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分析
2022-01-01黄熊
黄 熊
(福建省漳浦县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亭里中队,福建 漳州 363200)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不仅如此,养殖产品已成为中国水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然而,我国水产养殖业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其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生产行为,是影响水域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当前,针对高密度水产养殖、水环境资源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我国尚缺乏相关的专项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在这一现实背景下,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的必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应进一步明确水产养殖新思路,确保生态建设与绿色循环发展的有效落实与贯彻应用。
1 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高密度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改革开放以前,受水产规模集约化程度低、养殖技术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水产品供需紧张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设立了高密度、大规模的水产品养殖场,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福利,鼓励水产养殖民营企业开展各项生产活动,水产品养殖产量不仅逐年增加,而且在满足市场供给需要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集约化、设施化养殖。然而随着水产养殖成本的不断提高,生态资源越来越紧张,新时期高密度水产养殖亟待完成产业的绿色转型。
高密度水产养殖的生态工程设计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质量与效率,为了更好地在高密度水产养殖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确保在我国养殖水域和自然水域容量的科学约束下合理运用先进管理理念,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养殖和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贯彻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转型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举措,必须坚持和全面落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明确高密度水产养殖的绿色发展方向。通过水产养殖产业的绿色生态转型,有效转变资源管理利用的粗放局面,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高密度水产养殖产业,改变以往单纯的数量增长局面,实现质、量并举,加快产业融合,腾笼换鸟,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
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同样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呼唤,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举措。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水产养殖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合理的水产养殖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水域环境。然而在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在水产养殖规划设计中往往不顾及水域环境的容量,单方面增加养殖密度,过度投喂、过量使用化学药剂以及随意排放养殖废水,如此种种,不仅未能使养殖产量得到提升,还污染了水域环境。为了加快落实生态保育型的水产养殖发展模式,应全面优化生态工程设计,改善水域养殖环境。
不仅如此,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也关系着民生安全。我国水产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光辉历程和美好生活的实现不能以透支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为代价,不能违背以民生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思想。因此,要进一步优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方法,积极探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2 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的思路
2.1 合理规划养殖水域滩涂布局
在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中,首先要有关于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重要认识,才能开辟水产高密度养殖与绿色发展的新空间。就高密度水产养殖本身来说,其本质就是生态产业的一种,为了科学合理地应用生态资源,既要积极探索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还要加强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树立科学的绿色生态高密度水产养殖理念,进一步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将水产养殖发展全面纳入水域生态文明建设布局,合理规划高密度养殖的水域滩涂布局,做好人工养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保护隔离,构建复合型的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水域环境质量[2]。
2.2 构建多种养殖模式融合发展格局
在筑牢绿色健康水产养殖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养殖布局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当前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构建多元化养殖模式,例如积极推广稻鱼、稻虾、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循环型池塘水产养殖模式、菜鱼共生式循环水域养殖模式、人工湿地养殖模式及数控集装箱养殖模式等。通过科学统筹推动传统水产养殖与现代农业功能的创新深度融合,以此来更好地推动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融合发展,完善产业价值链,改变以往仅注重产量的高密度水产养殖观念,促进提质增收,保证社会民生效益、经济建设效益与生态环保效益三重并举。
