包括:(1)河流湖泊基本情况,包括数量、分布、自然和水文特征等;(2)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包括数量、分布、工程特性和效益等;(3)经济社会用水情况,包括区域人口、耕地、灌溉面积以及城乡居民生活和各行业用水量等;(4)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包括各类水利机构的性质、从业人员、资产、财务和信息化状况等。

2.调查数据来源的选定方案

本次水旱灾害致灾调查工作技术要求高,调查任务重,工作难度大,调查数据来源于水利局、统计局、农业农村局、水文局等有关部门,主要包括水资源量、供用水结构等基础资料;蓄、引、提、调等工程防御能力及监测、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防御能力资料;城镇供水水源结构现状;多年旱情旱灾及抗旱情况资料等。为此,第三方单位与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多次探讨,确定每个业务领域甚至每个单一数据来自何处,以何处数据为准,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认真分析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合理性,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可用性。

3.调查数据的筛查分析

数据质量是调查工作的生命,是调查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一方面,将多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由于统计范围、口径、标准、收集数据的渠道、基层上报人员并不相同,各方数据发生差异不可避免。如果差距太大,其实用性大打折扣。针对有较大出入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必要的实地调查,重新核实数据,做到各方数据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监督检查。

四、普查成果

本次干旱灾害致灾调查年份为2008—2020年,通过查阅各年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农业抗旱报表等资料,对接水利、统计、农委、水文等部门,收集整理县级行政区等不同统计单元的水资源及供用水资料,历史旱情旱灾资料,蓄、引、提、调等抗旱水源工程能力,监测、预警、预报、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能力等相关资料,对各年度尤其是2009年的旱情进行分析,总结出造成旱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降水量显著偏少,地表蓄水量迅速减少,水资源短缺,土壤含水量少,干旱面积不断增加。二是现有灌溉水源供水能力不足,干旱情况下为保证城市供水,水库控制灌溉用水,导致水库灌区农业灌溉缺水。三是部分提水泵站规模不足,引调水能力低。四是输水渠系等水系连通不畅,灌溉供水不到位。五是现有提水工程设施陈旧,运行状况差,供水保障能力低。六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灌溉供水保障能力低。

本次调查在县水利局会同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开展旱灾调查和分析统计县旱情特点基础上,全面检视灌溉供水情况,查找灌溉供水保障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五河县在全省引调水骨干工程格局内完善县辖区内供水保障工程布局,提出灌溉工程供水保障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等相关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五、建议

(一)加强各类水利普查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

普查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及处理;建立水利普查数据库,对普查数据做好动态更新。

(二)推进水利普查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

本次调查工作,从水普网、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库运行管理系统、水资源取水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省基层防汛平台、河长制支撑系统、堤防水闸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各类系统收集整理各类数据,同一个调查单元的填报信息有可能要从几个系统收集,而且同一指标在不同系统存在不一的情况,有可能是各个系统更新不一造成,建议要对各个系统进行整合共享,查找核实信息不一的问题,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以更高效地为各项水利业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五河县旱情抗旱
人工增雨解旱情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秘密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关于五河县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探讨
防汛抗旱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
五河县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与发展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