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如何有效推动水利企业审计整改工作

2022-01-01

治淮 2022年6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情况

马 琳

近年来国家、社会、企业各个层面都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审计整改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被审计单位承担起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尽好责、抓到位,严格落实审计整改要求。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为审计整改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对推动审计整改工作有效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对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提出新要求

2018年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进一步拓展了内部审计职责范围,与原职责相比,增加了内审机构要协助单位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并就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提出单位应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并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努力将审计结果转化为审计成果。新时代的内部审计应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内审机构和人员应该不断更新内部审计理念、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将发现问题、揭示问题与彻底解决问题统一起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的价值就是推动审计结果转换为审计成果,审计发现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整改,关系到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审计整改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环节,是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化运作的重要抓手。如果审计整改得不到重视,花费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的审计,其作用都无法得到真正发挥。审计整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既可以回应职工关切问题,又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内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应该把推动审计整改作为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压实责任,确保审计整改取得实效。

三、审计整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审计整改工作落实不到位是新时代审计工作的一大瓶颈。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现象,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形成原因复杂、涉及人员多,被审计单位往往不重视,长期未有效整改;一些共性问题,因未及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导致部分单位屡审屡犯,审计效果不佳。审计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不够重视,存在形式整改、避重就轻、虚假推诿等现象;整改工作机制不健全或流于形式;部分审计人员存在一审了之的观念,内审机构持续跟踪督促作用发挥不足;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未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切实整改落实,审计效果就等于零,因此要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将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做实审计整改的后半篇文章。

四、如何有效推动审计整改工作

(一)领导重视是审计整改有效落实的助推剂

实践证明,单位领导重视审计整改,对审计整改作出明确指示和要求的,审计整改工作就及时且效率高。针对审计意见,应尽快制定审计方案,按照审计机构拟定的整改任务清单,相关单位(部门)按要求落实整改。领导班子要把抓好审计整改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周密部署,压实责任,牢固树立“整改不力是失职、不抓整改是渎职”的观念,主动作为,促进各相关单位(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拿出真招实招,推进整改落地见效,有效提升审计整改的效率和效果。

(二)体制机制的健全是审计整改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问题整改涉及多个部门或者顶层设计的,问题整改难度大,容易形成整改不彻底或问题重复发生的情况,内审机构应推动建立健全问题整改体制机制,统筹解决整改中的困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一是要建立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审计整改工作应由审计部门牵头,印发整改通知,制定工作方案,按照问题逐项分解任务,相关单位(部门)按要求落实整改。审计部门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指定专人督导,对照问题清单核实上报的整改材料,对整改不到位或不符合整改要求的,退回被审计单位继续整改;对整改难度大的系统性问题,要求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方案,同时将审计发现问题纳入单位督办系统;对办理时限期满尚未完成的事项,督办管理系统将以系统提醒和短信提醒的方式对主办单位(部门)进行催办,直至办结。

二是要建立审计整改考核和问责机制。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完成情况、整改率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各单位(部门)经营目标责任书,作为扣分项,与绩效挂钩,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同时也要增强审计整改工作的严肃性,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要依规依纪,及时移交单位纪检部门,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是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要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公开促整改。可采用审计情况通报、单位内网公告公示等形式,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增强审计结果使用效果,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

(三)严格整改台账管理,有效落实审计整改“回头看”

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均要加强整改台账管理,按照问题类型、问题表现、审计意见、审计整改情况、整改进展情况,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并将问题类型按照内部控制及重大决策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及财经纪律执行、生产经营管理、对所属企业监管等方面进行登记,整改进展情况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登记,便于跟踪问题整改情况。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审计监督取得的成效,促进审计结果应用,审计机构需要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对已整改到位的问题,经核实确认后予以销号,重点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以及抽查发现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开展跟踪监督,核实工作推进情况,对未尽职等主观因素造成的问题,采取措施立即纠正,对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问题,被审计单位要加强与上级单位沟通,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四)切实加强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整改合力

2022年1 月新修订《审计法》明确了各级主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管责任。在推动被审计单位问题整改的同时,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深入研究审计查出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和制度漏洞,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坚持举一反三,推动标本兼治。

五、结论

审计整改工作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审计监督价值的最终体现,内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意识,主动作为,由“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通过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完善内部控制,推动审计整改扎实有效、落实落地,助力水利企业可持续、有效益、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情况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