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灾害的特征、危害以及防治分析

2022-01-01华东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余娟

区域治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滑坡灾害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 余娟

一、地质灾害的特征

地质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之一,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这些地质灾害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有相同的特点。

(一)瞬时性

从目前的数据研究来看,地质灾害最突出的特征是瞬时性,所谓瞬时性是指灾害发生的时间极短。举个简单的例子,地震是地质灾害的一种,这种灾害的发生短则几秒钟,长则十几秒钟,因此是一种瞬间的自然灾害。

(二)区域不确定性

区域不确定性是地质灾害的显著特征。比如说,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地震带,但根据地震的真实数据,所有发生地震的地区并不都在火山地震带。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总结了我国四大地震带,它们位于地震带上,地震发生率高[1]。

1.不定时

时间的不规则性是地质灾害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时间不规则性,主要是指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是随机的、不可捕捉的。以地震为例,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凌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在中午2点,也造成了重大损失。有些地震发生在早上或晚上。简而言之,时间分布混乱且不规则。

2.对后续灾难的隐蔽性

后续灾害的隐蔽性是地质灾害的另一个特征。所谓后续灾害的隐蔽性,是指地质灾害发生后,后续的一些行动会再次引发灾害。从目前的实践分析来看,地震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不同大小的余震,不仅威力大,而且破坏性大。

二、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难不是人类历史发展所转移的。第二类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称为第二环境问题,属于人为地质灾害。很多情况下,地质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引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灾害越来越多。根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我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人类行为造成的,尤其是人类对能源的不合理开采。例如近年来滇中地区的尾矿库溃坝型泥石流就是典型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另外,不合理的采矿还会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既有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社会经济的影响,所以要综合分析。

(一)自然结构的变化

地质灾害的明显危害之一是自然结构的变化。就目前的自然结构变化而言,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结构的变化;二是自然生物结构的变化。地质灾害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一般地质灾害发生后,周围环境会有明显的变化,如山体崩塌、岩石破裂等。自然生物的多样性是以环境为基础的。当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破坏时,生物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影响,一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就会减少灭绝,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二)交通道路中断

交通道路中断是地质灾害造成的第二大危害。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道路是加强区域共同联系、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当地质灾害发生时,道路运输会因地基破坏而中断。这种中断一方面影响了区域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影响了外部物资向灾区的运输,造成救灾困难。

(三)电力线中断

电力线路中断也是地质灾害的突出危害之一。就目前的分析来看,我国正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电力资源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后,电力设备将被摧毁。由于设备损坏,系统运行受到影响,输电将中断。这种中断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动力停滞,因此工业活动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地质灾害的最后一个突出危害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根据目前的数据调查,因地质灾害遇难的生命很多。例如2015年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生活区附近发生的山体滑坡,造成了3间民房和15间宿舍被埋,失踪人数高达64人。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

(一)各级政府做好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防措施中的重要内容是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灾害应急预案。目前,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地质灾害[2]。面对地质灾害,各级政府应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旨在最大程度的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由于地质灾害的不可预见性,相关部门更要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便地质灾害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开展应急救援,进一步控制灾害影响。简而言之,应急预案是灾难发生后紧急启动的处理措施和方案。该方案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没有预防作用,但在控制灾害影响方面效果突出,因此该措施也需要纳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中。

(二)修复工程施工区域的岩体完整性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中,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在工程施工区域积极开展岩体修复工作。从目前的调查分析来看,无论是地震还是滑坡,岩体结构松散的区域往往受到的影响更严重,因此采用工程措施修复岩体完整性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

(三)提高建筑物的抗灾水平

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水平,对预防地质灾害也有重要作用。从建筑物的选址,基础型式,结构型式,抗震等级,到建筑材料等,均能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工程质量高越高,面对地质灾害的时候,生命财产就更安全。就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而言,以我国西南山区为例,2008年汶川地震前,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一般为7级。这种等级的建筑在遇到7级以下的地震时可以保证安全,但在7级以上的地震中,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就不复存在了。因此,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有必要普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四)加强地质监测和分析