2.3 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生态资源利用情况比较严峻,开发利用不合理、投饵用药过量违规以及任意排放养殖废水等现象普遍,严重污染了养殖水域,破坏了自然水域环境。在生态工程设计与建设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型和良性循环的高密度养殖策略,以确保水产渔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友好,能够有效解决资源问题。通过循环再生原理和反复利用技术,进一步针对养殖废弃物进行转化利用,以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相结合的循环养殖模式,全面落实投饵、投药减量,切实实现绿色科技成果的再利用和水产养殖资源的再循环,提高水域的综合繁育能力,提高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效益,保证土地、水资源的利用与产出效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4 积极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现阶段,我国沿海地区部分水产养殖企业仍沿用传统的养殖技术,不仅无法保证水产品的质量,还对周边水域和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在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中应积极合理地应用现代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加强科学选种,有效优化养殖环境,改善水体水域质量,合理筛选和使用水产饲料、药剂,有效防治水产病害。同时,通过先进的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大力开发非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积极拓展开发深远海离岸养殖技术和立体混养技术,加大力度发展低洼地、盐碱地水产养殖,促进水土资源集约化利用,实现高密度水产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技术结构转型[3]。
2.5 加大水产养殖产品质控力度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广大人民群众也对养殖水产的质量和安全性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在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中,除了要筑牢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还要贯彻民生发展原则,加大对水产养殖产品的品质控制力度。以严谨、严格、严厉的监管与处罚,有效控制和治理水产养殖业的面源污染,加强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保证水产养殖投入产品的安全性,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买得方便,吃得放心。
3 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应用实施路径
3.1 健全生态养殖的法律体系,发挥政府科学引导作用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针对水产养殖业的行业生产行为规范还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条文,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与违法处罚力度不足,水产养殖业作为整个农业体系中最具地域特色的产业,在追责上存在很多漏洞与空白。在水产养殖生态工程的设计落实中,应积极借鉴水产养殖业发达的国家,例如丹麦、挪威、加拿大的水产养殖专项法律,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听取生态学家、农业环境学家、水产养殖与管理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加快健全我国的水产养殖法律。尤其是要加大对过度放养、投饵、超剂量用药、废水超标排放等违法操作行为的处罚力度,坚决取缔违法违规企业。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科学引导作用,通过适当放权,进一步提高渔业机构和民间组织参与生态工程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确保相关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保证政府生态治理与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强化养殖生态管理,把握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实施要点
在落实生态工程设计应用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水产养殖企业的生态建设,强化水域生态管理,进一步推动生态养殖,全面把握养殖技术应用要点。
首先,要从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技能入手。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的一线人员多为经验丰富的渔民,虽然多年从事水产品养殖,但缺少水污染防治经验,在水产病虫害防治中存在一定滞后性,未能掌握绿色养殖的技术。因此,各级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不仅要积极宣传先进水产养殖技术与环保工作,还要针对基层水产养殖业者进行系统的养殖技术培训与污染防治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环保意识,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督,从源头上避免生态污染。
其次,还要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专业认证机制。根据我国淡水与海水养殖业的工作种类开展相应级别的资格考试,从企业法人、技术资格等方面入手,确保持证上岗的同时,定期开展资格证认定考试,保证水产养殖人员具有技术知识更新理念,掌握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先进技术,确保从业人员具备与时俱进的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与环保管理观念。
最后,积极引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参与基层水产养殖工作与环境治理工程。加快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确保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与建设有充足的后备人才保障,实现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4]。
3.3 严格规范高密度水产养殖行为,倡导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在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应用落实中,第一,应根据养殖水域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水产养殖密度,严格规范养殖人员的行为操作,确保在水域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开展水产经济活动。针对高密度水产养殖区应加快实行轮作制度,加强对养殖密度的控制,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全面缓解自然水域环境的压力。第二,要严禁养殖业者在渔用饲料中使用非法添加剂,同时鼓励养殖人员使用全营养型饲料,结合不同水产动物种类,充分考虑其生长阶段和生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保证投喂方式的科学性、投喂量的精确度,避免浪费饵料,增加养殖成本,污染水域环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第三,既要保证科学用药,还要加强对渔药安全性的管理。相关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引导养殖业者科学用药,同时做好水域水体的病菌检测,保证防治的有效性,确保对症用药,避免渔病的大面积爆发。另一方面,还要做好药物档案管理,收集整合好投放信息。此外,还要加强对养殖废水的管理和无害化排放处理。积极采用水体净化技术,针对网箱养殖,还要及时清理残饵、残渣、残死水产品、杂草及其他漂浮物,降低养殖残留物对水体环境的污染,确保水产养殖的清洁性,为水产动物与水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与产业经济良性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水产养殖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优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思路,同时积极寻求探索生态化水产养殖的有效落实路径和实施策略,尽快实现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在新时期的生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