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青年学报》总目录
2022-01-01YouthResearch
理论前沿
马克思财富持有观的劳动正义精神研究
——兼论诺齐克持有观的正义之失
贺汉魂(2-19)
论“人类联合”的劳动价值构建
武祥达(2-29)
从劳动的双重维度审视劳动法权及其当代意义
——对“劳动教育”的一种新解读
潘二亮 刘 欣(2-36)
百年历史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
胡献忠(1-6)
中国青年发展“两个获得感”探究
谭建光(3-14)
“青年”是谁?
——“青年”概念界定中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刘宏森(3-21)
青年思想引领
党管青年原则的理论阐释
张良驯(1-6)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青年志愿服务发展
——以建党100年伟大历史进程为研究视角
谭建光(1-15)
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新青年群体
徐光寿 郝玲玲(1-22)
红色基因百年传承:起点、内涵与进路
忻 平 姜 楠(2-6)
党建引领与高校青年志愿精神培育
阎 骅 黄晓春(2-13)
辛亥革命对青年的新时代启示
戴 冰(4-6)
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
周建军(4-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历史考察
——基于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
刘 刚(4-14)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必须给团干部讲清讲透的十个关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与思考
黄 瑾 沈 媛 胡 靖(4-20)
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研究述评和前瞻(2012-2021)
——基于CiteSpace视化图谱分析
钟 良(4-28)
阅读青年
“三和青年”的社会学叙事方法、结构与空间
谢素军(1-50)
三和青年的反工厂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以文化工具箱理论为视角
韩彦超(1-55)
何处依归:“三和大神”是如何形成的
张锡明 程福财(1-62)
人本视角下的青年研究
——评张良驯新著《青年发展导论》
苏颂兴(4-35)
我国青年政策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林 楠(4-45)
青年文化
2020亚文化热词:词源、意义及情感结构
马中红 吴熙倡(1-28)
80后的多元话语建构与重构
张 莉(1-36)
青年网络“精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刘亚琼(1-43)
青少年身体美学:一个学科规划
王晓华(2-45)
群居、戏剧与模仿:作为人类青春期陪伴类审美对象的足球
路云亭(2-53)
论主流话语的“萌化传播”:内涵、机制与未来走向
陈 一 洪梦琪(3-30)
话语与结构:新时代引领青年的挑战与出路
刘炳辉(3-37)
新时期共青团话语的现实困境及其转译建构
方晨光(1-46)
青年工作
新时代提高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整体要求、关键要素和重要途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青年干部培养的三次重要论述
翁文艳(1-70)
“类型化”的超越: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路线青年化研究
——以共青团分类引导青年为视角
刘 佳(1-77)
共青团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基本状况、原因及对策
——以M省为案例的研究
邵明众(1-86)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共青团组织力提升
陈晓运(1-94)
“躺平”舆情:言行分裂中的社会焦虑和自我治愈
胡范铸 张虹倩(4-52)
劳动观视域下的青年“躺平”现象
金燕娜(4-59)
数字化时代中国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及提升
郑彩华(4-64)
城市青年数据中心建设思路与实践路径
陆 烨 邱 懿(4-71)
青少年发展
新时代青年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人文修养
——基于2019年中国七城市青年素养调查
徐浙宁(2-60)
无根社会:新工人的社会再生产及其干预
黄斌欢(2-71)
网络热点中的青年需求与现实困境
——基于在线文本话题分析
雷开春 田文强 林海超(2-80)
有文有质:新生代农民工的面子认同及文化转型
——以旅游消费为例
郭晓琳(3-55)
获得支持越多越好?
——新任妈妈视角下代际育儿支持的效用评价及其应对
何姗姗(3-65)
想象中的文凭
——重点高校“00后”本科生的读研动机探析
朱彦珺(3-74)
社会原子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问题及其对策
吴 宁 张晨睿(3-82)
季度焦点
学姐的“社死”、学弟的举报威胁和丁真的微笑
陆新和/主持;
庞维国 陆小聪 刘宏森/座谈(1-103)
生命之火、信仰之火,选择的初心和前行的使命!
陆新和/主持;
曹景文 翁文艳 刘宏森/座谈(2-89)
大象突围和年轻人的躺平:如何在一个变动的系统中寻找新秩序
陆新和/主持;
孙时进 李伟 刘宏森/座谈(3-89)
青年历史研究
少些锦上添花 多些雪中送炭
杜海荣/口述;林升宝/整理(2-102)
秀松长青
——记我的父亲俞秀松
俞 敏/口述;林升宝/整理(3-10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青年运动史研究发展述略
闵小益(3-107)
红色文化视域下的上海与长征
韩洪泉(4-79)
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薛红萍(4-88)
第三届“俞秀松与中国革命”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赵 文(4-96)
“三力一度”工作:我们这样做
焦涵沁/口述;林升宝/整理(4-103)
青少年比较研究
族群、生活和制度:台湾地区青年两岸认同的契合点
卞 梁 丁梦丽 连晨曦(2-107)
以色列鼓励创新的政策举措及其对上海推动青年创新的启示
唐诗雨(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