在防范措施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地质监测分析,而地质监测分析的有效实施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保证监测仪器的先进性和性能优势。监测仪器的先进性能可以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数据越全面,灾害预测的准确性就会明显提高。因此,在监测工作中,选择优势强的设备意义重大。二是加强监控人员的专业性。人员专业化包括理论的牢固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有了这两点,监测人员的地质监测分析会更加专业,结果也会更加准确。第三,在具体的监测工作中,要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数据的全面采集一方面需要灵活的监测点,另一方面要实时记录监测数据,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数据遗漏的问题[3]。

(五)扩大宣传,强化灾后自救

扩大宣传、加强灾后自救是控制地质灾害影响、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人民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灾后自救的认识非常浅薄。这种认识的缺失导致了灾后人们行为的失误,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扩大宣传,强调灾后自救,以实现地质灾害的预防。

(六)不要随意挖山脚

在各类工程活动中如盖房、修路、整地、挖沙采石、取土等,不允许随意开挖坡脚。如需开挖,施工前应提前咨询专业技术人员,确认不会诱发滑坡或采取必要的防灾措施。坡脚开挖后,根据需要及时修建保持边坡稳定的挡土墙,并在墙上预留足够的排水孔。当墙内边坡为粘性土时,还应在排水孔内设置倒滤层,保证排水孔不被土壤堵塞,使其能充分发挥对山坡地下水的排水作用。

(七)不要随意在山坡上倾倒泥土和石头

在采矿、采石、修路、挖塘等工程活动中形成的废石、废土、废渣,不得随意沿坡堆放,特别是村庄上方的山坡上。废弃土石堆放不当,不仅会使土石堆本身失稳,还会因土石的加载而降低山坡的稳定性,导致原本相对稳定的天然山坡发生滑坡。当有大量废弃土石方时,需要请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选择合适的废弃地。如有必要,应在垃圾场区修建挡土、排水等配套设施。最理想的废弃土石方处置方式是将废弃土石方堆放与土地整理、土地复垦、道路建设相结合,将废弃土、废石、废渣从环境负担变为可利用资源。

(八)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沟渠

水对土质边坡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这一点已被大多数在雨季滑坡发生的事实所证明。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防止农田灌溉渠道、乡镇企业生产渠道、居民生活引水渠道的渗漏,特别是要避免渠道穿越土质边坡的渗漏。一旦发现渠道渗漏,应立即停水进行修复。新建渠道的选线和设计应考虑滑坡防治的要求。还应加强生产和生活废水的管理和合理排放,不允许废水到处溢出或在低洼地区积水形成泥洼。在村子的山坡上面,一般不建鱼塘和池塘,雨季形成的局部积水应及时排干。

(九)做好滑坡前兆判断

及时发现滑坡前兆是成功避灾的前提。滑坡前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山坡上出现裂缝。滑坡裂缝是滑坡形成过程中的伴随现象之一,随着滑坡的不断发展,裂缝会由少变多,由短变长,由断续变连贯。二是坡脚松动或隆起。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河流侵蚀或坡脚人工开挖的影响,在边坡下部形成新的凌空面,使滑坡迹象首先出现在坡脚。三是当地下存在溶洞(如巷道、采空区、溶洞)或近期地面有较厚人工填土以及当山坡中上部发生沉陷时,有时会因顶板失稳或填土自然压实而引起地面沉陷。在这种情况下,地面沉降必然与地下洞室或充填范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第四,斜坡上建筑物的变形。当边坡变形较小时,往往不易在土面和耕地上发现。相比之下,房屋、地板、道路、运河等人工结构对变形比较敏感。

五、结论

根据以上讨论,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形成都在增加,我们有必要探讨和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技术,努力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防,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和岩土工程的顺利发展。

猜你喜欢

滑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灾害肆虐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