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视野中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创新路径探索

2022-01-01苗恩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苗恩文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7)

1 设计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对教育定位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设计类专业人才目标设置单纯以为社会发展为导向,不免陷入较为单一化、片面化的境地。在设计类专业教育中加强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利于纠治设计类专业教育单一化的现象。

1.1 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化教育结构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变革,呈现出螺旋式动态上升的态势。设计类专业作为一个集工艺与美术并存的专业被提出,旨在培养具有较强设计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宽口径设计人才。设计类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存在,这就指明了高校在艺术设计领域内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指,通过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养成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一定的领导、组织、沟通、协作与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广泛阅读、理解专业书刊;自觉遵守相应的专业伦理与职业道德;将设计专业的教育对象培养成属于设计师门类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设计类人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需求度与关注度日渐增长。目前,设计类专业从社会需求、生产力水平及多种社会体制出发,侧重于培养建筑、园林、产品、环境、动画、视觉传达等方面的应用型设计类人才,加强对学生创新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

1.2 “课程思政”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对本专业培养人才素质结构的大致界定,其目标能否实现是借助于“课程”的开展效果。课程是个动态、有目标指向性的关乎学科教育的活动,课程的开设都是为更好开展学科教育服务的,它是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教育方式。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是为其专业目标实现服务的,该专业课程类别除了体育、英语等通识性课程外,其它都以艺术设计为核心开设的,侧重于对学社设计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引导,不免缺少人文、社会、道德等交叉学科教育。社会是艺术设计的灵魂,缺乏正确的政治信念、思想意识及行为规范的设计者很难创造出符合人类社会需求的作品。

“课程思政”是一个合成概念,既有课程的意蕴,又有思政要素,是在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上提出的新概念,它强调思政元素与相应专业课程的融合,在专业化课程育人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效果。从古至今,人始终都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社会发展也是为人类更好发展服务的。教育的最终目的皆是为人这个主体服务的,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与人类社会发展目标路径相吻合。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的教育宗旨亦是为培养素质结构更完善的学生群体服务的,二者在教育目标导向中相同。在设计类专业化育人的过程中自觉加入“课程思政”教育,具有以下作用:高校顺应时代、教育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自觉树立“立德树人”第一位的教育理念;完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促进学生主体及行业设计师最大程度地向全面自由发展方向跨越;拓宽社会发展资源空间,不断为我国培养设计类行业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2 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

课程是教学效率最优化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我们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育者应自觉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学校主动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明晰思政元素与设计类专业课程教育哪些方面相结合并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让“课程思政”教育在系统化、有序的机制内不断向前发展。

2.1 厘清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传递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专业化育人与“立德树人”为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不是前后或对立关系,而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共存依存的状态。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为通才与专才培养目标搭建相融渠道,为学术界高等教育悖论命题的解决,提供全新的视野与路径。我国作为步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的基础与理论性教育,面对全新的高等教育命题,高校教育者应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

设计类专业作为以社会生活为载体的艺术性创造的学科门类,设计者的专业素养、能力结构与素质高低皆是衡量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将思政元素融入设计类专业专业化教育过程中,提升了专业化及以德育人的效率,共创专业与素质育人双赢的局面。高等教育的主体,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在“教与学”的主动性环节中,应自觉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从实践与理论层面丰富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打破通识性教育与专业性教育对立的建制,最大程度创新课堂育人最优化的路径。

2.2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建设机制

伴随着教学过程的产生就会出现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及教学内容等不容忽视的教育元素。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探索未知世界,从而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系统有序运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教学新方式、新理念,在授课进程中应自觉遵循教学原则内核要求,结合各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在规律,采纳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推进课程育人效率最优化,教师素质及教学方法是可控资源。

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机制,首先,应建设一支能自觉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教师是高校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文化研究的核心力量,关注教师本人的专业文化素养、更应侧重培养思政教学能力与素质,从而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设计类专业教学的自觉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其次,高校应借助于本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平台,健全教师素质能力培训与发展机制,从本校领导、校园文化环境及培训机制等多个方面向师生传达“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使其内化于师生的行为之中。最后,设计类专业作为一个集实用性与应用型较强的学科门类,教师要在设计类专业原先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上巧妙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高校适当推选相应的学科带头人深入探讨其内在的内容架构,并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这样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才能以教育者、教育对象及教育内容为基础,开展相应的过程性教学,拥有完整的评价体系,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有序、系统地进行,充分实现育人目标。

2.3 明晰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研究

我国课程大体是按照“基础性课程+专业性课程”模式来排列,专业性课程数量与规模多于基础性课程已成为专业化教育约定俗成的要求。设计类专业作为以设计为核心的学科门类,开设的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学生身心、体质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外语、计算机及数学等基础性课程;以具体专业为重点的基础、设计、构造类的核心课程;以不同设计模块为核心的素描、色彩、制图、测绘、建构、法规与规范、行业史学及实习等课程及关乎形势与政策、国防军队的素质拓展课程等。这些课程以设计为核心侧重于培养具有一定实践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宽口径设计类人才,涉及“立德树人”的篇幅较少。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始终是我国高校建设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设计类专业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加强设计类人才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举措,是夯实设计类人才队伍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思政”中作为一种影响因子巧妙地与设计类专业课相结合,利于提升课堂育人效率,形成专业、德育育人的合力。思政元素可与设计类专业老师相结合,注重培养一支具有设计类专业素养与灵活运用思政资源的教师队伍。在设计类专业模块课程方面,教师学会传递中国故事、中国符号、中国声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元素,学会将其与设计类专业相结合,与设计类的色彩、线条、素描、制作、历史、测绘等方面融合,用艺术的形式展现思政力量,让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兼顾自我约束与专业素养提升。

2.4 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是一种持续性的教学活动环节,评价是综合该课程所有环节给予相应反馈的一个关键步骤。评价是课程从设定至结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参数指标,亦是决定该课程在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否存在的核心要素。思政元素与设计类专业课程相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课程形式被学术界赞许与期待,为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制定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是保证该课程持久开设的动力。

“课程思政”在课程评价环节,评价者需明确,“课程思政”在实施进程中,专业课程占主要部分,思政元素作为一种影响因子对专业课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它并不是唯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课程方案的考核主要针对其计划、大纲及教材等方面进行考量,深究思政元素与设计类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内在逻辑性与原则性。在课程方案制定结果评价的过程中侧重于对比预设目标与既定成果,即正确树立价值观的高级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思政元素融入设计类课程以一种综合科目课程呈现出来,相较原来的专业课程授课环节,会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增加了相应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在工作量与教学成果测评环节,高校评价机制应给予一定的制度倾斜,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程中增加“立德树人”的自觉性,自觉响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号召,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作为根本,为高校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贡献教学智慧。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